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聚酯纤维与盐分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4 11:02

  本文关键词:聚酯纤维与盐分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影响研究 出处:《硅酸盐通报》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沥青混合料 冻融劈裂试验 聚酯纤维 硫酸盐 水稳性


【摘要】:为了研究聚酯纤维掺量与盐分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制作聚酯纤维掺量为0、0.1%、0.2%、0.3%的马歇尔试件,在SYD-0713型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试验机上进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不同聚酯纤维掺量的沥青混合料浸泡在不同浓度硫酸盐溶液中水稳性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硫酸盐溶液浓度相同时,随着聚酯纤维掺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劈裂抗拉强度及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聚酯纤维掺量存在最佳值,为0.2%,此时水稳性最好。在聚酯纤维掺量相同时,水稳性随硫酸盐溶液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olyester fiber content and salt on the water stability of asphalt mixture, Marshall specimen with 0. 1% polyester fiber content and 0. 2% 0. 3% polyester fiber was made. Freeze-thaw splitting test was carried out on SYD-0713 asphalt mixture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er. The changes of water stability of asphalt mixture immersed in sulfate solution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polyester fiber were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sulfate solution was the same, the content of polyester fiber increased. The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of asphalt mixture and the ratio of freezing and thawing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all showed a trend of first rising and then decreasing,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optimum value of polyester fiber content was 0.2%. When the content of polyester fiber was the same, the water stability tended to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ulfate concentration.
【作者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建筑大学;
【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项目研究(KJ2013A082)
【分类号】:U414
【正文快照】: Influence of Polyester Fiber and Salt on Asphalt Mixture Water StabilityJIANG Man1,WU Jin-rong1,TONG Xue-xue2(1.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inan 232001,China;2.Anhui Jianzhu University,Hefei 230000,China)1引言纤维是近年国际上出现的一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健龙;张洪刚;钱国平;黄慧;;水温冻融循环条件下沥青混合料性能衰变的规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吴金荣;马芹永;;沥青混合料应力-应变关系的试验研究[J];路基工程;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婷婷;顾兴宇;倪富健;;玄武岩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试验与性能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1年02期

2 许真文;;纤维沥青胶浆流变特性对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3 李林萍;于江;苏明;;新疆地区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研究[J];路基工程;2010年05期

4 石霖凯;;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路面施工与质量控制[J];路基工程;2011年05期

5 刘小滔;王旭东;周兴业;熊琴;;用于应力吸收层使用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J];路基工程;2012年01期

6 司伟;马殙;汪海年;虎见;;沥青混合料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弯拉特性[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4期

7 程永春;张鹏;焦峪波;陶敬林;;水-温-光循环作用下沥青混合料性能衰减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08期

8 栗威;黄美燕;魏建国;;沥青道面高温抗车辙性能评价指标[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9 李兆生;谭忆秋;吴思刚;杨福祺;;冻融循环对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的影响[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10 田野;;几种纤维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对比分析[J];吉林交通科技;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家瑛;黄科;蒋华钦;;钢渣微粉用于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分会七届二次理事会议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史洪军;姜晓伟;孙莉安;;纤维对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作用及改善分析[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09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于斌;纤维沥青胶浆流变特性及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高春妹;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性能研究与增强机理微观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沈凡;水泥—乳化沥青—水性环氧复合胶结钢桥面铺装材料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赵立东;沥青路面凝冰损坏影响因素及细观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徐永丽;应力吸收层用于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力学行为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景;PAN基碳纤维导电沥青混凝土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红;再生纤维增强沥青路面性能的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郭经纬;超轻木质集料路面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邵立波;基于使用功能的小粒径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虎见;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沥青混合料力学参数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刘勇;热压式沥青路用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刘福军;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郎森;秸秆复合纤维材料路用性能试验及评价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1年

9 侯金成;纤维沥青混凝土粘弹性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10 傅吉民;SAC纤维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抒音,谭忆秋,包秀宁,王哲人;用冻融循环劈裂比评价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能力[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彭勇;孙立军;;基于分形理论沥青混合料均匀性评价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3 韩杰;冻融对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影响[J];河南科技;2004年03期

4 秦大河;未来50-100年全球气候继续变暖[J];决策与信息;2004年12期

5 杨群;郭忠印;陈立平;毛菊良;;级配碎石分形特征分析及其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材料学报;2006年04期

6 汤文;盛晓军;孙立军;;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J];建筑材料学报;2008年05期

7 孙雪伟;陈李峰;;聚酯纤维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及施工控制要点[J];石油沥青;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祖权;西部地区严酷环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D];东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长军,杨光;水泥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作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07期

2 刘爱;沥青混合料质量分析及控制[J];山西建筑;2003年04期

3 马云朗;彩色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和施工简介[J];市政技术;2003年01期

4 陈耀典;沥青混合料产生离析的原因及改善措施[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3年02期

5 李智,徐伟,王绍怀,张肖宁;沥青混合料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6期

6 张淼;李凯峰;刘福坤;;浅谈沥青混合料产生离析的症状及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年01期

7 李立寒,曹林涛,罗芳艳,郭亚兵;沥青混合料劈裂抗拉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4年01期

8 蔡建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控制与配合比调试[J];山西建筑;2004年07期

9 马立军,谭积青,姚学昌;体积法设计沥青混合料在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广东公路交通;2004年01期

10 王捷,吴建浩;关于沥青混合料密度测试计算方法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圣枫;杨新华;陈传尧;;粒径和骨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流变行为的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蔡绪梅;王芳;;利用试验数据有效指导沥青混合料生产[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3 丁育青;刘海;汤文辉;冉宪文;;一种沥青混合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动态本构关系[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宋晓燕;李源渊;周卫峰;;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建昌;;热铺沥青混合料变异分析与控制[A];中国公路学会2002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2年

6 喻光华;喻荣华;黄善华;曾辉;;沥青混合料施工配筛[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赵可;史炳中;卢永贵;;沥青混合料的力学特性与强度机理[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下册[C];2005年

8 柳浩;李自明;李桂军;冯润;苏玉昆;李宝生;黄颂昌;秦咏春;;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技术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9 刘至飞;吴少鹏;陈美祝;;温拌沥青混合料现状及存在问题[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高云龙;何唯平;;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在云南普炭公路的施工应用研究[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继汇;壳牌在华推出沥青混合料业务[N];中国证券报;2008年

2 雨文;壳牌在华启动沥青混合料业务[N];中国建材报;2008年

3 记者 栗清振;壳牌在中国推出沥青混合料业务[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周中华;沥青混合料力学机理研究取得突破[N];中国交通报;2007年

5 马昭;两项研究成果国内领先[N];西安日报;2007年

6 李宝凡邋记者 王迪;沥青混合料再生修补车标准鞍山制定[N];鞍山日报 ;2007年

7 李铮;环保沥青混合料扮靓长安街[N];科技日报;2009年

8 项煜虹;长安街披上环保衣[N];大众科技报;2009年

9 郭少言 刘崭;西安公路院成功研制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车[N];中国交通报;2010年

10 首席记者 齐泽萍;我省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蕾;基于细观分析的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刘建勋;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吕得保;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苑苗苗;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的沥青混合料疲劳破坏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周长红;沥青混合料非连续力学计算模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锁利军;沥青混合料强度理论与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常明丰;基于颗粒物质力学的沥青混合料细观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8 乔英娟;沥青混合料位移场测定与流动性车辙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易军艳;基于界面行为的多孔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郭庆林;沥青混合料内部应力分布及其对粘弹性能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杨;沥青混合料多功能剪切仪的开发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朱磊;沥青混合料粘弹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3 蓝碧武;冰冻作用下沥青混合料残余寿命评估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苏明;新疆地区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5 张媛;基于能量法的沥青混合料疲劳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姚秋玲;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沥青混合料组成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7 欧阳岚;沥青混合料剪切性能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

8 谢泽华;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三轴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

9 马翔;高速公路修复工程中多种类型沥青混合料性能对比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10 汤存占;旧路沥青混合料再生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232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232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9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