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膨胀土路堑全封闭基床结构型式及其动力模型试验

发布时间:2018-01-05 01:14

  本文关键词:膨胀土路堑全封闭基床结构型式及其动力模型试验 出处:《铁道学报》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膨胀土 模型试验 基床 高速铁路


【摘要】:对膨胀土地区新型铁路路堑全封闭基床结构进行室内足尺模型试验,得到循环振动荷载作用下基床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新型全封闭基床结构中动应力沿深度的衰减规律呈指数型,速度和加速度沿深度的衰减规律成二次曲线型,说明在基床表层底面铺设半刚性结构层使振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影响深度增大;基床底层底面的最大动应力、振动速度、加速度以及路基面最大动变形波动区间分别为4.09~6.13kPa、1.72~3.15 mm/s、0.082~0.085m/s2和0.30~0.43mm,均小于高速铁路基床相应动力指标限值,验证了新型膨胀土路堑全封闭基床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Abstract]:The expansion of the land of new railway cutting closed indoor model test bed structure, get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rcular vibration load of subgra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ttenuation law of stress along the depth of the exponential type dynamic model fully enclosed subgrade structure,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of depth attenuation into two curve. In the surface layer of subgrade bottom laying semi rigid layer effect of the vibration velocity and acceleration of the increase of the depth of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bottom layer of subgrade; the maximum dynamic stress, vibration velocity, acceleration and maximum dynamic deformation of subgrade surface fluctuation range were 4.09~6.13kPa, 1.72~3.15, mm/s, 0.082~0.085m/s2 and 0.30~0.43mm, were less than the corresponding index of high-speed railway subgrade dynamic limit.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losed model of expansive soil cutting bed structure design and rationality.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8499) 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2010G016-B)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2B062)
【分类号】:U416.167
【正文快照】: 随着铁路列车速度不断提高,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受轨下基础的支撑刚度、动力稳定性、动静变形特点等的影响愈加显著。1961年Filippov[1]首次对移动列车-轨道-地基系统的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随后一些学者建立了各种轨道-地基系统模型[2-5],研究轨下基础的动力响应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伟斌;史存林;张千里;杜晓燕;;循环载荷作用下基床力学特性对道床影响的动态模型试验研究[J];铁道学报;2006年04期

2 肖宏;蒋关鲁;魏永幸;;遂渝线无砟轨道桩网结构路基现场动车试验测试分析[J];铁道学报;2010年01期

3 黄晶;罗强;李佳;张良;;车辆轴载作用下无砟轨道路基面动应力分布规律探讨[J];铁道学报;2010年02期

4 凌建明,王伟,邬洪波;行车荷载作用下湿软路基残余变形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晓红;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红黏土路基动力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阳雪;;基于高速铁路路基静强度的水泥改良试验研究[J];安徽建筑;2011年05期

2 赵淑萍;马巍;焦贵德;罗飞;;寒区工程动荷载模型试验系统设计[J];冰川冻土;2011年04期

3 戴文亭;陈星;张弘强;;粘性土的动力特性实验及数值模拟[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5期

4 谢经保;凌建明;马德文;李宏;;行车荷载作用下软弱黄土路基的竖向应力特征[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年03期

5 李洪亮;王晓华;沈可;;天津滨海新区重载交通工作区深度的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7期

6 谢经保;;软弱黄土地基路基残余变形的预估方法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9期

7 刘洋;;基于客运专线路基动静强度的全风化花岗岩路用性能[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8 季顺迎;苏勇;严颖;;含沙铁路道碴弹性模量和沉降量的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9 李鲲;杨斌;李肖伦;赖国泉;杨有海;;戈壁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压实指标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10 赵俊明;刘松玉;石名磊;张海军;;交通荷载作用下低路堤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洪亮;王晓华;沈可;;天津滨海新区重载交通工作区深度的分析[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凌建明;钱劲松;黄琴龙;;路基拓宽工程的损坏模式和设计指标[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张珂;崔新壮;刘正银;王成军;张明晶;;软土地基累积沉降的石灰土治理措施工艺参数数值分析[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会场:山区高速公路技术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程建平;;水泉湾隧道病害成因分析与整治措施[A];铁路重载运输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仇敏玉;交通荷载对道路工后沉降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锋;深季节冻土区重载汽车荷载下路基动力响应与永久变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刘惠军;昔格达地层、工程特性与用作高速公路路堤填料工艺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4 王直民;交通荷载作用下埋地管道的力学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李建国;波浪荷载作用下饱和钙质砂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5年

6 高翔;高速公路新老路基相互作用分析与处理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朱志铎;粉土路基稳定理论与工程应用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刘明;饱和软粘土动力本构模型研究与地铁隧道长期振陷分析[D];同济大学;2006年

9 陈颖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粘土特性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魏海斌;冻融循环对粉煤灰土动力特性影响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黎;饱和粉土路基的变形特性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祁文洋;水、动荷载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损坏机理分析与设计[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3 苏勇;含沙铁路道碴力学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周小壮;无砟轨道路基动态响应特性及室内模型加载方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王贤良;公路新老路基结合处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长安大学;2011年

6 秦方方;高速铁路圆曲线参数动力性能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李肖;滨海软黏土加速蠕变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于海舰;辽西风积土路基振陷研究及数值模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9 徐军海;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反演与预测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10 陈华;交通荷载作用下公路路基的动力有限元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吴绪春;非饱和红粘土强度特性的三轴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2 曹继东,陈正汉,王权民;软粘土的共振柱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4期

3 张誉;王文一;孙方;贾彬;王汝恒;;砂卵石土动本构关系的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5期

4 蔡辉腾;李强;蔡宗文;危福泉;;厦门常规土动力特性的试验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5 陈国兴,刘雪珠,朱定华,胡庆兴;苏南地区新近沉积土的动力特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6 陈云敏 ,姬美秀,黄博;Effect of Cyclic Loading Frequency on Undrained Behaviors of Undisturbed Marine Clay[J];China Ocean Engineering;2004年04期

7 崔德山;项伟;JOACHIM Rohn;;离子土固化剂加固红黏土的X射线衍射试验[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年09期

8 何漓江;膨胀土路基边坡等厚式封面层稳定性实验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杨果林;黄向京;周春梅;孙再章;;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红黏土地基载荷试验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10 王亮亮;杨果林;;红黏土抗剪强度与影响因子作用机理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培玺;俞缙;陈俊生;;损伤理论在水泥红黏土试验研究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聂志红;高速铁路轨道路基竖向动力响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2 陈震;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3 刘飞禹;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动力特性及加筋道路动力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毕庆涛;红粘土固结变形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2 李佩佩;强夯动力荷载作用下红粘土的工程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3 余敦猛;武广客运专线原状红粘土强度和变形特性试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李佳;遂渝铁路无砟轨道路隧过渡段实车测试及路基结构FEM计算[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学江;马彬;;圆筒基床水下整平方案的设计与实施[J];海岸工程;2010年04期

2 王凤玉;;爆破夯实法在基床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2年09期

3 天津大学摩擦系数研究课题组;;混凝土预制块体与块石基床间摩擦系数的现场实验研究——油毡原纸或泥浆夹层对摩擦系数的影响[J];港口工程;1993年06期

4 苏显亮;基床爆夯在工程中的应用[J];水运工程;2005年09期

5 张学俊;;基床爆夯技术在软基边界条件下的应用[J];水运工程;2013年05期

6 马海峰;;深水防波堤沉箱基床爆夯及整平技术[J];山西建筑;2009年12期

7 李云政;曾本才;;码头改造工程前沿基床护底施工技术[J];四川水利;2013年05期

8 周启坚;;离岸重力式深水港码头基床施工技术控制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4年06期

9 陈生平;深水基床爆夯施工控制[J];水运工程;2005年01期

10 王法先;;深水基床爆夯施工总结[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光建;马德礼;冯汉卿;董风荣;;既有线隧道基床病害综合整治初探[A];发展重载运输技术适应经济社会建设——铁路重载运输货车暨工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工务部分)[C];2011年

2 黄立新;惠忠勇;党巧云;黄志禄;;大连市大窑湾港集装箱码头基床爆夯夯沉率的分析[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3 袁凡凡;栾茂田;闫澍旺;;港口工程中水下基床承载力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林青;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床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万庆宇;明基床上开孔沉箱波浪水平力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809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3809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3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