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一种车联网自适应功率控制策略

发布时间:2018-01-30 07:02

  本文关键词: 车联网 信道拥塞 功率控制 模糊控制 预测密度 出处:《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信道拥塞会导致数据包碰撞和丢失,使安全相关的消息无法可靠发送.而传统的信道拥塞控制通过检测信道占有率、信噪比和当前时刻节点数目,对功率进行被动控制,且大部分算法是开环控制,具有滞后性和不精确性.针对传统功率控制的滞后性和不精确性,基于模糊逻辑提出一种车联网自适应功率控制策略FAPCS(Adaptive Power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Fuzzy Logic).首先,建立了传输范围预测模型,通过预测交通流密度值,预测出满足90%数据包递送率的传输范围;然后,针对隐藏终端和预测密度的误差对数据包递送率的影响,设计了传输范围自适应调整模型,该模型通过模糊逻辑推理,得到满足90%数据包递送率的真实传输范围.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避免信道拥塞,使数据包递送率满足安全相关应用的需要,且具有较快收敛速度.
[Abstract]:Channel congestion can lead to packet collision and loss, which makes secure messages can not be sent reliably. Traditional channel congestion control measures channel occupancy, SNR and the number of nodes at the current time. Passive power control, and most of the algorithms are open-loop control, with hysteresis and imprecision. Traditional power control hysteresis and imprecision. An adaptive power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fuzzy logic for vehicle networking (FAPCS) is proposed. Adaptive Power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Fuzzy logic. The transmission range predic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transmission range satisfying the 90% packet delivery rate is predicted by predicting the traffic flow density. Then, aiming at the effect of hidden terminal error and prediction density error on packet delivery rate, an adaptive transmission range adjustment model is designed, which is based on fuzzy logic reasoning. The real transmission range of 90% packet delivery rate is obtain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can avoid channel congestion and make the packet delivery rate meet the needs of security-related applications. And it has fast convergence speed.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高科技资助项目(2012AA111902)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471084)资助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DUT15QY02)资助
【分类号】:U495;TN929.5
【正文快照】: 1背景车联网(VANET)是指在交通环境中的车与车、车与基础设施以及车与人之间通过共享的无线信道所组建成的开放式可移动网络.其目标是构建一个高效、低廉和开放的车间通信系统,以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阻塞,提高路网通行能力.Intelli Drive联盟预测未来随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凯,党建军,王育才;基于单片机的功率控制单元的研制[J];机床与液压;2004年05期

2 冯俊婷,张良驹,李铎;数字化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J];原子能科学技术;2004年06期

3 汪筱阳;吴德伟;戴传金;;多飞机着陆测距信号的功率控制策略[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4 黎宁,徐艳,谢胜利;一种802.11功率控制协议的仿真[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5 何旭;范若楠;张秀婷;徐厚宝;任亮;;功率控制单元板卡布局优化设计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年22期

6 陈浩,林春生;扫雷大功率控制中热设计方法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7 胡洁;冯穗力;卢丹松;;基于干扰避免的联合功率控制中继选择策略[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2期

8 赵福宇,曹艳;反应堆最优功率控制系统的设计[J];核科学与工程;1999年01期

9 湛志钢;何丽华;左国平;于涛;徐齐胜;李方勇;周杰联;;堆功率控制系统稳定域及其动态特性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3年12期

10 吴晓清;;电炉功率控制电路[J];集成电路应用;198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丹;俞立;;基于加速超松弛迭代方法的随机功率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赵云波;张纪峰;;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功率控制及相关控制理论问题[A];第二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欧怀谷;李富;张良驹;冯俊婷;;核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的数字化实现[A];第三届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杜洪峰;梁朝晖;周正;邝育军;;可变速率可变功率的V-BLAST系统的性能分析[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王忠;任苏萍;雷礼平;杨永祯;;CDMA功率控制的计算机仿真[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梅俊蓉;钟义信;;CDMA系统中的最优前向功率控制[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7 邓也;戴明艳;张慧;张晓辉;;PS下行功率控制原理及评估方法简介[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赵云波;张纪峰;;Ad hoc网络中两种功率控制策略的传输容量分析[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李平;;一种新的认知无线电功率控制博弈算法[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赵妮丽;王峰;;Ad Hoc功率控制与节能技术的研究[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北京市电信规划设计院 王珏;从点看面现有CDMA网络如何工作?[N];计算机世界;2004年

2 武晓黎;TD手机很“绿色”[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3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N];人民邮电;2001年

4 上海 王坦;常用手机英语缩略语构成特点及解释[N];电子报;2003年

5 ;“软硬兼施”TD终端更绿色[N];人民邮电;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松华;无线网络串行干扰消除功率控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2 黄秋萍;多用户系统的容量及功率控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张艳荣;蜂窝移动通信分布式功率控制及其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陈波;移动通信系统中功率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杨春刚;认知无线网络中基于博弈论的功率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胡荣;宽带CDMA移动通信高性能接收及功率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王晓勇;LTE-A系统中功率分配与功率控制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文晓聪;现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功率控制和速率控制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金婧;LTE-Advanced系统中多天线协作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范军;采用智能天线和功率控制的Ad Hoc网络MAC协议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丽丽;基于博弈论的两层Femtocell网络功率控制与干扰管理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王金乐;两层Femtocell网络中基于信道增益不确定的鲁棒功率控制[D];燕山大学;2015年

3 董广伟;WCDMA的功率控制应用[D];复旦大学;2013年

4 卜超;蜂窝网络中功率控制的研究与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查建青;通信系统低辐射能量方案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陈文博;基于Femtocell功率控制技术与能效的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7 蔡培;基于载荷优化与功率控制的智能风机叶片驱动系统的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8 孙莉莉;基于功率控制博弈的跨层干扰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李世杰;面向功率控制的车载自组织网络组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瑜敏;超宽带无线Ad Hoc网络MAC协议及功率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756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756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6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