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穿机场跑道大断面隧道施工对策及地层变形规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下穿机场跑道大断面隧道施工对策及地层变形规律研究 出处:《隧道建设》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与T2航站楼之间的单层双跨连拱浅埋暗挖大断面隧道垂直下穿机场跑道,采用超长管幕下十导洞分步暗挖法施工。通过对隧道施工地表变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新建隧道施工地表最大沉降值平均为9.28 mm,控制变形情况良好,采用超长管幕保护浅埋暗挖施工技术切实可行;2)3个断面变形拟合得到的确定调节系数平均为0.951,地表变形符合Peck公式;3)变形拟合得到的K值平均为1.903,为北京地区常规数值的3~6倍,管幕的存在对新建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具有阻隔及扩散作用;4)变形拟合得到的Vl值平均为0.201%,略低于北京地区常规施工方法水平。
[Abstract]:Single T3 and T2 between 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terminal double arch shallow large section tunnel under the vertical through the airport runway, the long pipe roof under the ten heading step excavation metho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urface deformation of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new tunnel construction of the maximum surface settlement average 9.28 mm, the deformation control in good condition, using long pipe roof protection of shallow tunne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s feasible; 2) 3 section deformation fitting determine the adjustment coefficient for an average of 0.951, with the Peck formula of surface deformation; 3) deformation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mean value of K is 1.903, 3~6 times Beijing area numerical the pipe has the diffusion barrier and the deformation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new tunnel construction; 4) deformation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average Vl value was 0.201%,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level of conventional construction method in Beijing area.
【作者单位】: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类号】:TU433;U455.4
【正文快照】: 0引言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场扩建带来新老航站楼之间的地下通道建设越来越多。受周围环境限制,地下通道穿越机场跑道的情况不可避免[1]。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与T2航站楼之间,为了增加机场运营效率、方便航站楼间的沟通和解决飞机跑道隔断的影响,在机场中央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韩煊;刘峧炜;Jamie RStanding;;隧道下穿既有线的案例分析与沉降分析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2 王占生;张顶立;;浅埋暗挖隧道近距下穿既有地铁的关键技术[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3 沈良帅;贺少辉;;复杂环境条件上跨下穿同一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控制分析及施工方案优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1期
4 韩煊;李宁;J.R.Standing;;Peck公式在我国隧道施工地面变形预测中的适用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7年01期
5 张成平;张顶立;吴介普;骆建军;;暗挖地铁车站下穿既有地铁隧道施工控制[J];中国铁道科学;2009年01期
6 陈孟乔;杨广武;;新建地铁车站近距离穿越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控制[J];中国铁道科学;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煊;罗文林;李宁;;地铁隧道施工引起沉降槽宽度的影响因素[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2 吴欣之;胡玉银;景路;袁聚云;;箱涵顶进双重置换工法及其在某工程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3 邴风举;王新;习宁;方梨;;顶管施工三维数值模拟及土质适用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4 田甜;潘懋;韩煊;丛威青;张芳;张杰;;地下工程施工引起三维变形预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潘海泽;蒋冰玉;黄涛;;Peck公式在天津隧道盾构施工地面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分析[J];测绘科学;2010年03期
6 马雪梅;;首都国际机场线东直门站基坑变形监测[J];都市快轨交通;2010年02期
7 佘芳涛;韩日美;刘庚;邵生俊;;西安地铁双线隧道地表沉降预测模型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8 杨清源;麻凤海;胡国栋;郭循杰;;大连地铁隧道施工的Peck公式改进[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9 陈星欣;白冰;;隧道下穿既有结构物引起的地表沉降控制标准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1年01期
10 吴锋波;金淮;马雪梅;谢孟卿;;首都国际机场线东直门车站上跨下穿既有折返线变形控制[J];工程勘察;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蒋青青;黄晓阳;周恺;陈占锋;;复杂条件下地铁隧道马头门施工技术与监测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兴高;孙河川;张健全;;自动化监测数据与人工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陈炎;戴华阳;阎跃观;;北京地铁六号线区间浅埋暗挖法地表沉降规律[A];全国“三下”采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王新;王晓波;王印昌;;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穿越大堤影响的数值分析[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5 宋文杰;董军;崔玉萍;刘德华;;多种因素对新建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3年
6 王根;杨世东;王林;;平顶直墙暗挖通道不同开挖步序的位移有限元对比分析[A];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第四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刘德华;董军;宋文杰;;车站浅埋暗挖法施工对地表位移影响研究[A];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4年
8 李积栋;陶连金;安军海;汪国峰;郝志宏;;新建大跨度地铁车站密贴下穿既有线车站结构变形分析[A];2014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奎;水平层状隧道围岩压力拱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赵宝云;岩石拉、压蠕变特性研究及其在地下大空间洞室施工控制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3 柳厚祥;地铁隧道盾构施工诱发地层移动机理分析与控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4 苏洁;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对邻近桩基的影响及其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5 安永林;结合邻近结构物变形控制的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侯艳娟;城市隧道施工影响下地层与建筑物结构的动态作用关系及其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朱泽兵;大跨超浅埋轻轨车站隧道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8 金春福;地下大跨度新管幕结构体系施工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9 陈星欣;饱和多孔介质中颗粒迁移和沉积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10 崔亮;Mouska金矿充填体内部应力分布及强度设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淑慧;安晋浅埋隧道开挖地表沉降及安全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永林;武汉地铁虎—名区间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3 李方楠;复杂地层平行顶管的环境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付云升;复杂条件下有压输水暗涵修建技术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5 韩冬;黄土地层地铁隧道施工引起地表移动及变形预测方法[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英雪;基于邻近建筑物安全的地下工程建设的决策支持系统[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国平;变工序暗挖地下街对地铁隧道变形影响及方案优选[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程宏超;上跨既有线多断面软岩隧道施工力学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帆;富水围岩条件下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10 邱明;地铁隧道矿山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预测[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克志,王梦恕,孙谋;基于Peck公式的盾构隧道地表沉降的可靠性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贾永刚;;北京地铁5号线下穿既有区间结构的安全评估[J];都市快轨交通;2006年05期
3 张成满;罗富荣;;地铁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J];都市快轨交通;2007年02期
4 沈培良,张海波,殷宗泽;上海地区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地面沉降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5 田家琳;;地铁新线区间隧道下穿地铁既有线的二衬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2008年06期
6 吉茂杰,刘国彬;开挖卸荷引起地铁隧道位移预测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7 马锁柱;陈浩;;地铁车站下穿既有地铁隧道的暗挖法施工[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6年03期
8 施成华,彭立敏,刘宝琛;浅埋隧道开挖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9期
9 王占生;张顶立;;浅埋暗挖隧道近距下穿既有地铁的关键技术[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10 沈良帅;贺少辉;;复杂环境条件上跨下穿同一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控制分析及施工方案优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姚海波;大断面隧道浅埋暗挖法下穿既有地铁构筑物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白海卫;新建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纵向变形的影响和工程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大鹏;;大断面隧道下穿高速公路施工技术[J];科技信息;2010年12期
2 黄桂虎;;浅谈大断面隧道施工监控要点[J];科技信息;2013年23期
3 潘荣芳,罗强;用地勘小断面设备施工大断面隧道工程的可行性探讨[J];贵州地质;1992年04期
4 罗吉高,李川虎;大断面隧道锚杆钻孔施工实践[J];地质与勘探;1993年07期
5 王能刚;;客专线铁路大断面隧道开挖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09年05期
6 胡尚;;“人”字形分岔喇叭口大断面隧道开挖工法[J];今日科苑;2010年16期
7 魏永红;;特浅埋大断面隧道施工中支护变形的处理[J];科技资讯;2007年10期
8 谢家化;;在已发生较大沉降房屋边上暗挖大断面隧道时采取的措施[J];科技风;2011年23期
9 李磊;;深埋大断面隧道有限元二维应力分析[J];科技信息;2012年33期
10 严宗雪;招国忠;伍尚干;韩直;;特大断面隧道的节能应用技术研究[J];广东科技;2009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全江;常利武;刘志强;;导硐台阶联合法在大断面隧道施工中的探讨[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5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下册)[C];2005年
2 刁志刚;李春剑;;大断面隧道在上软下硬地层中施工方法研究[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何本国;张志强;阚呈;曹苏亚;;基于拱效应的软岩大断面隧道锚杆作用效应研究[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李志刚;丁文其;王晓形;谢东武;;特大断面隧道核心土优化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利平;李术才;赵勇;王汉鹏;刘钦;原小帅;赵岩;张骞;;超大断面隧道极软弱破碎围岩空间变形机理与荷载释放演化规律[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焦苍;罗琼;孙兆远;李波;刘建平;何剑;;客运专线超大断面隧道不同工法引起围岩变形机理分析[A];中铁隧道集团2006年客运专线专题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蒋树屏;黄伦海;胡学兵;;城市快速干道八车道超大断面隧道的设计与研究[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林从谋;陈建洪;黄志波;黄金山;;特大断面隧道多步序施工工法试验及围岩变形[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李兆平;黄庆华;;受暗挖大断面隧道施工影响的房屋基础加固措施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陈礼彪;;近接大断面隧道设计施工关键技术及对策探讨[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贾税评 张丹 王芬;中铁一局建成我国铁路客专最大断面隧道[N];陕西日报;2009年
2 王新林;攻关大断面隧道施工关键技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3 通讯员 李淑英;十二局集团武广项目部夺三个第一 获第三项荣誉[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4 王新林;安徽理工大学一科研成果国内领先[N];中煤地质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杨斌;走进大山·处处都是神来之笔[N];中国交通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春;深埋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性态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2 严宗雪;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应力路径与空间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姚海波;大断面隧道浅埋暗挖法下穿既有地铁构筑物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5年
4 张敏;复杂地质条件下大断面隧道“零”进洞工法技术体系及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秀敏;软岩大断面隧道锚杆的优化设置[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薛凤霞;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力学行为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3 肖勇刚;厦门国际旅游码头小半径大断面隧道修建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焦国良;天津地铁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与支护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5 吴崔鹏;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数值分析[D];长安大学;2009年
6 张乐;达成高速铁路浅埋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赵y=晔;浅埋大断面隧道施工沉降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8 吴恒滨;小净距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特性及长期稳定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9 申灵君;软弱地层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案优化与施工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金鑫;高速公路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围岩—支护结构性态的数值模拟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09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09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