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UHPFRC板的结构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3 11:06

  本文关键词:UHPFRC板的结构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 出处:《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UHPFRC板 抗弯性能 本构关系 应变强化 简化设计方法


【摘要】:超高性能混凝土(UHPFRC)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在耐久性和力学性能方面较普通混凝土材料有着明显的提升,能够改善普通混凝土板自重大、耐久性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试验和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UHPFRC板的基本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在保证UHPFRC强度和流动性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水泥和减水剂的用量,得到3.5%钢纤维掺量的UHPFRC配合比。试验表明该UHPFRC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且具有明显应力强化效应。对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法国UHPFRC设计规范进行评述,并分析其特点。对10块不同工况UHPFRC板进行了抗弯性能的研究,得到荷载-位移曲线、弯矩-曲率曲线、钢筋应变-荷载曲线以及结构破坏形态,分析了剪跨比、配筋率及加载方式对UHPFRC板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和UHPFRC的应变强化效应和应变软化效应,将板的受弯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微裂缝扩展阶段、宏观裂缝开展阶段和下降段,并研究了应变强化效应对板的抗弯性能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试验构件进行非线性有限元仿真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了厚度对UHPFRC板抗弯性能的影响,建议了UHPFRC板不考虑应变软化效应的最大厚度。根据前人进行的UHPFRC抗拉、抗压性能的研究,选取合理的UHPFRC本构关系模型对UHPFRC板的受弯全过程进行计算,得到正截面弯矩曲率关系。对比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法国UHPFRC设计指南和我国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中本构关系参数的选取方法,结合本试验获得的UHPFRC基本力学性能,得到适用于板的UHPFRC设计本构模型参数。提出UHPFRC板正截面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和弹性阶段UHPFRC抗弯刚度的计算方法,根据试验结果对简化计算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简化计算方法偏于安全,可以用于实际工程。
[Abstract]: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strain hardening effect and the strain softening effect of UHPFRC slab , the influence of strain hardening effect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UHPFRC slab is studied .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U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旭东;杨志杰;邹同琛;刘瑜;;密集横隔板UHPC箱梁桥面板双向受力性能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6年08期

2 郭瑞;苏庆田;李晨翔;邓青儿;;后结合预应力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开裂性能试验[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3 陈宝春;季韬;黄卿维;吴怀中;丁庆军;詹颖雯;;超高性能混凝土研究综述[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4 聂建国;王宇航;;ABAQUS中混凝土本构模型用于模拟结构静力行为的比较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4期

5 赵品;叶见曙;荣学亮;;基于既有检测评定数据的混凝土桥面板性能退化规律及养护策略[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5期

6 王德山;桂水荣;江金宜;;混凝土桥面板裂缝成因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J];中外公路;2012年01期

7 方志;向宇;匡镇;王常林;;钢纤维含量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抗疲劳性能的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8 魏翔;;基于ABAQUS的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山西建筑;2011年02期

9 阎培渝;;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发展与现状[J];混凝土世界;2010年09期

10 廖永擘;;九江长江大桥混凝土桥面板病害分析及维修改造[J];江西建材;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阎培渝;冯建文;;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现状[A];第十二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原海燕;配筋活性粉末混凝土受拉性能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张明波;基于承载力控制的预应力RPC梁设计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佳佳;钢-UHPC轻型组合桥梁结构华夫桥面板的基本性能[D];湖南大学;2016年

2 杨志杰;密集横隔板UHPC箱梁桥面板双向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3 李文光;轻型组合桥面UHPC层的弯拉静力及疲劳性能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4 张松涛;钢—超薄UHPC层轻型组合桥面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5 上官玉明;免蒸养活性粉末混凝土研究及应用[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昊煜;RPC材料的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参数识别及有限元验证[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宋子辉;不同钢纤维掺量活性粉末混凝土单轴受压力学特性及损伤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马亚峰;活性粉末混凝土(RPC200)单轴受压本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9 王文雷;RPC预应力梁相关设计参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10 杨志慧;不同钢纤维掺量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拉力学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18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18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9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