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断裂力学的沥青路面Top-Down开裂机理
本文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路面 Top-Down开裂机理 有限元法 模量梯度 应力强度因子 出处:《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首先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方法,综合考虑老化和温度梯度造成的沥青路面内部模量梯度、突然降温、轮胎边缘的应力集中等因素,选取春、夏、冬3个季节,以及未老化缓慢降温、老化后缓慢降温、老化后忽然降温3种情况,建立了带有微裂缝的9个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工况下的沥青路面微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最大周向拉应力理论得出裂缝开裂机理和判断方法,并给出了Top-Down裂缝预估方法.结果表明:对于未老化缓慢降温和老化后缓慢降温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剪切型应力强度因子对裂缝的扩展起主要作用;对于老化后忽然降温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张开型应力强度因子对裂缝的扩展起主要作用.
[Abstract]:Firstly, based on ABAQU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ethod, considering the internal modulus gradient of asphalt pavement caused by aging and temperature gradient, sudden cooling and stress concentration on the edge of tire, three seasons, spring, summer and winter, are selected.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9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structures with micro-cracks is established. 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s at the tip of micro-crack of asphalt pavement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maximum circumferential tensile stress, the crack cracking mechanism and judgment method are obtained. The Top-Down crack prediction method is also give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ear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crack propagation for the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with slow cooling before and after aging. For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with sudden cooling after aging, th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of opening type plays a major role in crack expansion.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
【基金】: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科技研究项目(2012H50)
【分类号】:U416.217;U418.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宏,吴军;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维护方法初探[J];公路;2000年09期
2 曲向进;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J];东北公路;2001年02期
3 王守立,麻虹艳;沥青路面防水措施初探[J];辽宁交通科技;2001年05期
4 李愉平;沥青路面质量管理与控制[J];青海交通科技;2003年04期
5 李江,封晨辉;永久性沥青路面[J];石油沥青;2005年03期
6 张雁,李维生,赵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纤维稳定料的发展综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曹卫东,陈旭,吕伟民;简述国内外低噪声沥青路面研究状况[J];石油沥青;2005年01期
8 宋秀兰;杨英;;英试验多孔沥青路面[J];建筑工人;2006年02期
9 卜伟;;沥青路面热风加热的计算[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6年04期
10 贾渝;;2008年沥青路面与环境专题研讨会信息[J];现代交通技术;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杰;;加强全面管理防止沥青路面水破坏[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2 刘韩英;张忠光;孙红兰;;浅谈沥青路面的养护与维修[A];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6[C];2006年
3 王佐民;吕伟民;;低噪声沥青路面的声学特性[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位俊涛;刘晓兵;;浅谈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以新密市荥密路施工为例[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5 姬东;李黎;;沥青路面水破坏原因分析与设计探讨[A];第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承斌;穆杰;邵龙潭;;微波加热沥青路面及其控制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张泽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关键施工质量管理实践[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钱国超;;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十五”技术回顾与展望[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9 万里鹏;程琳;;浅谈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10 杨海鸥;吕松年;;合理选择沥青路面设计结构方案[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宝众 特约记者 王丽霞;技术交流有助提升中国沥青路面水平[N];中国交通报;2006年
2 赵会;岷江大道沥青路面全面开铺[N];眉山日报;2008年
3 王远洋 孙燕 程佳祺;城市非主干道推广沥青路面[N];蚌埠日报;2009年
4 记者 白秋薇;陕西:沥青路面耐久研究通过验收[N];中国交通报;2010年
5 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王乐飞 通讯员 蒋恒;港城“尝鲜”沥青路面修复新技术[N];苏州日报;2011年
6 实习记者 赖囝楠;浙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换颜”[N];中国交通报;2011年
7 实习生 李茜邋杨捷;彩色沥青路面制作“独占鳌头”[N];长江日报;2007年
8 朱振宇;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集成研究打造抗水损沥青路面[N];中国交通报;2011年
9 张春跃;我市一项沥青路面修复技术达到国际水平[N];保定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陈淑华 通讯员 郭晓萍;探索沥青路面“长寿”之道[N];泉州晚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川;典型沥青路面动力行为及其结构组合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刘圣洁;基于江西南部地区温度条件的沥青路面健康性能预测[D];长安大学;2015年
3 周泽洪;基于四川气候和轴载要求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陈尚江;贵州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适应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杜银飞;沥青路面取向热诱导传输机理与结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6 刘涛;基于无损检测方法的沥青路面介电特性与施工质量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7 赵昕;沥青路面热效应发生理论及调节方法[D];长安大学;2011年
8 耿立涛;沥青路面温度应力及超孔隙水压力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王书云;基于生心理因素的沥青路面性能关键参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10 黄志义;特长隧道沥青路面火灾过程燃烧机理与安全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作舟;基于混合Lagrange-Euler算法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疲劳损害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李亮;典型沥青路面罩面施工工艺及质量管理[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赵耀华;基于性能的沥青路面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曹玉华;季冻区高等级公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合理结构及使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刘世伟;沥青路面冷铣刨切削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张勇;沥青路面施工设备作业质量指标体系与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熊海珍;提高青海省沥青路面耐久性的技术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高建纲;城市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张丹妮;不饱和聚酯树脂沥青路面冷补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10 崔慕源;新疆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长期养护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12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512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