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面浅埋偏压隧道CRD法施工工序研究
本文选题:浅埋隧道 切入点:CRD法 出处:《现代隧道技术》2015年03期
【摘要】:文章以良村隧道CRD法施工为工程背景,布设了变形监测点及内力测试元件,分析了CRD法施工隧道围岩变形情况及结构内力特征,并对CRD法施工隧道在不同开挖顺序下的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不同开挖顺序时的围岩位移、应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RD法对各分部施工工序影响较大,且各分部对拱顶下沉的影响程度从大至小依次为1部、2部、3部和4部;隧道内侧围岩压力大于外侧,钢支撑内力均为压应力,且拱腰位置轴力大于其它部位。比较隧道开挖变形的差异以及结构的受力特点,结合数值分析结果,得出了山体外侧先开挖方案无论在围岩变形还是隧道结构受力方面相比于山体外侧后开挖都较小,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因此,合理的施工工序应该是先进行山体外侧开挖并施作初期支护,然后再在山体内侧开挖施工。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iangcun Tunnel by CRD method,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points and internal force test elements are set up in this paper. Th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structural internal for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nnel constructed by CRD method are analyzed. The excavation process of tunnel constructed by CRD method under different excavation sequence is simulated numerically, and the displacement and stress change of surrounding rock under different excavation sequence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D method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onstruction procedure of different sections.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each segment on the dome subsidence is one part, two parts, three parts and four parts, the inner wall rock pressure of tunnel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outside part, and the internal force of steel braces is compressive stress. The axial force in the arch waist position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other parts. The difference of tunnel excavation deformation and the stres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ucture are compared, and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analysis are combin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irst excavation scheme for the outside of the mountain body is smaller than that for the rear excavation of the mountain body in terms of th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stress of tunnel structure, and the safety factor is relatively high. Th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procedure should be excavation outside the mountain body and initial support, and then excavation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mountain body.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1378514) 昆明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4-01-A-G-02-3049)
【分类号】:U45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莉;;隧道施工由CRD改为CD工法衬砌结构内力及变位分析[J];地质与勘探;2007年02期
2 许文锋;张峰;陈建平;;大跨度黄土隧道CRD法优化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3 徐望国;石熊;陈晓斌;;浅埋隧道施工围岩变形及结构内力监测分析[J];矿业工程研究;2010年04期
4 王渭明;黄明琦;吴克新;;厦门翔安海底隧道CRD法施工数值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5 郭春;俞尚宇;王明年;;CRD法开挖对海底隧道结构内力及安全系数影响[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年01期
6 刘光唯;丁志亮;;高速铁路超大断面隧道CRD施工技术[J];铁道建筑;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富中;贺少辉;李承辉;陈新栋;张耘获;;热力隧道在非降水施工中的力学特性监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董淑乾;魏云杰;朱剑;;公路偏压隧道开挖及支护的数值模拟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徐林生;;东门关隧道出口新奥法施工监控量测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王伟;杨转运;易丽云;刘会;;浅埋偏压隧道口的软弱围岩综合加固处治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5 陈宇;陶成富;张庆贺;;大跨度双连拱隧道不同开挖量测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4期
6 张莉;;隧道施工由CRD改为CD工法衬砌结构内力及变位分析[J];地质与勘探;2007年02期
7 赵峰;;山岭隧道软弱围岩变形机理分析与处治对策[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8 魏龙海;王明年;陈炜韬;张建国;;施工工法在翔安海底隧道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2009年10期
9 柳墩利;;浅埋偏压段大断面隧道施工方案及施工工序优化[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10 张向东;盛超;王学军;;庙岭隧道基于时空效应的围岩稳定性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炜韬;王明年;魏龙海;张磊;;大断面海底隧道在不同施工工法下的力学行为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高文学;魏鹏巍;李志星;邓洪亮;颜鹏程;侯炳晖;;浅埋隧道施工过程数值模拟与监控分析[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钦;王育奎;周希茂;孙彩霞;;特长公路隧道位移监控量测数据的回归分析[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4 赵静波;;基于Hoek-Brown准则的开挖台阶长度力学特性研究[A];2014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八届年会优秀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郑纲;煤矿底板突水机理与底板突水实时监测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2 石祥锋;岩溶区桩基荷载下隐伏溶洞顶板稳定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5年
3 叶四桥;隧道洞口段落石灾害研究与防治[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黄明琦;软弱地层大断面(厦门)海底隧道施工稳定性控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5 岳健;浅埋暗挖法修建水下小净距软岩隧道的力学行为和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6 叶朝良;黄土隧道施工地表裂缝形成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熊;VI级围岩浅埋大跨度偏压隧道稳定性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2 方俊;隧道洞口段施工弹塑性数值模拟及变形监测的数据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3 陈宇;大跨度双连拱隧道施工方法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4 陶成富;公路连拱隧道监控量测与施工力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敖亮;大断面浅埋土质隧道力学行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6 熊建军;殿会坪连拱隧道半路半隧与半明半暗结构力学特征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闫超平;下穿地下管线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刘晓敏;山区大路度偏压隧道软弱围岩移动变形力学效应分析[D];河北大学;2010年
9 赵明;小净距盾构隧道施工力学效应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10 公铭;数值方法确定海底隧道岩石覆盖厚度的判别准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振东,李辉,王健;地铁隧道支护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J];地下空间;2004年01期
2 刘元雪;蒋树屏;赵尚毅;;浅埋黄土连拱隧道施工方案优化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3 王梦恕;我国地下铁道施工方法综述与展望[J];地下空间;1998年02期
4 齐震明;李鹏飞;;地铁区间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的控制标准[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 郭衍敬;张明聚;张斌;;海底隧道穿越风化深槽施工方案[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6 梅连友,马平平;对边测量的精度探讨[J];测绘工程;2000年04期
7 王霆;刘维宁;罗富荣;李兴高;;地铁区间浅埋暗挖施工的地表沉降特征[J];都市快轨交通;2009年06期
8 徐林生,孙钧,蒋树屏;洋碰隧道CRD工法施工过程的动态仿真数值模拟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1年01期
9 李红;宫必宁;陈琰;;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边坡失稳判据[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10 曾小清,曹志远;半解析数值法在地铁工程双线隧道分析中的应用[J];工程力学;1998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蒋正华;城市地铁区间隧道开挖的地表沉降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武海光;穿越既有铁路的软弱围岩双线隧道施工技术[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俞尚宇;厦门东通道大断面海底隧道陆域段施工安全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建国;王明年;俞尚宇;;厦门东通道CRD法施工段中隔壁变形分析[J];隧道建设;2007年04期
2 俞尚宇;刘大刚;;大断面海底隧道CRD法施工控制基准研究[J];四川建筑;2009年S1期
3 黄明琦;付贤伦;李云超;;大断面海底隧道软弱地层CRD法施工稳定性控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4 贾枝喜;秦德进;张东青;;石太铁路客运专线李虎坪隧道CRD法施工技术[J];铁道工程学报;2007年S1期
5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贾枝喜;秦德进;张东青;;石太铁路客运专线李虎坪隧道CRD法施工技术[A];客运专线工程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本文编号:1665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665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