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基层透水混凝土铺装路面对污染物的去除试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改性基层透水混凝土铺装路面对污染物的去除试验研究 出处:《混凝土》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使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和透水混凝土铺装路面,试验研究了透水混凝土铺装改性基层路面对径流污染物的削减情况。结果表明:在不同重现期下基层通过掺入膨润土并以沸石作为骨料后对COD、TP、TN、Cu、Zn、Pb的去除率分别为76.7%~86%、72.2%~84.1%、6%~7%、79%~82%、84%~85.5%、91%~93.8%,且随着重现期的增加,净化效果均减弱。在5年重现期下,改性基层透水混凝土铺装对径流污染物COD、TP、TN、Cu、Zn、Pb的削减效率较普通透水混凝土铺装分别提高了10%、9.5%、6%、13%、16.5%、20.6%。据分析,膨润土和沸石通过吸附作用、阳离子交换等官能团置换反应提升了对径流污染物的削减效果,为该种改性基层透水混凝土铺装路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Abstract]:Through the use of artificial rainfall simulation device and permeable concrete pavement. The reduction of runoff pollutants in the modified base road of permeable concrete pavement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was mixed with bentonite and zeolite was used as aggregate to treat CODTP at different recurrence periods. The removal rates of Zn ~ (2 +) Pb are 76.7U ~ (86) and 72.2%, respectively, and 85.5% of the 82.2% of the total amount of Zn ~ (2 +) ~ (2) is about 82.2%. The purification effect was weake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ecurrence period. During the 5-year recurrence period, the modified base permeable concrete pavement was used to treat the runoff pollutant, COD, TPN and TNN Cu Zn. The reduction efficiency of Pb is 10% higher than that of ordinary permeable concrete pavement, 10% 9. 5% and 16. 5% and 20. 6%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bentonite and zeolite are adsorbed. The displacement reaction of functional groups such as cation exchange improves the reduction effect of runoff pollutants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ified basic course permeable concrete pavement.
【作者单位】: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延庆分局;
【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0ZX07320-002)
【分类号】:U416.216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雨水径流污染问题越来越凸显和城市内涝的频繁发生,具有削减城市径流、维持城市水循环和去除地表径流污染物作用的透水铺装已被广泛应用[1]。透水铺装系统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面层、基层(底基层)和垫层。由于面层组分不同,分为: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透水网格、透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静;;透水混凝土的推广与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2年26期
2 王力健;;透水混凝土路面在工程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3年01期
3 王发平;邓立明;;透水混凝土技术应用[J];青海交通科技;2006年02期
4 苏明;;透水混凝土技术应用探讨[J];山西建筑;2007年04期
5 莫少政;李可寿;苏海;;预拌透水混凝土生产和应用问题的探讨[J];商品混凝土;2009年08期
6 董徐奋;;透水混凝土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建材;2009年06期
7 邢晓明;;浅谈新型透水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J];科技风;2009年11期
8 ;上海世博会的透水混凝土[J];混凝土;2010年03期
9 张永强;鲍国栋;;路面透水混凝土性能研究[J];山西建筑;2010年33期
10 张燕刚;石云兴;刘永清;屈铁军;张涛;霍亮;华成谋;;露骨料透水混凝土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11年1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新语;南京建成第一条透水混凝土市政道路[N];中国建材报;2007年
2 顾巍钟;南京建成“会呼吸”的人行道[N];新华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骆会欣;绿色慢行系统倡导透水铺装[N];中国花卉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郭泽莉;路面铺装渐入全透时代[N];中国花卉报;2010年
5 顾巍钟;我省城建将推广“透水路面”[N];新华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楼俊杰;不同掺和料影响下透水混凝土性能及冻融循环劣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王慧;透水混凝土路面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3 林武星;刚性聚丙烯纤维改性透水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6年
4 刘翠萍;透水混凝土收缩性能试验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5 刘星雨;透水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张娜;透水混凝土堵塞机理试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7 聂品;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路用性能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2年
8 郭鹏;钢渣透水混凝土在轻交通路面结构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9 雷丽恒;透水性道路用生态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04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04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