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在昭永公路上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在昭永公路上的应用 出处:《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活动的不断扩张,各等级公路的大肆修建导致边坡稳定性灾害问题频发,特别是地形条件复杂的西部山区公路。边坡失稳造成的崩塌、滑坡等诸多灾害必然会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与之相矛盾的是,目前对于边坡稳定性灾害风险分析的研究却存在严重不足,甚至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基于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分析方法体系,其一般思路为: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宏观评价,对可能产生危险的边坡进行边坡稳定性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分级;然后对边坡破坏后可能危及的对象进行易损性评价;在上述两个评价的基础上,得出边坡稳定性的风险性,并据此提出边坡稳定性防治措施。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总结了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及岩性、边坡形态、边坡岩体结构类型、地震作用、气候水文作用、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七个主要方面。2、根据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建立了边坡稳定性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了边坡稳定性的常用计算方法,包括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等。3、总结出公路边坡易损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并根据评价内容,提出了易损性计算方法。4、根据边坡稳定性灾害危险性与易损性评价的结果,对边坡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等级划分,并提出不同危险性程度的边坡灾害防治措施。5、根据论文提出的公路边坡稳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对云南昭永公路边坡的稳定性灾害风险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本项研究的成果,对公路边坡稳定性灾害的风险评价提出了借鉴,对边坡稳定性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 the expansion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way slope stability has caused frequent occurrence of slope stability disasters , especially the western mountain highway with complex terrain conditions .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 1 .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contents of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and analysis method .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16.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刚,林鲁生,刘祖德,王钊;边坡变形的灰色预测模型[J];岩土力学;2000年03期
2 黄志全,廖德华,姜彤,王思敬;边坡系统演化的开放度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2年02期
3 杨昌键,李邵军,赵蔚东,韩艳芬;水化学作用对边坡变形的影响初探[J];公路交通技术;2002年S1期
4 董云;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的底摩擦试验模拟[J];东北公路;2003年04期
5 关秦川,张志勇,冯浩;大型干坞边坡变形及其神经网络预测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李玉銮;;边坡变形及其失稳影响因素分析[J];福建建筑;2006年03期
7 赵明华;刘小平;冯汉斌;彭文祥;;小湾电站高边坡的稳定性监测及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8 蒲春平;韩龙;;动态监测在公路边坡防治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公路;2006年08期
9 何平锋;;公路边坡综合防治和治理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11期
10 何习平;华锡生;何秀凤;冯小磊;;边坡变形预测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江西科学;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铁汉;;变形边坡变形发展趋势的研究[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形变体形变趋势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1年
2 王恭先;张华;;高速公路高边坡变形及其防治对策[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3 杜永廉;刘汉东;;边坡失稳预报的新途径[A];自然边坡稳定性分析暨华蓥山边坡变形趋势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4 吴萍;张骏;赵雄伟;;黄土高边坡变形破坏研究——以凤凰山边坡为例[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黄志全;刘汉东;姜彤;;边坡系统演化的开放度研究[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刘汉东;;边坡失稳定时预报研究的发展阶段[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7 赵明华;刘建华;陈炳初;刘代全;;边坡变形及失稳的变权重组合预测模型[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8 宋桂龙;裴大伟;孟强;乔领新;韩烈保;;边坡分类体系及其与稳定性关系探讨[A];全国公路生态绿化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邓辉;巨能攀;涂国祥;;某高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及整治对策探讨[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程东幸;刘厚健;刘志伟;鄢治华;;陕北某电厂Ⅲ区边坡变形机制分析[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汪斌;技术创新带来露天开采“新春”[N];中国冶金报;2012年
2 黄寰;为了中国西南部的“稳定”[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长卫;岩质边坡的地震动特性及基覆型边坡的滑坡成因机理、稳定性判识、危害范围评价体系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闫强;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高边坡开挖过程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孙义杰;库岸边坡多场光纤监测技术与稳定性评价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4 严琼;基于连续—离散耦合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5 王彤;抚顺西露天矿北帮边坡动力响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6 任志华;亚热带多雨地区红粘土边坡植物护坡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7 黄世秀;基于GIS边坡地质环境监测与稳定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8 江成鑫;山西某矿山高边坡马兰黄土非饱和特性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9 杨巨文;动载影响下含弱层煤岩边坡致灾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10 孙光林;南芬露天矿滑坡机理及其加固控制预警一体化对策[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帆;矿山高边坡变形动态监测及稳定性预测[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刘青水;降雨对矿区膨胀性软岩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陈文;高边坡用全液压锚固钻机改型设计[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张鑫;黄蒿洼边坡变形破坏机理与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晋勇强;库水位骤降对公路边坡的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苏振华;边坡变形组合预测方法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7 董彦飞;边坡变形三维实体预测方法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8 王彦蓉;某水电站层状岩质边坡变形及支护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6年
9 揭奇;基于BP神经网络的库岸边坡多场监测信息分析[D];南京大学;2016年
10 韩贝贝;新元洁能电厂土质(回填)高边坡锚索预应力损失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96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396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