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孔径吊索锚管双塔单跨平面主缆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方案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 小孔径吊索锚管 双塔单跨 平面主缆自锚式悬索桥 体系转换方案 优化比选 有限元仿真 出处:《中外公路》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吊索锚管孔径小的双塔单跨平面主缆自锚式悬索桥,通过有限元仿真,搜寻并提出了先按由跨中向两侧张拉跨中少部分吊索,然后按由主塔向跨中的顺序张拉剩余吊索的最优体系转换方案,成功地解决了该类型桥梁吊索锚管内径过小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分析了双塔自锚式悬索桥纵桥向须基本对称或两边跨主缆倾角须基本相等的原因,并结合定性分析及定量计算,论证了上述方案为该类型桥梁最优体系转换方案的必然性。该文背景工程按照该方案进行吊索张拉施工,快速地完成了体系转换,全过程中未出现吊索在其锚固导管口弯折的情况,达到了预期的理想效果。
[Abstract]:In view of the small diameter suspender anchor tube cross Twin Towers single plane cable self 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 by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d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search by the cross to the both sides in a small part of cross tensioned sling, then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the remaining sling tension optimal system from the tower to the mid span conversion scheme successfully to solve this type of bridge suspender anchor tube diameter is too small. In this process,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Twin Towers self 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bridge should be symmetrical on both sides of the main cable or cross angle shall be substantially equal, and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prove the necessity of the scheme for this type of bridge optimal conversion scheme the background of the engineering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scheme of suspender tensioning, and quickly complete the system transformation, the whole process does not appear in the anchor sling the angulardistortion catheter, achieved the desired effect.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137808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编号:2015CB057702) 长沙理工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创新性项目(编号:11CA09) 桥梁工程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10KA13)
【分类号】:U448.25
【正文快照】: 为避免修筑庞大且昂贵的临时锚碇,在施工期通航要求不高的前提下,自锚式悬索桥一般采用先架梁,再架缆,然后张拉吊索以将主梁由临时墩支承转化为由吊索悬吊从而完成体系转换的总体施工顺序。对于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由于受力及施工的需要,其主跨主梁一般采用钢箱梁。且为了吊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春阳;陆绍辉;蒋业东;;自锚式悬索桥[J];OVM通讯;2003年03期
2 吕雪梅;我国最大自锚式悬索桥即将开工[J];中外公路;2004年03期
3 李建本,贾军政;自锚式悬索桥发展综述[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年05期
4 孙立刚;;发展中的自锚式悬索桥[J];北方交通;2006年11期
5 刘萌;;自锚式悬索桥项目档案编制办法的研究[J];公路与汽运;2008年04期
6 许亮;;自锚式悬索桥主塔稳定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5期
7 龙飞;许福友;张哲;;自锚式悬索桥的特点及工程应用[J];中外公路;2010年05期
8 杨大海;;自锚式悬索桥的特点与计算[J];工程与建设;2011年06期
9 蔡迎春;万超;郑元勋;;中国自锚式悬索桥发展综述[J];中外公路;2013年04期
10 楼庄鸿;自锚式悬索桥[J];中外公路;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楼庄鸿;严文彪;;自锚式悬索桥[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2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徐风云;陈德荣;宋凤立;;自锚式悬索桥评述[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董春燕;罗世东;雷俊卿;;混合梁自锚式悬索桥结合段连接方式的比选研究[A];2006钢桥科技论坛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李杰;李娜;郑凯锋;;自锚式悬索桥结构参数对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李自林;喻春林;常汝鸿;;绍兴解放三桥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楼庄鸿;郦铃福;;我国自锚式悬索桥[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胡建华;;自锚式悬索桥结构体系的创新设计[A];2006钢桥科技论坛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张超;房贞政;;三塔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A];全国结构振动与动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超;房贞政;;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分析[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张连振;;大跨径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地震反应分析[A];第十九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记者 邹立新;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通过验收[N];中国交通报;2006年
2 通讯员赵江平 张少锋;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受力体系转换成功[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3 方玲 许鹏翔 王斌 陈亚秋;长江上的第一座独塔自锚式悬索桥[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4 陈娟 叶诚;国内最宽自锚式悬索桥建成通车[N];建筑时报;2010年
5 记者 韩庆s⊥ㄑ对,
本文编号:1443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43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