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运营隧道变形的工程地质机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 地铁隧道 隧道结构变形 工程地质机理 软土 水文地质条件 出处:《工程地质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根据南京地区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和多年隧道结构变形的监测资料,系统分析了不同地貌单元内隧道结构的变形特征,指出影响南京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的主要工程地质因素是盾构隧道的软土问题和矿山法隧道的水文地质问题。结果表明:南京地区发育不同成因类型的软土,特别是长江河谷平原区软土,具有高孔隙比、高含水量、高压缩性、结构性强等特性,易导致隧道结构发生不均匀沉降。同时,穿越丘岗地区的矿山法隧道,一旦上游水源补给量超过正常值时,易导致隧道结构的衬砌逐渐抬升变形甚至引发运营中断事故。这一研究成果为南京地铁运营隧道结构变形分析提供了工程地质方面的理论基础,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及时控制变形,确保安全营运。
[Abstract]: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Nanjing area and the monitoring data of tunnel structure deformation for many years,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unnel structures in different geomorphological units a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mai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ructural deformation of Nanjing subway tunnel are the soft soil problem of shield tunnel and the hydrogeological problem of mine tunn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types of soft soil are developed in Nanjing area. Especially the soft soil in the plain area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void ratio, high water content, high compressibility and strong structure, which can easily lead to uneven settlement of tunnel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easy to pass through the mine tunnel in the hilly area. Once the upstream water supply exceeds the normal value. It is easy to cause the lining of the tunnel structure to rise and deform gradually and even cause the operation interruption accident. This research result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for the deformation analysis of Nanjing metro tunnel structure. In order to take targeted measures to timely control deformation, to ensure safe oper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分类号】:U231;U456.31
【正文快照】: 1安徽省地质局三二三地质队,江苏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队.1980.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南京幅)0引言截止2015年,南京地铁已投入运营1号线、2号线、3号线、10号线一期、宁高城际一期、宁天城际一期6条线路,运营总里程达到225km,其中隧道长度138km。由于地铁隧道结构赋存于岩土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玉科;工程地质学发展与创新思路探讨之三 工程地质第一性资料的最佳表述方式——工程地质图[J];岩土工程界;2002年10期
2 ;第十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在英国成功召开[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5期
3 简文立;;工程地质软件的使用现状及展望[J];岩土工程界;2007年06期
4 ;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第1号通知)[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6期
5 ;“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在上海召开[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6期
6 ;城市与地下环境暨欧洲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通知[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2期
7 ;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第1号通知)[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2期
8 ;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J];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06期
9 ;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第一号通知 征集论文)[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1期
10 ;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资源开发中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第一号通知征集论文)[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4年
2 王思敬;许兵;;序言[A];第五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文集[C];1996年
3 刘玉海;;未来中国工程地质的特点·焦点·热点[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广诚;王思敬;;浅论工程地质决策理论与方法[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张勤世;;使用《围岩工程地质分类》标准需注意的几个问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张倬元;;序言[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上卷)[C];1988年
7 王孟科;;石家庄市工程地质综合评价[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8 孙广忠;;庆祝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五十年妼[A];工程地质力学创新与发展暨工程地质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潘国梁;孙荔珍;孙思优;侯秉承;;台湾工程地质发展沿革概览[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10 何振宁;王洁;;中国铁路工程地质世纪发展成就[A];中国铁道工程地质世纪成就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钟和;工程地质:为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2 记者 叶文娟 实习生 韩莹;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在西宁召开[N];青海日报;2011年
3 特约记者 刘如春 胡红拴;2006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在穗开锣[N];中国矿业报;2006年
4 记者 王莉;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召开[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5 纪怀昌;关注工程地质四大热点[N];大众科技报;2003年
6 纪怀昌;当前工程地质关注四大热点[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年
7 记者 刘如春;工程地质要服务广东重点项目[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8 其蒙;工程地质,商机无限[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9 记者 王正端 李约汉;云南二勘院工程地质向技术市场转型[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10 天津市地矿局副局长 赵维明;建设项目,摆在哪里才安全?[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熊祖强;工程地质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2 于跃;基于三维地质分析模型的水电工程复杂坝基处理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朱发华;基于GIS的多源工程地质信息管理和三维建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桃春;工程地质文献中的翻译技巧[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杨晓龙;田市镇及周边地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与工程建设适宜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6年
3 李明超;复杂工程地质信息三维可视化分析理论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李光波;二广高速永州至蓝山段路线方案工程地质比选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5 张玉敏;哈尔滨市核心城区三维工程地质结构及地下空间适宜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王正;水利水电工程三维地质建模可视化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冯朋;唐山市重点地区工程地质层组划分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3年
8 郑婧;阜新市细河以北主体功能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姜吉生;双城市工程建设层三维工程地质结构与地基工程适宜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王刚;锦屏一级水电站工程地质信息空间解译与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48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48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