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跨简支梁桥低频噪声预测及空间分布研究
本文选题:轨道交通 切入点:多跨桥梁 出处:《工程力学》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现有的桥梁噪声预测方法大多仅考虑一跨桥梁的噪声辐射而忽略了相邻跨桥梁的影响。提出了预测多跨桥梁低频噪声的方法:首先,通过车辆-轨道-桥梁动力相互作用分析计算了列车通过多跨桥时的桥梁响应;然后,采用2.5维边界元方法获得多跨桥梁的声模态传递向量;最后结合桥梁动力响应和声模态传递向量求得多跨桥梁的总辐射噪声。以某轨道交通U梁为研究对象,对比了采用多跨桥梁模型、单跨桥梁模型的计算声压结果的异同,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明确了在预测远场噪声时必须采用多跨桥梁计算模型。研究表明,多跨桥梁的辐射噪声沿桥梁纵向分布较为均匀,在现场实测时可选取任意横断面位置进行噪声测试。
[Abstract]:Most of the existing bridge noise prediction methods only consider the noise radiation of one span bridge and ignore the influence of adjacent bridge.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to predict the low frequency noise of multi span bridge. The bridge response of a train passing through a multi-span bridge is calculated by means of the vehicle-rail-bridge dynamic interaction, and then the acoustic modal transfer vector of the multi-span bridge is obtained by the 2.5 dimensional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Finally, the total radiated noise of multi-span bridge is obtained by combining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bridge and acoustic mode transfer vector. Taking the U-beam of a rail transi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sound pressure between the multi-span bridge model and the single-span bridge model are compared.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data, 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multi-span bridge must be used in the prediction of far-field nois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radiation noise of multi-span bridge distributes evenly along the bridg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Any cross section position can be selected for noise measurement in the field measurement.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桥梁工程系;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08116)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160681)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ZR1442800)
【分类号】:U44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瞿潮庆;安兆亮;;低频噪声的社会影响[J];上海计量测试;2011年01期
2 杨振坤;低频噪声控制一例[J];劳动保护;1986年11期
3 王纤牧;金点子终结低频噪声慢中毒[J];现代保健;2005年10期
4 陈绍元;;低频噪声舒适度研究现状[J];建材世界;2009年02期
5 陈晓娟;贾明超;隋吉生;;改进型低频噪声测量方法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4年08期
6 乐细明;杨伟荣;;洁净手术室空调的低频噪声控制[J];洁净与空调技术;2006年S1期
7 庄文雄;低频噪声的控制[J];劳动保护;1979年04期
8 戴逸松;低频噪声测量技术的现状及最新进展[J];计量学报;1994年04期
9 吕皓;迟放鲁;;城市居民谨防低频噪声侵害[J];科学生活;2007年04期
10 孟苏北;;城市住宅区低频噪声对人类健康的危害[J];中国医药导报;2007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孙艳;焦风雷;周国柱;刘克;;有调低频噪声主观烦恼度的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2 张丽娟;李孝宽;丁辉;;居住环境中低频噪声的烦恼度调查研究[A];运输噪声的预测与控制——2009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卢庆普;张国宁;;低频噪声的监测评价实践(二)——结构传声产生的低频噪声污染典型个案分析[A];第十届全国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曾亚光;万宇鹏;;住宅低频噪声分析及现场测试方法研究[A];2010’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硕;杨碧君;刘加华;毛东兴;;地铁低频噪声强度与烦恼度关系特征研究[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宋瑞祥;姚琨;户文成;张丽娟;朱亦丹;王世强;;城市环境中低频噪声烦恼度调查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7 张凌;张继萍;B.James;S.Paul;熊文波;张绍栋;李群;陈飞;;室外机动车低频噪声对室内声与振动环境影响实验研究[A];2012全国环境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仵建平;杜磊;吴勇;鲍鹏;庄奕琪;;DC/DC变换器低频噪声及其测量技术[A];第十四届全国混合集成电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熊紫英;孙红星;朱锡清;;船尾伴流场与螺旋桨低频噪声相关性研究[A];第十四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康淼 肖文峰;低频噪声:健康的潜在杀手[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2 陈媛媛;低频噪声为何在监管之外[N];中国环境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甘勃;扰民不在声高 低频噪声更伤人[N];大众科技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陶映荃;低频噪声:法规管理的空白[N];工人日报;2007年
5 黄百仁;低频噪声:致使的慢性毒药[N];中国审计报;2005年
6 贾宁;低频噪声也害人[N];健康时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程旭;硅基非晶薄膜微结构与低频噪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施丽莉;低频噪声烦恼度实验室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闫靓;低频噪声主观反应客观评价[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徐毅青;城市居住区低频噪声的烦恼度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冯笑然;高阻器件低频噪声测试技术与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肖生浩;汽车排气消声器低频噪声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王明;多晶硅薄膜晶体管低频噪声的建模与表征[D];苏州大学;2014年
8 孔亚婷;OCD低频噪声的测试系统设计与分析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马龙;微型车室内低频噪声分析与优化[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583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583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