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洞互补式通风在公路隧道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 公路隧道 互补式通风 空气交换 出处:《现代隧道技术》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4~7 km长隧道左右线通风负荷不平衡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隧道通风方式——双洞互补式通风,在左右线隧道之间设置两条换气通道,在下坡隧道内设置富余的射流风机,将下坡隧道富余的新鲜空气通过换气通道送入上坡隧道,稀释上坡隧道污染物浓度;同时将上坡隧道污染空气通过横通道送入下坡隧道,降低下坡隧道内风速,从而使两条隧道内空气质量均能满足卫生标准。文章详细推导了该通风方式的设计理论和计算公式,运用公式对某隧道进行通风优化设计,利用通风网络计算风机配置规模,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采用该通风方式,可以在无需修建通风井的情况下,满足隧道内通风要求,从而减少初期投资和运营管理费用,经济效益显著。研究成果对公路隧道通风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新的途径。
[Abstract]:In view of the imbalance of ventilation load in the left and right line of 4000km long tunnel, a new type of ventilation mode, double hole complementary ventilation, i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and two air exchange channels are set up between the right and left tunnels. A surplus jet fan is set up in the downhill tunnel, and the surplus fresh air from the downhill tunnel is fed into the up-slope tunnel through the air exchange channel to dilute the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in the downhill tunnel. At the same time, the polluted air from the up-slope tunnel is sent to the downhill tunnel through the transverse tunnel, which reduces the wind speed in the downhill tunnel. So that the air quality in the two tunnels can meet the hygienic standard. This paper deduces the design theory and calculation formula of the ventilation mode in detail, and uses the formula to optimize the ventilation design of a tunnel. The scale of fan configuration is calculated by using ventilation network, and its economic benefit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entilation mode can meet the ventilation requirement in tunnel without building ventilation well. Thus, the initial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costs are reduced,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are remarkable.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new way for the selection of ventilation modes in highway tunnels.
【作者单位】: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陕西省公路桥梁与隧道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分类号】:U453.5
【正文快照】: 1引言出了“双洞互补”的概念,但是并未给出这种通风方式的具体计算过程;张光鹏[9]等提出了空气交换法随着纵向通风技术的成熟,国内长度超过5 km的理念,分析了该方法的应用范围和设计算法。国的隧道大多采用竖井送排式纵向通风[1~3]。由于坡内外对该通风方式的研究不多,本文针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法国加强公路隧道安全措施[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杨屹东;德国公路隧道的设计、施工与管理[J];中外公路;2001年05期
3 ;中国最长的公路隧道开工[J];铁道建筑技术;2001年01期
4 严金秀;世界最长的公路隧道[J];现代隧道技术;2001年04期
5 ;2010年前中国将建155km公路隧道[J];铁道建筑技术;2002年06期
6 ;国内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通车[J];公路;2003年10期
7 ;世界首条双层越江公路隧道北线贯通[J];施工技术;2003年10期
8 孙钧;;中科院院士、隧道工程分会原副理事长孙钧教授在2005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J];公路隧道;2005年04期
9 孔祥金;;深圳至惠州最长的公路隧道全线贯通[J];公路隧道;2008年01期
10 ;我国第二大公路隧道山西西山隧道开工建设[J];岩土工程界;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在成都市2005全国公路隧道学会开幕式上的讲话[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2 包桂钰;周健;;公路隧道运营管理分类方法研究与应用[A];面向低碳经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任尚强;章勇武;;公路隧道图形数据库的构建[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夏永旭;戴国平;;现代公路隧道的发展[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孔祥金;叶勇;;对公路隧道科研和新技术应用之刍议[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谢丽霖;方正;袁建平;;现代公路隧道安全管理初探[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7 王明杰;;公路隧道的渗漏与综合治理[A];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2009年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少飞;俞文生;陈建忠;;公路隧道防火安全标准探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9 王少飞;李科;;高速公路隧道消防系统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A];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建设第2届学术研讨会交流报告[C];2011年
10 张,
本文编号:1448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48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