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电热沥青膜材料开发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6 15:00

  本文选题:道路工程 切入点:电热沥青膜 出处:《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提高电加热融冰雪路面的效率和解决既有方案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电热沥青膜除冰雪方案,并对其材料组成和材料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电热沥青膜所用导电胶浆由石墨、短切碳纤维与沥青混合而成,其电阻率低至1×10~(-2)Ω·m,可按黏层或封层工艺铺筑于层间.模拟工程状态进行的导电性能试验表明,按黏层用量铺设的沥青膜即可达到融冰功率所需的电阻值,且其连续性不受施工过程显著影响.同时,力学性能试验表明,导电胶浆铺设的沥青膜完全满足层间抗剪切和抗拉拔的技术要求.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lectric heating and melt ice and snow pavement and solve the shortcomings of existing schemes, an electric heating asphalt film for snow and ice removal scheme was proposed, and its material composition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in depth.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of short cut carbon fiber mixed with asphalt is as low as 1 脳 10 ~ (-2) 惟 路m, which can be laid between layers according to the technology of adhesive layer or sealing layer.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est of simulating engineering state shows that the electric conductivity of the composite carbon fiber is as low as 1 脳 10 ~ (-2) 惟 路m. The asphalt film laid according to the amount of clay layer can achieve the resistance value required for melting ice power, and its continuity i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test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shows that, The asphalt film laid by conductive mortar fully meets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interlaminar shearing and drawing resistance.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572014CB22)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康厚荣;张谢东;李红;;导电碳纤维抗凝冰路面除冰性能比较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3年04期

2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electrothermal properties of carbon/glass fiber hybrid 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1年09期

3 叶家军;吴学伟;丁庆军;黄绍龙;刘新权;;导电沥青混合料导电机理及电热性能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4 蔡浩田;;具有融雪功能的连续碳纤维电热混凝土路板的研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9年02期

5 李炎锋;武海琴;王贯明;朱滨;石勃伟;;发热电缆用于路面融雪化冰的实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6 涂川俊,夏金童,卢学峰;复合型炭系导电发热涂料的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唐祖全,李卓球,侯作富,徐东亮;导电混凝土电热层布置对路面除冰效果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宁;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导电特性与工程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姜宝龙;碳纤维/玻璃纤维格栅增强沥青混凝土加热电阻稳定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程景;PAN基碳纤维导电沥青混凝土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黎明;吴文杰;;电热沥青膜材料开发及其性能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2 刘数华;汤婉;;导电混凝土及其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综述[J];混凝土世界;2017年04期

3 魏剑;赵莉莉;张倩;聂证博;;碳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Seebeck效应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17年01期

4 傅珍;党燕妮;杨田田;;基于碳纤维胶带的自控除冰雪技术在美国的研究应用[J];公路;2016年11期

5 王朝辉;王海梁;李彦伟;刘志胜;封栋杰;;压电材料与路面材料一体化发电路面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6年11期

6 高英力;李学坤;黄亮;袁江;余先明;;超疏水仿生水泥路面防覆冰设计及模型试验[J];硅酸盐通报;2016年10期

7 骆宏勋;李晟;章照宏;袁铜森;郑辉;张登春;李孔清;;公路桥梁超薄导电磨耗层除冰系统试验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16年03期

8 宋世德;周卫杰;;格栅增强沥青混凝土电热性能数值模拟[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08期

9 张立国;李中锋;毛旭;艾永;;汽车坡道发热电缆融雪化冰系统施工技术[J];价值工程;2016年11期

10 陈绍辉;彭余华;鲍梦捷;;内置碳纤维发热线的融冰桥面设计与施工[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怡;基于细观力学的导电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导电机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振华;石墨碳纤维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2 曹艳霞;碳纤维导电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3 孙森;钢纤维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nalytical theory of flexural behavior of concrete beam reinforced with textile-combined steel[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0年06期

2 陈龙;孙明清;李滨;龚学进;石钱华;;碳纤维格栅混凝土电热路面的化冰试验研究[J];公路;2010年04期

3 刘凯;王选仓;王芳;;中外高速公路融雪化冰技术和方法[J];交通企业管理;2009年08期

4 王华军;赵军;;地热能道路融雪化冰过程实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9年02期

5 李炎锋;胡世阳;武海琴;李俊梅;侯隆澍;;发热电缆用于路面融雪化冰的模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6 洪乃丰;;撒盐融化冰雪的利弊与趋势分析[J];工业建筑;2008年07期

7 许孝春;宋建成;冯晋阳;;钢渣-碳纤维发热混凝土地板的研制[J];混凝土;2008年02期

8 高青;于鸣;刘小兵;;基于蓄能的道路热融雪化冰技术及其分析[J];公路;2007年05期

9 王小英;孙明清;侯作富;龙曦;李卓球;;纳米炭黑水泥砂浆的导电性与电热特性研究[J];功能材料;2006年11期

10 王东阳;王彤;鲁纯;;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路面的力学性能[J];纤维复合材料;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明宇;导热沥青混凝土路面太阳能集热及融雪化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2 刘小明;导电沥青混凝土的机敏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敏;沥青路面车辙损坏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祁显宽;碳纤维—玻璃纤维格栅的性能及其在融雪化冰路面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黄婷婷;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融雪化冰的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尉文婷;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电热性能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车广杰;碳纤维发热线用于路面融雪化冰的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徐进;TLA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油蚀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7 李洪华;沥青路面车辙成因分析及车辙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高博;导电沥青混凝土力电响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韩伟华;复合改性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10 孙之芜;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海玲;沥青膜料防渗厚度的确定[J];防渗技术;1999年02期

2 高世荣;黄海玲;彭育会;李伟;;沥青膜料试验方法的初步探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1993年02期

3 蔡氧;陈炳生;;重载沥青路面的沥青膜厚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05年05期

4 陶向华;;基于对流传质理论的沥青膜转移机理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10期

5 刘红瑛;沥青膜厚对沥青混合料工程性能的影响[J];公路交通技术;2004年03期

6 王海峰;国冬花;刘树平;;基于颗粒特征的沥青膜厚度计算法概述[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年Z1期

7 侯小红;王建全;;沥青膜厚度的计算方法综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14期

8 李博成;秦文超;;沥青膜有效厚度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J];北方交通;2014年08期

9 张宇;孙鸿伟;;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膜厚度优选[J];山西建筑;2008年28期

10 章毅;吁新华;廖志高;邹晓翎;;基于粘聚力的沥青稳定碎石设计方法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1620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620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0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