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老化对聚合物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 聚合物改性沥青 流变学性能 微观结构 动力粘度 重复蠕变 出处:《公路工程》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内蒙古地区改性沥青应用特点,为研究短期老化作用对两种聚合物改性沥青:橡胶粉改性沥青(CR)、SBS改性沥青流变性的影响,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分别对两种沥青原样及经旋转薄膜烘箱老化(RTFOT)后的沥青试样进行动态剪切试验和重复蠕变恢复试验,通过对流变参数复合模量G*、相位角δ、以及动力粘度η的分析,研究了两种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流变学特性;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各沥青试样的微观结构形态进行观察,从微观角度揭示了不同沥青性能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短期老化作用使沥青变得硬脆,且可以提高改性沥青的高温抗变形能力和变形恢复能力;短期老化作用对SBS改性沥青的影响较对CR改性沥青大;短期老化使沥青的抵抗流体流动的能力增强。
[Abstract]:In view of the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odified asphalt in Inner Mongolia,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hort-term aging on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wo kinds of polymer modified asphalt: rubber powder modified asphalt (CR) and SBS modified asphalt (SBS), The dynamic shear tests and repeated creep recovery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two kinds of bitumen samples by dynamic shear rheometer (DSRs).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two kinds of polymer modified asphalt were studied by analyzing the rheological parameters such as composite modulus G _ (I), phase angle 未 and dynamic viscosity 畏, and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each kind of asphalt samples were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From the microscopic point of view,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of asphalt properties are reveal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ort term aging can make the asphalt hard and brittle, and can improve the deformation resistance and deformation recovery ability of the modified asphalt at high temperature. The effect of short term aging on SBS modified asphalt is greater than that on CR modified asphalt, and the resistance of asphalt to fluid flow is enhanced by short term aging.
【作者单位】: 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16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462018)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4MS0505) 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资助项目(S20141012811)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黄卫东,吕伟民;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流变性质与动稳定度的关系[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季节;孙立军;徐世法;;沥青两次老化规律的对比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陈华鑫;周燕;王秉纲;;SBS改性沥青老化后的动态力学性能[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4 郭吉坦;张波;;SBS与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0年05期
5 张光海;ZHENG Yuanxun;KANG Haigui;;Effect of Loading Condition and Temperature on Dynamic Properties of Asphalt Mixtures[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卫,张晓春,胡光伟;大跨径钢桥面铺装理论与设计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张久鹏;黄晓明;李辉;;重复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3 赵光海;王磊;马殙;;寒冷地区沥青混合料老化后的低温弯曲特性分析[J];公路;2010年01期
4 李炜光;荣慧;周巧英;张剑宇;张冬青;;SBS改性沥青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公路;2011年05期
5 周志刚,傅搏峰;用粘弹性理论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1期
6 周琦;王枫成;李晓民;南雪丽;张兴军;谭敬华;;掺加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评价方法[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崔树华;邓欢;磨炼同;;室内长期老化模拟试验对沥青及沥青砂浆力学响应的影响[J];建材世界;2012年01期
8 胡宗文;孙宏伟;马士杰;;SBS改性沥青SMA混合料的就地热再生性能[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12期
9 李佳坤;孔令云;陈先勇;郭天彪;郭鹏;刘振秋;;Evotherm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10 韦慧;曾胜;李振存;赵健;郭昕;;抗紫外老化剂对沥青性能的影响[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魏颖;陈庆华;;废胶粉脱硫灰碳酸钙改性沥青的流变学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唐新德;满新凯;韩念凤;贺忠国;张德洋;;纳米碳酸钙/SBS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与老化性能研究(英文)[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骁;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流变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薛连旭;基于疲劳特性的环氧沥青混合料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单丽岩;基于粘弹特性的沥青疲劳—流变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陈静云;沥青路面再生方法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胡光伟;大跨径钢桥面铺装体系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D];东南大学;2005年
6 梁春雨;30~#硬质沥青用于沥青路面中下面层的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叶群山;纤维改性沥青胶浆与混合料流变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沈承金;钢桥面涂层腐蚀及其对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界面弱化机理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9 银花;基于分数导数粘弹性理论的车辆—路面作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高春妹;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凝土性能研究与增强机理微观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航;掺温拌剂的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林俊涛;沥青路面有机硅预养护材料的性能表征与养护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窦刚玉;SBS改性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闵强;沥青混合料稳态行为的研究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邵瑾;沥青混合料车辙变形的试验与数值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浩然;沥青混合料车辙变形的计算机模拟[D];长安大学;2003年
7 刘丽;沥青胶浆技术性能及评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8 李华;沥青胶浆粘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9 陈晓瑛;石油沥青材料的感温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10 杜昕;大跨径悬索桥与斜拉桥钢桥面铺装在竖向荷载静力作用下力学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忠安,金鸣林;道路沥青老化过程中组成与分子量分布的变化[J];公路;2001年05期
2 季节;罗晓辉;颜彬;徐世法;;临界老化时间及最佳再生剂用量的确定[J];公路;2006年01期
3 李海军,黄晓明,曾凡奇;道路沥青老化性状分析及评价[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4期
4 沈金安;开级配多空隙排水型沥青路面[J];国外公路;1994年06期
5 陈华鑫,李宁利,胡长顺;聚合物改性沥青老化后的流变特性研究[J];中外公路;2004年03期
6 王仕峰,张玉军,王迪珍,罗东山;SBS改性沥青的老化行为[J];合成橡胶工业;2003年05期
7 赵晶,张肖宁,于桂珍,张玉贞;应用凝胶渗透色谱法研究改性沥青机理[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8 曹卫东,陈旭,吕伟民;简述国内外低噪声沥青路面研究状况[J];石油沥青;2005年01期
9 侯睿;黄晓明;;新旧沥青调和再生规律研究[J];石油沥青;2006年04期
10 李立寒,任峥;热塑性弹性体改性沥青热老化性能分析与评价[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兵;聚合物改性沥青在德国与法国的应用[J];交通世界;2001年09期
2 何爱世;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成分与性能[J];交通世界;2002年06期
3 刘德胜 ,杨书利;聚合物改性沥青生产工艺及设备[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5年06期
4 方长青;李铁虎;郑长征;经德齐;;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6年08期
5 赵P,
本文编号:15462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546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