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穿越城区连拱隧道合理施工工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3 05:10

  本文选题:连拱隧道 切入点:施工工法 出处:《铁道标准设计》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重庆市沙坪坝区的站西站东路下穿道工程为依托,深入研究穿越城区连拱隧道的合理施工工法,从沉降、结构、施工、经济性等方面对比台阶法和CD法,并优化CD法的施工工序,确定对沉降变形起控制作用的施工关键工序。结果表明:修建穿越城区的连拱隧道,采用CD法引起的拱顶及地表沉降量、支护结构承受的最大拉压应力及围岩坍塌范围较台阶法大幅减少;优化后的CD法在控制沉降、结构受力、施工组织方面具有综合优势,其在施工中对地表及拱顶沉降起控制作用的关键工序对相应部位的拱顶及地表累计沉降的影响比重均达到10%以上。
[Abstract]:Based on the project of the East Road of the station west of Chongqing Shapingba District, this paper deeply studies th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crossing the multi-arch tunnel in the urban area, and compares the step method with the CD method from the aspects of settlement, 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economy, etc. The construction procedure of CD method is optimized to determine the key construction procedure which can control the settlement and deform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multi-arch tunnel through urban area, the amount of arch roof and surface subsidence caused by CD method, The maximum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stress and the surrounding rock collapse range of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are grea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e step method, and the optimized CD method has comprehensive advantages in controlling the settlement, bearing the force of the structure, and organizing the construction. The key processes of controlling the settlement of the earth's surface and vault in construction have an effect of more than 10% on the corresponding part of the vault and the accumulated settlement of the earth's surface.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市双流区政府投资项目评审中心;
【基金】: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2014G010) 重庆市应用开发计划重点项目(cstc2014yykf B30003)
【分类号】:U45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福宁高速公路连拱隧道全线贯通[J];轮胎工业;2002年07期

2 陈为成;王飞;;连拱隧道在山区高速公路的应用研究[J];土工基础;2006年03期

3 林志良;;福建省连拱隧道的发展[J];公路;2006年10期

4 孔祥金;;“连拱隧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科研课题通过验收和鉴定[J];公路隧道;2006年02期

5 王亚琼;谢永利;;连拱隧道在我国的发展与研究[J];公路;2008年06期

6 代泽森;;连拱隧道施工[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22期

7 郑文博;蔡永昌;石湛;聂建春;;连拱隧道设计计算荷载合理取值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2年05期

8 夏保祥,张永康;练江连拱隧道的施工[J];公路;2001年06期

9 袁勇,彭定超,章勇武;筲箕湾连拱隧道结构稳定性分析[J];华东公路;2001年05期

10 刘洪洲,黄伦海;连拱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究现状[J];西部探矿工程;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涛;沈明荣;何之民;陶履彬;;连拱隧道动态施工模型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唐颖;陈晓钜;;浅论连拱隧道设计[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王廷伯;;练江连拱隧道设计与施工[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朱汉华;傅鹤林;潘明军;范臻辉;;连拱隧道设计施工研究与实践[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5 陈秋南;张永兴;;连拱隧道设计施工理论及其修建关键技术的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倩;范海云;骆凤涛;;M型连拱隧道的一种施工工法[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7 李志厚;雷华;陈树汪;;云南省公路连拱隧道的技术进步[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胡海波;阳军生;杨峰;;地形偏斜条件下连拱隧道“半明半暗”及“半路半隧”结构型式的比选[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毕研川;王涛;;基于地层—结构法的某连拱隧道施工过程模拟分析[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10 王玉标;芮勇勤;;浅埋连拱隧道施工动态空间力学效应演化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陈云芬;技术创新提升我省连拱隧道建设水平[N];云南日报;2010年

2 记者 吴丹 通讯员 梁晓明;连拱隧道课题通过验收[N];中国交通报;2005年

3 杨秀权 倪作霖 王继常;路建山腰艺超群[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6年

4 驻安徽首席记者 吴敏 通讯员 郭传厚;科技创新支撑安徽两型高速[N];中国交通报;2014年

5 石志荣;大跨径连拱隧道成功穿越特大溶洞区[N];中国水利报;2004年

6 通讯员 邓正德 张玲;八次平安穿越国道[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守中;连拱隧道施工动态仿真与信息化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陈秋南;非对称连拱隧道动态施工力学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3 陈贵红;连拱隧道设计关键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吴祥松;高速公路连拱隧道施工时空效应及动态三维反馈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5 林刚;连拱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6 蔡来炳;软弱围岩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力学效应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朱正国;连拱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与动态施工力学行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吴梦军;大跨扁平连拱隧道施工时空效应与二次衬砌最佳支护时机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石建勋;连拱隧道渗漏水病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10 李新志;超浅埋大跨度连拱隧道围岩受力分析及工程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计瑞;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数值模拟及其优化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2 杨洪武;基于支护结构响应的连拱隧道爆破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熊根贵;超大断面连拱隧道合理施工方法与支护参数优化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4 李咸友;珠山连拱隧道渗漏水病害分析与治理[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魏志锋;穿越复杂采空区地层浅埋偏压连拱隧道稳定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6 郭新明;新建隧道施工爆破对既有连拱隧道的动力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7 刘忠强;大中山1#偏压连拱隧道围岩应力分析及施工方案优化[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8 刘可;多雨区浅埋偏压连拱隧道修建关键技术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9 毛华荣;连拱隧道衬砌结构安全与施工方案合理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10 陈蒙;偏压双连拱隧道合理开挖与支护方式研究[D];烟台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59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559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a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