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地铁隧道安全性和围岩强度参数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26 03:36

  本文关键词: 地铁隧道 下穿铁路隧道 安全稳定性评价 围岩强度 参数反演 出处:《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青岛地铁3号线永平路站至火车站北站区间段是小间距双线隧道,下穿胶济铁路,其围岩安全稳定性尤显重要。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了围岩安全稳定性,计算了小间距双线隧道的安全储备系数,分析了塑性区分布及潜在破坏面。分析时,采用DP4屈服准则,并以围岩的塑性区贯通及计算不收敛作为隧道围岩极限状态的判据。提出反演分析与最小安全系数法结合,并借助最优化理论和正交试验,反推围岩强度参数。
[Abstract]:The section between Yongping Road Station and North Railway Station of Qingdao Metro Line 3 is a double-line tunnel with small spacing. The safety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hrough Jiaoji Railway.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the safety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safety reserve coefficient of two-line tunnel with small spacing is calculated, the distribution of plastic zone and the potential failure surface are analyzed. The DP4 yield criterion is used in the analysis. Taking the plastic zone of surrounding rock as the criterion of the limit state of surrounding rock of tunnel, the inverse analysis is combined with the method of minimum safety factor, and the strength parameters of surrounding rock are deduced back with the aid of optimization theory and orthogonal test.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基金】:青岛市建设科技计划项目(JK2014-9) 山东科技大学科研创新团队(2012KYTD104)
【分类号】:U458;U451.2
【正文快照】: 城市地铁隧道大多埋深较浅[1],隧道开挖必然会引起周边建筑物不均匀沉降。青岛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永平路到火车站北站区间段下穿胶济铁路,其施工运营期间隧道围岩安全稳定性尤其重要。隧道穿越既有铁路运营线时,铁路承受变形范围是相当有限的,超出限度将会引起严重的事故,造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臻;郑颖人;张红;王谦源;宋雅坤;;岩质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与强度参数的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2 王良;刘元雪;李忠友;郑宏录;;地下立交的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3 吴应明,王学斌;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地层沉降因素及控制对策[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年04期

4 佘才高;;地铁盾构隧道下穿铁路的安全措施[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年04期

5 徐超,叶观宝;应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数值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年01期

6 赵静波;李莉;高谦;;边坡变形预测的灰色理论研究与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S2期

7 郑颖人;邱陈瑜;张红;王谦源;;关于土体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探索[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磊;岑国平;顾强康;;基于强度折减法的岩溶区高填土地基稳定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4期

2 杨臻;郑颖人;张红;王谦源;宋雅坤;;岩质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与强度参数的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3 张红;郑颖人;杨臻;王谦源;;黄土隧洞安全系数初探[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4 曹力桥;周丁恒;林川;周志广;冉万云;;数据突变下隧道洞口边坡变形灰色预测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5 肖强;郑颖人;叶海林;;静力无衬砌黄土隧洞稳定性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6 郑颖人;;隧洞破坏机理及设计计算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7 郑颖人;王永甫;王成;冯夏庭;;节理岩体隧道的稳定分析与破坏规律探讨——隧道稳定性分析讲座之一[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8 孙辉;郑颖人;王在泉;张黎明;张晓娟;;埋深在围岩分级修正中的应用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9 孙文杰;孔亮;郑颖人;任晓云;;基于安全系数的地铁车站衬砌优化设计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10 肖强;郑颖人;陈庆;冯夏庭;;有衬砌隧道设计计算探讨——隧道稳定性分析讲座之三[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韩现民;李占金;甘德清;李晓;;露天转地下矿山边坡稳定性的数值模拟与敏感度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2 高谦;杨志强;吴永博;;高陡矿山边坡山稳定性动态分析及其工程应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邱陈瑜;郑颖人;宋雅坤;葛苏鸣;袁晏仁;;桩基荷载作用下隧洞破坏模式研究与安全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光明;;土质高边坡稳定因素的正交设计综合评分法分析[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何彬;韩艳茹;于加云;;盾构施工对有碴铁路干线的影响分析[A];2012年中铁隧道集团低碳环保优质工程修建技术专题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志强;何本国;李永珑;张光锦;;节理岩体隧道稳定性影响因素正交试验及锚杆作用要点研究[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言志信;史盛;江平;黄文贵;;地震作用下隧洞动力响应数值分析[A];《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vol.9 No.5[C];2013年

8 关凯;井彦林;王春刚;;某焦化工程钻孔灌注桩试桩结果分析[A];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9 戴志仁;;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计算理论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分7 综合轨道交通体系学术沙龙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鹏飞;海底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郭晓刚;高面板坝趾板基础高压灌浆技术及其智能预测与控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3 王志达;城市人行地道浅埋暗挖施工技术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舒恒;离岸工程地基基础承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林孝松;山区公路边坡安全评价与灾害预警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马远刚;基桩承载能力自平衡测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7 张伟;基于预应力锚杆模型的节理岩体稳定性非连续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8 李德营;三峡库区具台阶状位移特征的滑坡预测预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9 娄国充;铁路隧道下穿既有路基沉降规律及控制标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漆祖芳;节理岩质边坡位移反分析与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功;基于强度折减法的隧洞群稳定性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2 殷凤霞;大红山铜矿435中段54-58盘区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3 程涌;采空区稳定的可靠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赵菲;绿纱矿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5 苏丽娟;高速铁路隧道围岩支护参数优化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陈鹏;平行三孔小净距隧道相互影响分析及围岩稳定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杨金林;不同形状边坡稳定性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中南大学;2011年

8 李波;忻保高速公路芦芽山隧道断层破碎带围岩稳定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9 朱招庚;超浅埋下穿多线铁路和快速路的土质双车道公路隧道综合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蒋博林;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安全性和风险分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海波;宋天田;;轨道交通9号线下穿铁路工程风险及对策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2 孙世国,朱广轶,王思敬;露天边坡与山坡复合体变形灰色预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3 郑颖人;赵尚毅;邓楚键;刘明维;唐晓松;张黎明;;有限元极限分析法发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12期

4 郭庆昊;原文奎;张志勇;;盾构法隧道下穿既有地铁车站影响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年11期

5 邹云,蒋树屏;重庆朝天门两江隧道方案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04年04期

6 谢全敏,朱瑞赓;岩体边坡稳定性灰色聚类空间预测方法[J];金属矿山;1997年06期

7 刘英城;;盾构机穿越高速铁路的施工[J];隧道建设;2006年S2期

8 邢义川,骆亚生,李振;黄土的断裂破坏强度[J];水力发电学报;1999年04期

9 郭玉海;盾构穿越铁路的沉降综合控制技术[J];市政技术;2003年04期

10 臧延伟;张栋j;罗U,

本文编号:14645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645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9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