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双曲面摩擦摆支座典型桥梁的地震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9 10:35

  本文关键词: 双曲面摩擦摆支座 栓钉剪断 地震响应 非线性时程分析法 桩土作用 二期恒载 出处:《计算力学学报》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研究不同因素对粤东高烈度地区双曲面摩擦摆支座高速公路典型桥梁工程地震响应的影响,选取潮安韩江特大桥主桥(55+4×90+55)m为研究对象,该桥所有墩梁之间均采用双曲面摩擦摆支座。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全桥模型,基于时程分析法研究了多种因素下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研究表明,在纵桥向地震动激励下,桩土的相互作用对各桥墩墩底地震响应影响显著;栓钉全部剪断比栓钉全部不剪断的各桥墩墩底弯矩和剪力分布更均匀,桥墩上的固定支座栓钉不剪断将会增加该桥墩的弯矩、剪力以及支座剪力,但对其他桥墩的影响较小;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带栓钉的摩擦摆支座桥梁的地震响应分析。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ypical bridges of hyperboloid friction pendulum in high intensity area of eastern Guangdong. The main bridge of Chaoan Hanjiang River Bridge is 554 脳 9055m. The hyperboloid friction pendulum bearing is used among all piers and beams of the bridge. The model of the bridge is established by ANSY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Based on time-history analysis,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bridge structure under various factors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ile-soil interactio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pier bottom under longitudinal bridge ground motion excitation. The distribution of bending moment and shear force at the bottom of the pier is more uniform than that of all the piers not shearing by the bolt, and the non-shear force of the fixed bearing bolt on the pier will increase the bending moment, the shear force and the support shear force of the pier. But the influence on other piers is small; The results can be applied to the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friction pendulum bearing bridge with studs.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系;广东省南粤交通潮漳高速公路管理中心;
【基金】:广东省交通厅科技计划(科技-2014-02-015)资助项目
【分类号】:U442.55
【正文快照】: 1引言粤东地区处于我国五大地震带之一的华南地震区的东南沿海外带地震带,为IX度地震设防区域。位于粤东高烈度地区的潮安韩江特大桥主桥(55+4×90+55)m采用了双曲面摩擦摆减隔震支座,此类型支座由Zayas等[1]提出。由于该支座存在圆弧滑动面,故具有较强的自复位能力,并且该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奇;虞庐松;万旭升;;地震动特性对隔震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2 宁晓骏,董明;桥梁地震响应的计算方法和比较[J];云南交通科技;1999年06期

3 王智峰,王笃国,陈俊生;大跨度桥梁地震响应研究现状与发展[J];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09期

4 姜秀娟;赵国辉;刘健新;;桩—土相互作用对桥梁地震响应影响分析[J];公路;2007年05期

5 王鸯;王琳;;大跨度桥梁地震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8期

6 柳春光;孙国帅;张士博;韩亮;;深水桩墩结构振动台试验及地震响应预测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7 黄泰烈;朱敏;陈克坚;王玉珏;曹凌飞;申爱国;;高烈度山区复杂场地环境地震响应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3年06期

8 陆树荣;;基于摩擦摆系统模型的桥梁地震响应[J];世界桥梁;2010年01期

9 王炎;谢旭;申永刚;;近场地震作用下铁路减震桥梁地震响应研究[J];铁道学报;2012年12期

10 揭志羽;卫星;李亚东;顾颖;;不同设计参数下刚构-连续组合曲线梁桥地震响应敏感性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邬俊文;赵章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地震响应和减震分析[A];物流工程三十年技术创新发展之道[C];2010年

2 罗列;陈水生;;隔震桥墩梁柔度对地震响应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孙卓;阎贵平;;高速铁路刚构式高架桥延性地震响应研究[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4 郑伟;袁万城;;隔震桥梁单墩模型地震响应参数分析[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5 董高红;孙宁;;大跨度铁路连续梁桥的安全性控制——地震响应的PTMD与ATMD控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8年

6 郑忠双;金伟良;;行进地震波作用下桥梁动力响应分析[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7 布占宇;唐嘉琳;吴新元;;某无背索三拱塔斜拉桥地震响应计算及不同支承方式的影响分析[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李丽;蒋泽汉;邱新林;王振领;;斜拉桥地震响应非线性时程分析[A];四川省振动工程学会2002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顾萍;陆光闾;;刚性索铁路斜拉桥抗震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11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马青青;考虑基础—结构相互作用的长多跨桥的地震响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刘振宇;深水桥梁的地震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李贞新;基于推倒分析法的连续梁桥地震响应简化分析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闫晓宇;多点激励下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桥梁地震响应振动台阵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5 杨孟刚;磁流变阻尼器在大跨度桥梁上的减震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新玲;考虑桩土效应的波纹钢腹板连续刚构桥的地震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雷春煦;大跨度高低墩斜拉桥地震响应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钟钰;大跨斜拉桥抗震性能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梅俊伟;大跨曲线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及参数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5 蔡耀;考虑桩土效应的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地震反应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6 吴兵辉;减隔震装置对桥梁横向地震响应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7 董学智;峡谷地区带地锚索的少塔悬索桥地震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8 潘嵩崧;大跨度稳定型悬索桥力学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9 张申;协作体系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动力特性与地震响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10 党祺;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43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43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8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