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纬度多年冻土区路基工后温度变化规律研究
本文选题:高纬度 切入点:多年冻土 出处:《公路工程》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掌握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工后温度变化规律,选取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线林区伴行路典型多年冻土区路基断面,采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对建成通车后的路基进行为期两年的温度监测,分析研究路基温度变化、冻土年平均地温、冻土上限变化和冻土温度阴阳坡差异。结果表明:路基范围内各测温点不同深度温度随着气温发生年周期性变化,路基浅层温度变化频繁,随着深度增加,路基内温度变化幅度逐渐减小;不同深度土层最低值或最高值温度出现的时间并不一致,下部土层最低值或最高值温度出现时间明显滞后于上部土层;路基冻结时间自11月份开始,至次年的4月中旬随着大气温度的上升开始融化,冻结时间持续5个月左右;多年冻土为热极不稳定冻土类型,且在上覆路基的影响下,多年冻土产生了严重的退化现象,路基下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温度升高;在阴阳坡效应的影响下,大气温度对阳坡面路基下地温深度的影响大于阴坡面,阳坡面路基下多年冻土的年平均地温大于阴坡面,阴坡面路基下多年冻土融化时间比阳坡面的少30 d左右。研究结果旨在更有利于我国大兴安岭地区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为该地区道路工程建设和维护提供参考资料。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variation rule of embankment temperature in permafrost region of Daxing'anling Mountains, the section of roadbed in permafrost region of China and Russia crude oil pipeline is selected. The DS18B20 temperature sensor is used to monitor the embankment temperature for two years, and the variation of subgrade temperature is analyzed and studied, and the annual mean ground temperature of frozen soil is analyzed and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at different depths of the subgrade varies periodically with the annual temperature,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hallow layer of the roadbed changes frequently and increases with the depth of the roadbed, the difference of the upper limit of the permafrost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temperature of the frozen soil are different. The variation range of the temperature in the subgrade decreases gradually, the time of the lowest or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in different depth soil is not consistent, and the time of the lowest or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in the lower soil layer is obviously lagging behind the upper soil layer. The freezing time of roadbed began from November to middle of April of the following year, and began to melt with the rise of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and the freezing time lasted for about 5 months. The permafrost is a type of thermally unstable permafrost, an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overlying subgrade, Permafrost produces serious degradation phenomenon,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of permafrost increases under roadbed, an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yin-yang slope effect, the influence of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on the depth of subgrade is greater than that on shady slope. The annual mean ground temperature of permafrost under the subgrade on the sunny slope is higher than that on the shady slope. The thawing time of permafrost under the subgrade of Yin slope is about 30 days less than that on the sunny slop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im to further study the stability of permafrost roadbed in Daxinganling region of China. To provide reference materials for roa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in this area.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重点科研项目(2013022411)
【分类号】:U41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处理桥头路基沉陷的做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2年04期
2 陈军灵;浅谈路基沉陷的特殊处理[J];广东建材;2005年06期
3 陈海蓉;;关于路基沉陷的原因分析[J];山西建筑;2008年35期
4 赵旭晖;;公路路基沉陷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山西建筑;2008年20期
5 穆丹彤;;浅谈高速公路路基沉陷的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3期
6 张自U_;;浅谈公路路基沉陷问题及其对策[J];价值工程;2010年31期
7 刘海娇;;小议公路路基沉陷原因及解决方案[J];珠江水运;2010年14期
8 牟顺;王亮;马保成;;山区公路路基沉陷风险识别方法研究[J];路基工程;2011年01期
9 剡文康;;浅谈路基沉陷的形成和处治[J];科学之友;2011年12期
10 刘晶;;浅议高速公路路基沉陷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长斌;孙宏伟;高文明;;道路路基沉陷、路面开裂工程事故的实例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2002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2年
2 葛庆甫;;对路基的要求及路基的常见病害[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3 李若倩;;路基常见病害的成因与防治措施[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余跃进;;路基的施工技术分析[A];2014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5 刘艳春;谢文鹏;安凯军;;某公路路基沉陷滑移的加固处理[A];《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与边坡支护技术》暨第9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张联洲;姜旭民;付海华;;路基沉陷加固处理技术[A];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2009年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印军;郭磊;王大勇;崔义平;;某护岸工程路基的沉陷治理[A];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攀;朱湖;;浅谈道路施工中路基的质量控制[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胡士恩;;浅谈路基填筑监理的注意事项[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郭保霞;;公路土质路基工程的施工分析[A];2014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本报记者 陈曦;科技修路节资节能保安全[N];铜仁日报;2011年
2 佘宗明;耗资87亿的高速路为何“弱不经雨”[N];科技日报;2012年
3 通讯员 陈彦;绍兴首次应用高效节能环保[N];绍兴日报;2010年
4 王欢院 郭少言 张智勇 蒙海波 陈东 李艳;雄关迈步从头越[N];陕西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宗华;揭开多年冻土的奥秘[N];中国交通报;2000年
6 袁春建;精细出精品[N];中国交通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李春晓;矗立!在生命的最高海拔[N];中国交通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倩;新疆地区路面覆盖下路基温湿度变化规律及力学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2 王铁行;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计算原理及临界高度研究[D];长安大学;2001年
3 刘晓明;红层软岩崩解性及其路基动力变形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邓云潮;高速公路扩宽路基综合防排水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5 宋存牛;沙漠地区路基路面温度场暨路面工作环境温度指标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6 汪双杰;高原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稳定及预测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铁权;季冻区特殊路段路基稳定技术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2 王震;耒宜高速公路路基状况及其对基层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3 孙怀章;高海拔低温地区道路养护工程现场管理[D];天津大学;2014年
4 吴健;青海省214国道改扩建方案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5 张帆;磁化水改良黏性土路基压实特性的试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6 宋海燕;青海省多年冻土区粒径改良路基温控效果及稳定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6年
7 王锐;高纬度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工后沉降变化规律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8 阳万权;川汶公路K95+300~K95+500段软土工程特性及路基变形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9 张思远;长沙绕城高速公路路基动力特性及动态施工控制指标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10 张淼;高速公路路基沉陷注浆处治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77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577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