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行人与厢式客车碰撞后的运动形态及损伤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6 15:50

  本文选题:事故重建 切入点:Madymo模拟 出处:《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研究厢式客车与行人碰撞后行人运动形态及其损伤机制,根据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的一个真实案例,利用Madymo仿真软件,建立厢式客车的前部结构模型和中国50百分位的假人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机模拟试验,以人体损伤指标为评价标准,研究不同车速和行人朝向对碰撞后的行人运动形态及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车速和行人朝向是影响行人损伤程度的主要因素,行人朝向对碰撞后的行人运动形态影响较大;此外,行人先与厢式客车碰撞一侧的小腿损伤值明显大于后碰一侧,行人与地面二次碰撞造成的头部损伤是导致行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pedestrian movement pattern and its damage mechanism after the collision between passenger cars and pedestrians, according to a real case in the National vehicle accident depth investigation system (NAIS), the Madymo simulation software is used. The front structure model of the van and the dummy model of the 50 percentile position in China a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is,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test is carried out, and the human body damage index is taken as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velocities and pedestrian orientations on pedestrian movement and injury after collisio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eed and direction of pedestrians we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gree of pedestrian injury, and the pedestrian orientation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edestrian movement after collision. In addition, the injury value of the leg on one side of the pedestrian collision with the van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n the side after the collision, and the head injury caused by the secondary collision between the pedestrian and the ground is the main cause of pedestrian death.
【作者单位】: 西华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四川西华机动车司法鉴定所;
【基金】: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项目资助(14203245) 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12203582) 省部级学科平台开放课题(szjj2015-047) 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ycjj2014152)
【分类号】:U491.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聂进;李桂兵;王薛超;杨济匡;;乘用车前端结构几何参数对行人头部动力学响应和损伤风险的影响[J];汽车工程;2014年12期

2 王岩;徐晓庆;刘博涵;许骏;李一兵;;碰撞车速与车辆类型对行人运动和损伤耦合影响的研究[J];汽车工程;2015年03期

3 曹弋;裴玉龙;左忠义;;汽车与摩托车碰撞事故再现分析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年09期

4 邹铁方;刘雨;李平凡;尹若愚;;汽车-摩托车碰撞事故车速及碰撞位置预估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海华;;一起交通事故中车辆碰撞速度的分析计算[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2 李平飞;刘文苹;;道路交通事故车辆行驶速度鉴定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9年01期

3 蒙有清;;浅谈交通事故车速鉴定方法[J];湖南交通科技;2010年04期

4 何永明;裴玉龙;;高速公路车速指导系统实验仿真研究[J];公路;2014年06期

5 葛如海;李丞;;轿车-电瓶车事故中碰撞初速度与抛距关系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6 谢力;;市区行车不闯红灯措施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14年06期

7 朱为国;郑绍元;张怡;;基于能量法的钻入碰撞交通事故初速度计算[J];警察技术;2011年03期

8 雷建军;熊淑英;;基于LS-DYNA仿真分析的货车侧部防护装置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袁望方;魏朗;陈涛;;事故车辆局部变形精细计算与模拟系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2年04期

10 熊鑫;郭忠印;方勇;;山区高速公路立交出口匝道区域可变限速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魏超;高翔;聂淼鑫;;利用制动痕迹再现事故车速的系统研究[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弋;汽车三维碰撞事故再现分析模型及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慈强;便携式路面摩擦系数测试仪研究与开发[D];长安大学;2011年

2 郑玉卿;汽车碰撞事故再现技术和计算机仿真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3 王连震;直坡路段车辆二维碰撞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刘敏辉;重型载货汽车交通事故分析与重建[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5 韩星;灾变条件下公路网动态路径诱导决策模型与算法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吉雷;基于计算机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规范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戴广锋;事故车辆现场检验鉴定分析与仿真软件开发[D];华东交通大学;2012年

8 余松;基于车辆变形求解碰撞前速度的仿真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9 赵晨;基于Crashview的道路交通事故仿真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10 王振军;用于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模拟驾驶体验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南日光;王宏雁;王勇;;汽车与摩托车碰撞事故再现及摩托车驾驶员致伤特点分析[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9年01期

2 杨济匡;李凡;李莉;;车辆-行人碰撞中颅脑伤及动力学响应的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7期

3 阳兆祥;黎光旭;何小荣;;交通事故中的车速鉴定方法——利用刹车印公式计算车速[J];警察技术;2007年03期

4 都雪静;许洪国;王占宇;;汽车碰撞散落物广义运动理论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5期

5 孔令铮;徐若瀛;许逸伦;蒋潇;;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步行速度的调查与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0年24期

6 莫富灏;杨济匡;李松庆;;汽车前部结构对骑自行车人颅脑损伤防护特性的影响[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7 祝军;李一兵;;汽车侧翻和滚翻事故建模研究[J];汽车工程;2006年03期

8 曹立波;危海烟;张冠军;杨济匡;;汽车与行人碰撞过程中行人膝关节损伤的参数研究[J];汽车工程;2006年11期

9 王宏雁;南日光;朱西产;;摩托车事故特征分析[J];汽车工程;2008年11期

10 陈勇;杨济匡;Dietmar Otte;;轿车前部结构参数对儿童头部损伤影响分析[J];汽车工程;2009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曹弋;汽车三维碰撞事故再现分析模型及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智宁;汽车与摩托车碰撞事故车速估计建模[D];吉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玲玲;;建设以人为本的行人过街设施[J];交通与运输;2007年05期

2 郑为中;彭征;钟淑琴;;构建以人为本的城市行人交通信息导向系统——广州市行人指示标识系统解析[J];广东科技;2007年S1期

3 王玉江;叶燕帅;;营运车辆与行人交通事故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年12期

4 袁洪川;李高磊;叶新娜;;汽车撞击行人交通事故研究及计算软件设计[J];交通标准化;2012年05期

5 岳昊;张旭;陈刚;邵春福;;初始位置布局不平衡的疏散行人流仿真研究[J];物理学报;2012年13期

6 梁成;;浅谈交通视频中的行人检测重要性[J];福建电脑;2012年10期

7 张诗波;何民;骆勇;李慧;;行人交通研究综述[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8 张鹏;;浅谈行人过街特征的分析[J];青春岁月;2013年09期

9 梁科;邹志云;;刍议城市交通规划中的行人交通系统规划[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6年02期

10 张毅媚;;行人交通路在何方[J];交通与运输;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滋容;黄如妙;施学荣;陈文粹;周欣怡;;台北市“礼让行人”之推动工作与展望[A];构建生态人文交通 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第十九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1年

2 景超;王殿海;梁潇;;路段人行横道行人过街行为心理分析[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郑为中;彭征;钟淑琴;;构建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导向信息服务系统——广州市行人指示标识系统解析[A];第九次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高鹏;王田田;周志永;万浩;;青岛市世界园艺博览会行人交通三维仿真与结果评估[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3年

5 陈茜;谢鑫鑫;;大型活动行人消散仿真模拟[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关金平;杨东援;;以人为本的校园内人行道宽度设计研究——以同济大学嘉定校区某路为例[A];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技术[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袁云才;行人闯红灯挨罚警醒交通陋习[N];长沙晚报;2012年

2 深圳特区报记者 翁惠娟;红灯为何挡不住行人脚步[N];深圳特区报;2010年

3 珠海特区报评论员;“行人过街”检验科学发展[N];珠海特区报;2010年

4 通讯员 扬子;全市严查自行车行人交通违法[N];北京日报;2010年

5 记者 王淑芳 吴丽珍;宁德中心城区“畅通工程”方案确定[N];闽东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立光;步行设施内的行人行为微观仿真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2 孙迪;行人过街交通行为分析建模[D];吉林大学;2012年

3 景超;行人过街交通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张伟;大型公共场所行人交通状态评价及其应急疏散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岳昊;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行人流仿真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6 马剑;相向行人流自组织行为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李凡;基于真实车辆—行人交通事故的颅脑损伤风险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唐明;客运枢纽行人交通行为模型与仿真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李莉;汽车与行人碰撞事故调查分析及仿真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史建港;大型活动行人交通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蓝晓琴;路段行人过街遵章率影响因素及提高对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2 黄德剑;基于行人流特征的行人交通机理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王延锋;基于道路管理功能的行人违章穿越行为特性分析与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顾金刚;路段行人过街信号设置方法及实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冯启达;公共场所行人交通性能化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杨群印;面向人体伤害的车—行人交通事故再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魏震;基于行为特征分析的行人疏散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楼能;基于网格智能体的地铁站行人流模拟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9 杨波;行人过街系统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黎升福;行人交通仿真技术实现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75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575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7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