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与周边用地一体化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6 09:15

  本文关键词:城市客运交通枢纽与周边用地一体化建设研究 出处:《城市交通》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 用地开发 一体化建设 换乘系统


【摘要】: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建设与周边用地开发具有紧密的互动关系,其一体化建设迫切需要相关规划设计理论的指导。结合国内外经验,探讨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周边用地一体化建设的范围、空间布局模式、用地性质及开发强度等要素,并在这几个方面对中国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建设提出对应的指导建议。然后,以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和公共交通主导为目标,从交通接驳设施、枢纽周边道路网络和步行系统三方面阐述一体化换乘系统的规划设计策略。最后,梳理城市客运交通枢纽与周边用地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和工作流程。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has a close intera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urrounding land.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urgently needs the guidance of relevant planning and design theory, combined with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i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cope, spatial layout model, the nature of land use and the development intensity of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peripheral land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And in these several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in China to give corresponding guidance. The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eamless connection of various modes of transport and public transport leading as the goal, from the transport connection facilities.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strategies of the integrated transfer system are expounded from three aspects: the road network around the hub and the walking system. Finally,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work flow of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and the surrounding land are combed.
【作者单位】: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都市区综合客运枢纽与城市空间的耦合机理及发展模式研究”(51408023)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北京远郊轨道枢纽站与周边土地一体化开发机制研究”(14CSC01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基于‘绿色换乘’的高铁枢纽交通接驳规划与设计理论研究”(2014-K5-014) 北京建筑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高铁客运枢纽交通接驳规划与设计理论研究”(00331614003)
【分类号】:U115
【正文快照】: 0引言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是城市综合客运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是城市客流集散和中转换乘的平台。作为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和换乘场所,城市客运交通枢纽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具有交通节点和城市场所的双重特性。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的建设和良好运转与其周边用地开发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德高;杜宝东;;寻求节点交通价值与城市功能价值的平衡——探讨国内外高铁车站与机场等交通枢纽地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国际城市规划;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宏宇;朱磊;郝之颖;;京沪高铁无锡站场地区发展研究[J];城市规划;2008年04期

2 郑德高;蔡震;;区域网络中的关键性节点研究——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研究为例[J];城市规划;2008年05期

3 张国华;李凌岚;;综合高速交通枢纽对城镇空间结构的影响——以长株潭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2009年03期

4 王昊;龙慧;;试论高速铁路网建设对城镇群空间结构的影响[J];城市规划;2009年04期

5 闵雷;黄焕;;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的城市设计——记武汉铁路客运枢纽汉口火车站站区综合规划的设计实践[J];城市规划;2009年08期

6 周文竹;阳建强;;交通导向的城际铁路站场地区空间发展机制[J];城市规划;2010年11期

7 石海洋;侯爱敏;高菲;李鸿飞;;发达国家及地区高铁枢纽站周边区域产业发展研究[J];城市;2012年02期

8 张国华;周乐;黄坤鹏;王有为;;高速交通网络构建下的城镇空间结构发展趋势——从“中心节点”到“门户节点”[J];城市规划学刊;2011年03期

9 吕韬;姚士谋;曹有挥;梁双波;陈振光;;中国城市群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布局模式[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10 丁金学;金凤君;王成金;王姣娥;刘东;;交通枢纽的空间演进与发展机理[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雁;魏庆朝;邱青云;;基于绿色交通的城市交通发展探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姜帆;城市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衔接的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3 曾曦;邹健康;李贤淑;;用绿色交通理念分析优先发展城际轨道交通的战略[J];交通节能与环保;2008年01期

4 陆化普;毛其智;李政;贺克斌;帅石金;张希良;;城市可持续交通:问题、挑战和研究方向[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5期

5 张忠国;徐婷婷;解宏涛;;城市公共交通枢纽换乘空间问题分析——以北京西直门交通枢纽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1期

6 蔡逸峰;铁路客运站的选址与客流集散方式研究——以上海第二客站为例[J];城市规划;2001年10期

7 盛志前,赵波平;基于轨道交通换乘的枢纽交通设计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2004年10期

8 杜洪涛;;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设计研究——以广州铁路新客站为例[J];城市规划;2006年07期

9 李晓江;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呼唤理论与观念的更新[J];城市规划;1997年06期

10 张壮云;;城市公共交通优先体系建设——日本东京的经验及借鉴[J];城市;2007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尚华;我国大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发展模式浅析[J];交通与运输;2005年04期

2 吕慎,庄焰;城市客运交通需求走廊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姜玲;石建军;樊旭英;;城市客运交通合理结构的确定方法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8年11期

4 姜玲;石建军;;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J];城市公共交通;2008年05期

5 陆锡明,殷学义;我国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趋势[J];城市规划;1984年04期

6 顾尚华;;浅议城市客运交通的合理结构[J];城市道桥与防洪;1993年02期

7 缪立新,马林涛;我国城市客运交通未来发展模式初探[J];城市规划;1995年04期

8 李彬何,宁韦昌;大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的综合分析模型与应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9 钱仲威;城市客运交通工具的最佳组合[J];渝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10 陈文斌;;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模型研究[J];现代城市;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迎东;;关于我国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发展的思考[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朱锦慧;城市客运交通“严管”见成效[N];哈密报(汉);2009年

2 肖静;沿河整治城市客运交通“大嗓门”[N];铜仁日报;2008年

3 交通运输部;城市客运交通线路及站点专项调查主要数据公报[N];中国交通报;2014年

4 通讯员 任知寰;公交新方略将吸纳市政协建议[N];联合时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黄俊毅;扎实调研 全力支持[N];经济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高菲;为什么市民总感觉出租车不够用?[N];宁夏日报;2006年

7 张丹丹 本报记者 于咏梅;哈市公交客运4月1日启用新标准[N];黑龙江日报;2004年

8 记者 强国峰;市客运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促进作风转变[N];延安日报;2007年

9 实习记者 李美宁;的士顶灯换“新颜”各方说法不一[N];云南经济日报;2008年

10 记者 钱怡 实习生 陈烨明;新型人力客运三轮车28日上岗[N];苏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晓伟;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参与主体经济决策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刘权乐;城市客运交通节能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隽海民;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生态特性与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陈尚云;我国特大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结构和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美如;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结构优化的研究和实例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2 王燕;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分析与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胡兵;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结构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刘洪营;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评价、设计与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5 郑大勇;城市客运交通碳排放计算及低碳发展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郭李梅;基于环保约束的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客运交通模式优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8 汤嘉欢;城市客运交通资源配置评价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易浩;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的层次化布局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李娜;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合理性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872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3872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8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