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式诱导下通勤出行链交通方式组合选择行为模型
本文选题:交通运输系统工程 切入点:交通方式组合 出处:《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出行链的角度出发研究多方式诱导信息对通勤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通过RPSP调查获取通勤者的实际和意向出行链数据,建立了综合考虑尺度系数差异、非显化异质性效应和参照依赖效应的mixed logit模型,并设计仿真方法求解。结果表明,尺度系数差异解释了RP数据与SP数据融合时隐含的方差差异;异质性和参照依赖效应的引入可以度量偏好差异较大的随机变量的影响程度,反映随机变量的偏好分布;综合考虑3种因素的mixed logit模型比多项logit模型和普通mixed logit模型的精度高,解释能力更强。参数标定结果表明:多方式诱导信息服务对引导小汽车通勤出行链转向其他交通方式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从源头上缓解道路交通拥堵。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ip chai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multi-mode induction information on commuting mode selection. Through RPSP survey, the actual and intended travel chain data of commuters are obtained, and the scale coefficients are considered comprehensively. The mixed logit model with non-explicit heterogeneity effect and reference-dependent effect is designed and solved by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erence of scale coefficient explains the variance difference implied in the fusion of RP data and SP data. The introduction of heterogeneity and referential dependency effect can measure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random variables with large preference differences, and reflect the preference distribution of random variables. The accuracy of mixed logit model considering three factor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multiple logit model and ordinary mixed logit model. The results of parameter calibration show that the multi-mode induction information servic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guiding the car commuter chain to other traffic modes, which is helpful to alleviate the traffic congestion at the sourc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系;北京交通大学城市交通复杂系统理论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032) “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2CB725403)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G18B01)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ZH082)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4JKF01130)
【分类号】:U4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罗清玉;孙宝凤;吴文静;隽志才;;基于Mixed logit模型的拥挤收费下交通方式分担率预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5期
2 郑柯;郑勇;;基于极值分布的离散选择模型尺度参数[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3 周伟;赵胜川;;基于Mixed Logit模型的路线选择行为量化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2期
4 张天然;杨东援;赵娅丽;叶亮;;RP/SP融合数据的Mixed Logit和Nested Logit模型估计对比[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8期
5 张峻屹;藤原章正;Soe Thein;;基于SP调查的缅甸仰光市居民收入对其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英文)[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年04期
6 赵丹;邵春福;孙壮志;刘剑锋;;基于RP/SP联合数据的市郊铁路出行行为分析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年06期
7 胡华;滕靖;高云峰;周雪梅;;多模式公交信息服务条件下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义华;陈杰;肖强;;基于Nested Logit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票价制定方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2 王江涛;马驷;;预测通道客运分担率的MNL模型特性变量选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3 王雯静;干宏程;;小汽车与轨道交通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分析[J];城市交通;2010年03期
4 胡华;刘志钢;高云峰;;面向换乘枢纽的轨道交通与道路公交协调度方法[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1年10期
5 金英;苏萌;;消费者自述偏好与实际选择的矛盾:中国汽车市场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0年01期
6 刘锴;王彪;孙小慧;;先进的出行者信息服务不确定性问题研究综述[J];城市交通;2013年04期
7 王铮;翟石艳;;计算机实验人文地理学的理论构建及应用——以城市居住区位选择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10期
8 黄安;杨联安;杜挺;王安乐;张彬;袁刚;;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土壤养分综合评价[J];干旱区研究;2014年05期
9 左志;潘晓锋;;基于有限理性的交通方式划分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10 Zhang Haipeng;Xie Xuxuan;;Combining Stated Preference and Revealed Preference Methods for the Valuation of Non-market Goods[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谢军飞;郭佳;;抽样调查方法在园林生态研究中的应用探讨[A];2013北京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文明建设[C];2013年
2 王书灵;邵春福;李春艳;;高峰时段非通勤出行特征和交通诱导措施研究[A];新型城镇化与交通发展——2013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7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3 陈先龙;;交通方式划分离散选择模型比较研究[A];新型城镇化与交通发展——2013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7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何树林;杨超;;改进的SP-off-RP调查方法[A];2010年中国大城市交通规划研讨会——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红;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赵贝;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与公交优先政策协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司徒炳强;公交网络时刻表编制的理论建模及可靠性控制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雷磊;城市与区域一体化的出行需求分析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5 李丽群;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竞争理论与方法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6 孙艳;用户参与产品创新的研发模型及其群体协作模式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7 赵丹;综合交通信息下通勤出行链重构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8 林佳显;空间随机前沿模型及技术效率和生产率估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9 杨阳;济南市住区建成环境与家庭出行能耗关系的量化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10 王文智;质量安全与我国城镇居民肉类需求[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谱;基于出行行为的择路演化相关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张春勤;道路交通动态信息发布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曾文创;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城市交通方式结构优化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江涛;运输通道客运分担率预测模型及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秦观明;城市轨道交通接驳方式选择及客流吸引范围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王月秋;基于技术集成创新的企业外部技术获取和选择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苗晓艳;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际高速铁路客流成长分析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吴海涛;城市道路网络分析及路线优化问题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9 吴晓磊;沪宁通道城际公共交通客流量预测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10 丁洁冰;基于SP调查的客运专线旅客乘车选择行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树盛;黄卫;陆振波;;Mixed Logit模型及其在交通方式分担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5期
2 马强;;铁路转换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行性分析——以西班牙的经验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07年03期
3 裴玉龙;马骥;;信息对城市居民出行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宗芳;隽志才;;基于活动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与交通需求管理策略[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1期
5 赵胜川;王喜文;姚荣涵;张羽祥;;基于Mixed Logit模型的私家车通勤出行时间价值[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2期
6 周建;王树盛;隋水仙;;巢式Logit交通方式划分模型及求解方法研究[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张天然;杨东援;叶亮;王权;;应用Mixed Logit模型估计非同质旅行时间价值[J];交通与计算机;2007年03期
8 姚荣涵;王殿海;;模拟量子跃迁的出行方式转移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9 刘振;周溪召;;巢式Logit模型在交通方式选择行为中的应用[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0 张戎;吴晓磊;张天然;;基于RP/SP融合数据的沪杭客运通道公铁客流分担率研究[J];铁道学报;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蔡坤宝;吴太阳;戴光明;;吸毒者脉象信号的小波与神经网络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龙图景;网络业务流的建模分析及Web业务流控制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宏普;超声脉冲回波信号分析与识别[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83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583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