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多值CA模型的两轮车加速过程建模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5 22:02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值CA模型的两轮车加速过程建模与分析 出处:《公路交通科技》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交通工程 交通流模型 仿真 对比分析 多值元胞自动机 两轮车 加速度 随机慢化


【摘要】:在多值元胞自动机模型(EBCA2模型)的基础上,首先,对最大速度进行了扩展,并引入车辆的加速过程,建立了适用于人力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的多值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然后,对改进模型和非机动车两值元胞自动机模型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最后,利用改进模型分别模拟了两轮车在不同的最大速度、最大加速度和车辆的慢化行为下的交通流,并分析了这些参数对交通流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与两值元胞自动机模型相比,在保证车流的流量-密度-速度特性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改进模型大大增加了其仿真速度;车辆的加速过程、慢化车辆数和低速车辆慢化行为都会对系统交通流产生一定影响,加速度变化对交通流影响较大,不同速度下的随机慢化行为对交通流的影响不同。
[Abstract]:Based on the multi-valued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EBCA2), firstly, the maximum speed is extended, and the acceleration process of the vehicle is introduced,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human bicycle. The traffic flow model of multi-valued cellular automata for electric bicycle and motorcycle. Then, the improved model and non-motor vehicle two-valued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a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Finally. The improved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traffic flow of the two-wheeled vehicle under the different maximum velocity, maximum acceleration and the slow-down behavior of the vehicle. The effect of these parameters on the traffic flow is analyz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wo-valued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the flow, density and veloc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ehicle flow are not affected. The improved model greatly increases the simulation speed. The acceleration process, the number of slow-moving vehicles and the slow-down behavior of low-speed vehicles will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traffic flow of the system, and the change of acceleration will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traffic flow. The effect of stochastic slow-down behavior on traffic flow is different at different speeds.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71176) 四川省青年基金项目(2014JQ0014)
【分类号】:U491.225
【正文快照】: 0引言交通流理论作为运用数学和物理定律来描述交通特性的一门边缘学科,其研究不仅受到了交通工程学者的重视,而且引起了广大物理学家的兴趣。在研究方法上,交通流模型分为宏观连续模型[1-2]、介观气体动理论模型[3-4]和微观模型[5-8],其中微观模型包括跟驰模型[5-6]和元胞自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俊;游磊;;三维空间行人疏散的元胞自动机模型[J];物理学报;2014年08期

2 吴先宇;袁振洲;李艳红;曹守华;;单车道双概率元胞自动机模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3 白克钊;邓敏艺;谭惠丽;刘慕仁;;一种数据传输网络元胞自动机模型的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4 贾宁;马寿峰;;最优速度模型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比较研究[J];物理学报;2010年02期

5 李捷;朱明皓;;道路交通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及其分析[J];物流技术;2010年Z2期

6 燕松山;刘佐民;;高温发汗自润滑材料摩擦过程动态特征的元胞自动机模型[J];中国机械工程;2011年10期

7 马成长,徐国旺,陈伟;一种非完全初等元胞自动机模型[J];湖北工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8 花伟,林柏梁;具有反馈规则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及统计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9 赵路敏 ,向宇;城市交通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带信号灯控制的一维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年S3期

10 孔宪娟;高自友;李克平;;考虑近邻和次近邻车辆影响的单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雷霆;余镇危;;网络流量行为分析的一维元胞自动机模型[A];2007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黄志鹏;石琴;;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综述[A];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7卷)——'2005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5年

3 薛郁;戴世强;顾国庆;;立体网络交通流的元胞自动机模型[A];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0年

4 董力耘;薛郁;戴世强;;城市交通流一维元胞自动机模型[A];自然、工业与流动——第六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孔宪娟;高自友;;基于双倍视距的交通信号控制的元胞自动机模型[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金诚杰;王炜;姜锐;;对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中同步流性质的测试[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7 王宏;张运杰;魏华;刘宏则;邱望仁;;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图像分割算法[A];第12届全国模糊系统与模糊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姜锐;胡茂彬;吴清松;宋卫国;;自行车流的实验特性及其建模[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唐传龙;付传技;汪秉宏;高坤;;双车道交通瓶颈的相关研究[A];全国复杂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袁耀明;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解析和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于彦飞;人员疏散的多作用力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菅肖霞;基于数学和物理机理分析的行人流费用势场元胞自动机模型[D];上海大学;2013年

4 李新刚;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交通系统微观建模与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贾宁;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解析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孙舵;道路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中的相变现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李启朗;路口瓶颈处交通状态的相图及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赵春雪;进化交通网络模型及悖论、鲁棒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9 郑亮;多向刺激条件下的驾驶行为建模及其仿真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承凯;高速公路隧道交通拥堵的机理及仿真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2 赵文博;信号引导条件下的高速公路交通流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3 蔡志勇;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股票市场分析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4 刘魏娜;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公交车运行仿真与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孙凯;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学生群体疏散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4年

6 薛万东;环形交叉口混合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7 王驰宇;基于驾驶员博弈行为的城市交通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边飞飞;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校园室内疏散建模与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9 刘学兵;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交通事故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庄倩;基于改进的加权概率元胞自动机模型的道路交通流建模与模拟[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85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385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3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