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强夯联合井点降水加固粉土地基现场试验

发布时间:2018-01-23 06:03

  本文关键词: 道路工程 粉土地基 强夯 井点降水 有效加固深度 超孔隙水压力 出处:《公路交通科技》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解决强夯加固黄河冲积平原区粉土地基时超孔隙水压力增长快消散慢、起锤困难及土壤严重液化等问题,提出采用强夯联合井点降水加固技术,以加快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和土体固结。在济东高速公路粉土地基段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采用了4种不同夯击能,观测、分析强夯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和地面变形等,得出以下结论:选择1 500 k N·m单击夯击能更经济合理,其单位面积夯击能引起的地面沉降最大,有效加固深度亦最大;连续进行单点夯击时,表层土发生液化的可能性要大于深层土,临界深度约4 m;夯后超孔隙水压力消散速率非常快,24 h后超孔隙水压力基本消散,且深度越浅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越明显,井点降水能大幅缩短强夯的时间间隔,缩短工期。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rapid dissipation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difficulty of hammer and serious liquefaction of soil in strengthening silt foundation of Yellow River alluvial plain area by dynamic compaction, the technology of dewatering by dynamic compaction combined with well point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issipation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the consolidation of soil, field test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silt foundation section of Jidong Expressway, and four kinds of different ramming energies were used for observation. By analyzing the variation rule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and ground deformation during dynamic compactio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it is more economical and reasonable to select 1 500 KN 路m single tamping. The land subsidence caused by ramming per unit area is the largest, and the effective reinforcement depth is also the largest. The possibility of liquefaction of surface soil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deep soil, and the critical depth is about 4 m. The dissipation rate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after compaction is very fast, and after 24 hours, the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dissipates basically, and the more shallow the depth, the more obvious the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dissipates, and the precipitation at well point can shorten the time interval of dynamic compaction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time limit.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山东省路基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公路管理局即墨分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300,51208284)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1GGH21607)
【分类号】:U416.1
【正文快照】: reinforcement depth;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0引言强夯法DCM(Dynamic Consolidation Method)是最早由法国工程师L.Menard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地基处理技术,在使用初始阶段仅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土地基。强夯技术因其施工简便、经济实用、效果显著等特点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修广;周志东;杨阳;张宏博;;强夯法加固无黏性土路基的现场试验与数值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3期

2 吕爽;罗嗣海;;砂土强夯加固效果的深度效应[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3 孟祥彬;姚凯;吴庆东;刘吉山;窦志刚;;强夯加固废弃铁矿渣路基的动应力扩散规律实验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年01期

4 叶观宝,陈望春,徐超;强夯法地基处理有效加固深度的分析研究[J];上海地质;2003年03期

5 何淑军;李鸿江;赵敏学;赵伟涛;王兰兴;罗连宝;何万普;;西北干旱湿陷性黄土区增湿高能级强夯试验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1年07期

6 祝介旺,李新年,王思强,杨志法;黄河冲洪积土强夯作用下孔隙水压力增长与消散规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7 刘嘉;罗彦;张功新;董志良;王友元;;井点降水联合强夯法加固饱和淤泥质地基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11期

8 白冰,刘祖德;冲击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孔压增长与消散规律[J];岩土力学;1998年02期

9 张平仓,汪稔;强夯法施工实践中加固深度问题浅析[J];岩土力学;2000年01期

10 周健,曹宇,贾敏才,黄茂松;强夯-降水联合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位学,陆新;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有效加固深度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年04期

2 王仕传;;土力学教学中的有效应力原理[J];安徽建筑;2010年04期

3 宋志远;张强;;强夯加固软土上覆粉煤灰层的试验研究[J];安徽建筑;2011年01期

4 肖梁;;强夯加固软土上覆粉煤灰层夯坑深度测试研究[J];安徽建筑;2011年03期

5 白冰;关于夯锤冲击力大小的研究[J];地下空间;2000年02期

6 周健;张思峰;贾敏才;王冠英;;强夯理论的研究现状及最新技术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7 赵建华;陈晓斌;;动力排水固结软基处理模型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8 崔梓萍;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加固吹填土路基[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年04期

9 王军;许建武;毕玉;;机械降水击密法在吹沙造田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1年04期

10 贾东远;王秉宇;朱宏权;邹红喜;;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董志良;张功新;陈平山;李燕;;吹填造陆超软土地基加固理论与工艺技术创新[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分会第七届港口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珊珊;李丽慧;胡瑞林;刘凯;魏欣;;动力排水固结法加固吹填黏性土的模型试验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秦志光;李志;罗嗣海;;广东平海电厂强夯法处理花岗岩残积土地基试验成果与分析[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石振明;王帅;;某工程场地地基处理方案分析[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杨宸;;某工程强夯法地基处理试验及施工[A];西部矿山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C];2009年

6 赵鹏;潘永战;王国艳;王越红;杨鑫欣;;强夯联合降水加固杂填土地基试验研究[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祝介旺;李艳芹;孙代聚;田洪水;付飞营;;基于价值分析的某机场地基处理方案研究[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张建辉;张静X;孟黎;李永辉;;强夯加固风成砂地基的土层沉降研究[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玉胜;大能量强夯置换法处理深圳地区软土地基的应用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谷复光;吉林省某路段高填方路基沉降分析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为民;强夯后高饱和度地基土工程特性的试验研究及其本构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4 梅英宝;交通荷载作用下道路与软土复合地基共同作用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贺建清;石灰改良土路基填料的动力特性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6 孟庆山;淤泥质粘土在冲击荷载下固结机理研究及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3年

7 姚占勇;黄河冲淤积平原土的工程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问延煦;双层地基承载与变形特性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水伟厚;冲击应力与10000kN.m高能级强夯系列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4年

10 罗来芬;真空降水与强夯联合处理软土地基的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利平;刘晶晶;石明禄;;强夯作用下饱和软土地层的沉降和变形性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2 王克忠,方锐,候岩峰,蔡美峰;强夯加固湿陷性黄土路基的瞬态动力数值模拟[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杨天亮;叶观宝;;高能级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8年02期

4 韩晓雷;席亚军;水伟厚;刘坤;;15000kN·m超高能级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的应用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5 刘平;强夯法有效加固深度的估算[J];港工技术;2003年01期

6 张继文;屈百经;王军;王东红;刘生军;;超高能级强夯法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10年01期

7 丘建金,,张旷成;动力排水固结法在软基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勘察;1995年06期

8 牛志荣;杨桂通;;强夯作用下土体动力特性研究[J];工程力学;2006年03期

9 刘院锁;;沿海地区机场跑道联合软基处理方案[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0年06期

10 何兆益 ,周虎鑫 ,张弛;山区机场高填方土石混填强夯参数的现场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国仁;旧路基拓宽改建沉降开裂机理及强夯工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华东;泵站井点降水施工实例[J];建筑技术开发;2002年09期

2 王宏涛;李常伟;;浅析井点降水的危害与施工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2年08期

3 维民;向您推介最新出版的《井点降水设计与施工》[J];建筑施工;2004年02期

4 韩晓宏;关于轻型射流二级井点降水施工方案的设计[J];鸡西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陈鹏;李晓昭;;比奥模型在井点降水引起地面变形中的应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6 吴军;张显龙;;井点降水应关注回灌问题[J];河南建材;2008年03期

7 王秀丽;;井点降水方法在工程中应用[J];科技信息;2009年18期

8 刘芳林;;干法凿进井点降水施工实践[J];建筑技术开发;2009年02期

9 孙世妍;;浅谈井点降水的施工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7期

10 房青;;井点降水在施工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程战军;胡会军;;浅谈井点降水施工技术[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2 蹇广珍;;井点降水及其应用实例[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郑素娟;张连勇;;深井井点降水在工程中的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4 耿建国;;无帷幕深开挖降水工程实践及问题探讨[A];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郭天木;;水池抗浮现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结构专业委员会四届四次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孔根土 王荣海;井点降水施工实践探索[N];建筑时报;2005年

2 汪红莉 段龙平;中铁一局三处在秦沈线大打“科技仗”[N];科技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张越姣邋李飒 李江;攻坚克难保通车[N];铁岭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任国家;粉土地基真空井点降水现场试验与理论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王宗奎;粉土地基上群井井点降水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唐翠萍;软土地基基坑开挖降水时引起的周围地基的沉降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568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568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6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