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塔部分地锚式PC斜拉桥经济及设计参数研究
本文关键词: 独塔部分地锚式斜拉桥 设计参数 总造价 单位桥长造价 背索自锚比例 锚碇主跨长度比 边主跨比 塔跨比 出处:《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得到独塔部分地锚式PC斜拉桥的合理设计参数范围,通过对拉索、主塔、锚碇、主梁的材料用量和造价进行计算,建立了全桥总造价及单位桥长造价公式,据此开展了独塔部分地锚式PC斜拉桥合理背索自锚比例、锚碇主跨长度比、边主跨比及塔跨比的研究,并与其他斜拉桥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考虑全桥跨越能力时,背索自锚比例宜取0.336~0.487范围内的大值,边主跨比宜取0.487~0.544范围内的小值,考虑单跨跨越能力时反之;当主跨跨度较小时,可取适当小于依据上原则的取值,当主跨跨度较大时反之;塔跨比宜取0.372左右,对应的主跨边索倾角为20.4°左右,跨径较小时取较大值,跨径较大时取较小值,与其他斜拉桥型无明显区别。独塔部分地锚式PC斜拉桥仅在边跨自锚段空间受地形条件限制时经济性能优于独塔常规斜拉桥,在常规地形并无优势。
[Abstract]:In order to obtain the reasonable design parameter range of PC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single tower, the total cost of the whole bridge and the cost formula of unit bridge length are established by calculating the material quantity and cost of cable, main tower, Anchorage and main girder. Based on this, the reasonable ratio of anchor cable to anchor, the ratio of main span to length, the ratio of main span to side and the ratio of tower to span of PC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single tower are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other cable-stayed brid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considering the span capacity of the whole bridge, The ratio of back cable to anchor should be large in the range of 0.336 ~ 0. 487, the ratio of main span to side should be in the range of 0. 487 ~ 0. 544, and the reverse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the span of single span is small, and when the span of main span is small, it is appropriate to be smaller than the value based on the above principle, and vice versa when the span of main span is large. The ratio of tower to span should be about 0.372, the angle of inclination of the main span cable should be about 20.4 掳, the span should be larger when the span is small, and the value should be smaller when the span is larger.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PC cable-stayed bridge and other cable-stayed bridges. Th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single-tower partially anchored PC cable-stayed bridg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single-tower conventional cable-stayed bridge when the space of self-anchored section of side span is restricted by topographic conditions, but it has no advantage in conventional terrain.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长安大学旧桥检测与加固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2015M572511)
【分类号】:U448.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亨锦,王凯,李承根;浅谈部分斜拉桥[J];桥梁建设;2002年01期
2 陈亨锦;王凯;李承根;;浅谈部分斜拉桥[J];OVM通讯;2002年03期
3 郑一峰,黄侨,张宏伟;部分斜拉桥斜拉索设计方法研究[J];公路;2005年02期
4 王小洁;;斜拉桥拉索动力模型修正方法[J];公路与汽运;2006年04期
5 马洪山;;斜拉桥拉索减振方法与展望[J];硅谷;2009年06期
6 薛花娟;缪芳;陈灵芝;;长大斜拉桥缆索体系减振技术[J];现代冶金;2009年02期
7 薛花娟;陈灵芝;赵成哲;;长大斜拉桥缆索体系减振关键技术介绍[J];公路;2009年05期
8 Frilz Leonhardt;成井信;潘蜀健;;斜拉桥近年的发展和展望[J];国外桥梁;1982年03期
9 金东灿,吴亮明;联邦德国的斜拉桥[J];铁道建筑;1984年04期
10 易圣涛;;我国斜拉桥的现状和问题[J];公路;198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项海帆;史家钧;;斜拉桥的拉索振动及其控制[A];全国索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1年
2 何宪飞;陈艾荣;项海帆;;多跨斜拉桥斜拉索疲劳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8年
3 乐鹏飞;;低塔斜拉桥[A];二○○○年湖北省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0年
4 詹胜;徐幼麟;沈其民;周海俊;;斜拉桥拉索风雨振动试验新装置[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5 李寿英;陈政清;;斜拉桥拉索安装亮化灯具的风致稳定性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6 李毅佳;陈志华;王小盾;;斜拉桥索的抑振措施研究[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顾明;黄麟;王国砚;;斜拉桥拉索风雨激振机理的理论研究[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8 余康烨;杨文兵;;中跨斜拉桥拉索振动及其抑振研究[A];第二届湖北省力学学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钱雪松;;斜拉桥拉索的减振措施[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周亚刚;孙利民;;斜拉桥减振辅助索的参数分析[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徐兰山;激情化作彩虹飞[N];科技日报;2004年
2 李雪林;让桥梁在大风中巍然屹立[N];文汇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江;桁架箱梁斜拉桥结构力学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2 陈向东;轻轨车辆与斜拉桥动态耦合系统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雷宇;组合梁斜拉桥静力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侯立群;大型斜拉桥基于健康监测的模型修正、损伤诊断与预警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唐涛;斜拉桥结构体系使用安全性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赵翔;拉索损伤对斜拉桥结构性能影响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7 王福春;预应力混凝土折线塔斜拉桥力学特性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8 王修勇;斜拉桥拉索振动控制新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9 江锋;薄壁箱梁混合单元及其在斜拉桥双重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禹见达;磁流变阻尼器对斜拉桥拉索振动控制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达洁;碳纤维拉索斜拉桥非线性分析[D];湖南大学;2005年
2 李锋丹;单索面大挑臂斜拉桥非线性稳定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常正强;铁路四线重载钢桁梁斜拉桥静动力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杨凯;PC箱梁曲线斜拉桥的静力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葛昆鹏;斜拉桥索梁锚固区局部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王珂;空间扭索面斜拉桥换索技术[D];长安大学;2015年
7 李洋;混凝土连续刚构和斜拉桥损伤敏感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8 朱鸿雯;斜拉桥拉索的损伤检测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9 李慧欣;落地支架法施工斜拉桥张拉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刘阔;长山大桥的优化设计[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18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518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