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矩形盾构壳体与土相互作用下周边地层变形模式
本文关键词: 隧道工程 类矩形盾构 掘进施工 地层变形模式 原位测试 出处:《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从地层变形控制能力评价新型类矩形盾构工法的推广价值,依托国内首例类矩形盾构隧道工点试验线,通过有限元模拟判定盾构壳体与土相互作用过程下周边地层的变形规律,并建立了测试项目较为齐全的现场原位试验段,最终构建了类矩形盾构壳体与土相互作用下周边地层变形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垂直于类矩形盾构掘进方向的地层变形可划分为挤土外扩和回弹收缩两阶段,而沿着盾构掘进方向的地层变形受类矩形盾构扁平状壳体背土的影响显著。
[Abstract]: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popularizing value of the new rectangular shield tunneling method from the control ability of formation deformation, this paper relies on the first test line of the rectangular shield tunnel in China. The deformation law of the surrounding strata und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hield shell and soil was determined by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d the in-situ test section with complete test items was established. Finally, the deformation model of the surrounding stratum under the interaction of rectangular shield shell and soil is constru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deforma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rectangular shield tunneling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the expansion of soil and the contraction of springback. The formation deformation along the direction of shield tunneling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flat shell back soil of rectangular shield.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478353)~~
【分类号】:U455.43
【正文快照】: 3.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122)伴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可被人类利用的地下0~40 m浅中层空间开发进一步趋于饱和[1]。仅以地铁为例,截至2015年末,中国已有25座城市运营城市轨道交通,其总长已达3 300 km左右,同时在建和待建的城市有40余座[2-3],而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斌;;盾构工程的工厂化管理初探[J];建筑机械化;2006年01期
2 王国安;;盾构地中对接施工技术初探[J];隧道建设;2007年S2期
3 惟真;;西二线长江盾构工程贯通[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9年12期
4 钟坚;;盾构机技术研究[J];广东造船;2012年03期
5 罗淑仪;鞠世健;;旧盾构机再利用若干问题的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3年02期
6 ;矩形盾构[J];市政通讯;1974年03期
7 虞山;;国内首家盾构机专业化维保中心在京成立[J];市政技术;2013年06期
8 吴煊鹏;盾构工程投标中的盾构机选型原则[J];铁道建筑技术;2003年01期
9 竺维彬,鞠世健;盾构施工泥饼(次生岩块)的成因及对策[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3年02期
10 廖少明,余炎,彭芳乐;盾构近距离穿越相邻隧道施工的数值解析[J];岩土力学;2004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国安;;盾构地中对接施工技术初探[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巩丽顺;;浅析盾构机姿态控制[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吴朝来;刘金祥;;盾构被困原因分析及对策[A];2012年中铁隧道集团低碳环保优质工程修建技术专题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4 常瑞杰;;盾构机及后配套台车井下分离转接始发技术[A];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2009年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文静;王青;潘娜娜;罗建峰;;盾构施工穿越古文物保护区的应对措施[A];2011中国盾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周秀普;孟学文;李志强;;注浆技术在盾构施工中的应用[A];北京市政第一届地铁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徐朝辉;;北京地铁10号线盾构下穿建筑物施工新技术[A];2012年中铁隧道集团低碳环保优质工程修建技术专题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汪国锋;张志鹏;;北京地铁10号线盾构下穿昆玉河关键施工技术[A];2011中国盾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冯欢欢;陈馈;付金海;;大连地铁2号线盾构施工关键技术[A];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黄玉川;崔建东;;盾构机进出换刀井施工技术研究[A];2011中国盾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惠 通讯员 常喜平 张强 李晓云;未出国门的国际化工程[N];石油管道报;2009年
2 记者 罗源源;盾构机吊装方案需请专家论证[N];首都建设报;2011年
3 杜洪武 左添琦;西二线绥江盾构工程泥水分离基础浇筑完成[N];石油管道报;2011年
4 何深宝;西气东输二线长江盾构工程注重环保施工[N];中华建筑报;2009年
5 张奕;手握自造“金刚钻”眼揽百亿元大市场[N];解放日报;2008年
6 宋洋;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出击[N];工人日报;2013年
7 记者 丁化 通讯员 盛芳;我国首家盾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N];建筑时报;2007年
8 张芳;我国最长湖底盾构城铁隧道贯通[N];中华建筑报;2010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黄婷;隧道股份盾构研究中心获批立项[N];证券时报;2007年
10 关怀玉 李斌;转型,再迈坚实一步[N];中国水运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亚军;狮子洋盾构隧道基于性能的抗震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赵红霞;盾构滚刀磨损检测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3 贺卫国;南京河西长江漫滩复杂地层盾构施工端头加固综合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4 穆伟涛;盾构组合刀具工作机理及其切削效率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5 梁伟;泥水式盾构机液压推进系统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6 邵涛;用于盾构姿态测量的激光标靶关键技术[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杨华新;盾构施工全程自动化物控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8 郝鲜玲;盾构工程施工对坝体沉降影响的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4年
9 郑路;数字化盾构隧道数据组织及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10 莫崇杰;盾构隧道近距离小角度上穿已建暗挖隧道的施工方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435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43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