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两种非传统交叉路口的运行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8 01:23

  本文选题:通行能力 切入点:延误分析 出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出行工具的大量增加导致了城市交通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交叉口运行在过饱和的交通状况下。连续流交叉口和上游信号交叉口作为两种非传统交叉口,因为其良好的控制效益而备受关注。然而由于其几何布局的独特性,关于这两种交叉口运行性能的分析,包括车道分配方案和信号配时方案的优化研究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为了降低传统交叉口左转车流对运行性能产生的影响,给解决交叉口运行效率低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本文考虑了连续流交叉口和上游信号交叉口几何上的相似性,以通行能力最大化为优化目标建立了一个基于车道组的综合优化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结合优化模型的优化结果对这两种设计方案的通行能力和延误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详细地研究分析了连续流交叉口与上游信号交叉口的运行机理及冲突点位置,对这两种非传统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做出了定性地分析,并且建立了以通行能力为目标的综合优化模型。为了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交叉口有限的时空资源,达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该模型不仅考虑了与交叉口有限时间资源相关的配时参数,还考虑了与有限空间资源相关的车道划分方案。本文还给出了求解该综合优化模型的详细的求解算法。其次,选取合肥市金寨路与繁华大道交叉口作为数据采集点,通过实地采集的交通数据结合仿真结果对建立的综合优化模型进行了验证。对这两种非传统设计方案的通行能力做了定量地分析研究。研究考虑了不同流量场景、交通状况是否均衡和转弯比例的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并给出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最后,使用VISSIM微观仿真软件,通过仿真分析了不同场景下连续流设计方案与上游信号设计方案的车辆平均延误,并与不同场景下通行能力的分析结果作了对比。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对于固定出行需求而言,提高通行能力与降低车辆延误通常是相互促进的。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increase of various travel tools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demand. More and more intersections operate in supersaturated traffic conditions. As two kinds of non-traditional intersections, continuous flow intersections and upstream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good control benefits. However, due to their unique geometric layout, The analysis of the operation performance of these two intersections, including the optimization of lane allocation and signal timing schemes, has not been well solve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the left-turn traffic flow on the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intersection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ow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intersections, the geometric similarity between continuous flow intersections and upstream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is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A comprehensive optimization model based on lane group was established to maximize traffic capacity. The traffic capacity and delay of the two design schemes are compared and studied using the measured data combined with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of the optimization model. The main work is as follows: first of all,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conflict point position of continuous flow intersection and upstream signal intersection a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capacity of these two non-traditional intersections is analyzed qualitatively. 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limited time and space resources of intersection and to maximiz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resources, a comprehensive optimization model aiming at capacity is established. The model not only takes into account the timing parameters related to the finite time resources of intersection, but also the lane partition scheme related to finite space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a detailed algorithm for solving the comprehensive optimization model is also presented. Selecting the intersection of Jinzhai Road and busy Avenue in Hefei as the data collection point, Based on the traffic data collected in the field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model is verified. The capacity of the two non-traditional design schemes i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and studied. Whether the traffic condition is balanced or not and the change of the turning ratio may have the influence, and gives the detailed analysis result. Finally, uses the VISSIM microscopic simulation software, The average vehicle delay of continuous flow design scheme and upstream signal design scheme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is analyzed by simulation,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capacity analysis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Increasing capacity and reducing vehicle delays are often mutually reinforcing.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伟宏,王力强,刘钧;中、美两国通行能力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对比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01期

2 张文杰;运用通行能力理论计算公路的发展[J];山西建筑;2003年04期

3 郑丽丽,宋瑞;利用公交通行能力解决公交问题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6期

4 高旺生,涂辉招,杜豫川,孙立军;一种新的城市道路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等效通行能力法[J];上海公路;2005年01期

5 李素艳;杨东援;刘艺;;地下道路理论通行能力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6 王永清;;立交分(合)流区主线通行能力的研究[J];交通科技;2008年06期

7 谭国贤;;高速公路复式收费通行能力研究[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1年09期

8 谭国贤;;高速公路复式收费通行能力的研究[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1年09期

9 原二普;刘灿齐;;上海市典型干道通行能力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2年04期

10 侯明哲;李细伟;;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炯为;刘建军;;城市道路立交通行能力和建设分行立交标准的研究[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2 刘江;杨永勤;;基于可变减速时间的通行能力理论模型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3 梁春福;甄曦;于立军;;高速公路收费站通行能力分析[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10卷)[C];2010年

4 王超;;改善收费站通行能力的措施分析[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5 周荣贵;常成利;刘洪君;;城镇干线公路的通行能力与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2000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0年

6 赵宪尧;;道路立体交叉规划设计流向流量予测及交通服务水平评价[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7 王昊;吴娇蓉;冯建栋;;基于仿真的行人限流设施特性及设计关键指标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8 李文权;王炜;;高速公路上匝道合流区通行能力分析[A];中国运筹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卷)[C];2004年

9 马俊来;边扬;王炜;;高速公路合流区上匝道混合车流通行能力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10 罗晓辉;吴海燕;王锐英;张蕊;;城市非机动车综合治理措施[A];第七次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跃彬;今年新建24条路通行能力再提高[N];石家庄日报;2011年

2 记者 李凤虎;车辆通行能力提高50%[N];河南日报;2008年

3 何辛;都江堰市政协献策 提高城区交通通行能力[N];四川政协报;2009年

4 本报通讯员 张建邋本报记者 秦宵喊;草场门广场改造,通行能力提三成[N];南京日报;2008年

5 省政协常委 李志跃;提高省城通行能力[N];光华时报;2007年

6 刘丽莲 高晶晶 邸进;河北保定以树养路提高通行能力[N];中国交通报;2013年

7 记者 韩红新;广场西口通行能力提高40%[N];兰州日报;2010年

8 张靖;中心城区通行能力提高15%[N];北京日报;2004年

9 记者 陶小爱邋通讯员 胡宜苏;城区通行能力提高20%以上[N];湖南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蟠桃宫通行能力大增[N];贵阳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军;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分析与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宇航;快速路公交停靠站对出入口通行能力的影响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卫立阳;瓶颈路段道路交通流特性及通行能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3 韦积分;泉南高速柳州至南宁段改扩建工程保通方案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4 张丹;扇区移交点空中交通通行能力评估技术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6年

5 陈凤权;两种非传统交叉路口的运行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6 王永清;互通式立体交叉通行能力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卢智军;高速公路混合车流车速及通行能力的仿真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童方仲;基于生灭系统对城市道路施工区域通行能力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9 肖胜;城市道路路段交通管理对其通行能力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钟园;建设项目出入口通行能力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27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627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f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