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级配分形与动稳定度的关系
本文选题:道路工程 切入点:橡胶沥青混合料 出处:《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摘要】:为了研究掺加橡胶颗粒的沥青混合料级配分形特征及其与高温性能的关系,采用分形理论计算了掺加橡胶颗粒的AC-16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分形维数D;根据车辙试验结果,建立了其与动稳定度之间的回归关系;通过进一步计算二重分形维数,回归得到了粗、细集料分形维数与动稳定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集料分形维数与动稳定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且粗集料分形维数对高温稳定性影响较大;要满足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大于800次/mm的要求,整体集料分形维数不宜大于2.53,粗集料分形维数不宜大于2.66。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asphalt mixture gradation with rubber particl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high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aggregate gradation of AC-16 asphalt mixture mixed with rubber particles was calculated by fractal theory, and the result of rutting test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aggregate gradation of AC-16 asphalt mixture. The regression relation between it and the dynamic stability is established, and by further calculating the double fractal dimension, the rough regression is obta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ctal dimension of fine aggregate and dynamic st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good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aggregate and dynamic stability of rubber particle asphalt mixture, and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coarse aggregat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at high temperatur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ynamic stability of asphalt mixture greater than 800 times / mm,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aggregate should not be greater than 2.53 and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coarse aggregate should not be greater than 2.66.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商洛市交通设计院;
【基金】: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14-04K)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曹卫东,陈旭,吕伟民;简述国内外低噪声沥青路面研究状况[J];石油沥青;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明星;连续级配橡胶颗粒沥青路面降噪特性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杰;;彩色半柔性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石油沥青;2006年06期
2 赵紫贵;高辉;;环氧沥青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J];石油沥青;2008年02期
3 李秋忠;王波;刘明;;微表处稀浆混合料试验方法研究[J];石油沥青;2008年02期
4 刘志生;李荫国;寇恩龙;;微表处矿料级配范围及集料质量要求的探讨[J];石油沥青;2008年03期
5 王海有;朱东辉;傅清亮;薛秋香;;MS-6型微表处集料级配范围及最佳沥青用量范围[J];石油沥青;2010年02期
6 周国强;;布敦岩沥青及混合料路用性能的试验和研究[J];石油沥青;2011年04期
7 郭汉超;;超薄磨耗层在连霍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工程中的应用[J];石油沥青;2011年05期
8 宋世谦,徐立克,辛宏玉;分形几何在混凝土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前景[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李萃斌;苏达根;张京锋;;脱硫灰与石灰石粉复合制备沥青填料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冯文阁;;公路沥青面层碎石加工标准化工艺初探[J];青海交通科技;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代印松;;浅谈水泥稳定碎石生产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伟;秦鸿根;;分形理论在混凝土研究中的应用[A];2009'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与管理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平利;赵佃强;;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新思路[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4 叱干春旺;许志鸿;杨瑞华;张超;;沥青混合料集料级配的分形特征[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5 孙雪龙;凌晨;;集料压碎值指标探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扈惠敏;李德章;柳炳康;朱朝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集料工程性质研究[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付佳丽;扈惠敏;柳炳康;;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料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朱晶;;密实型低噪声橡胶沥青路面降噪机理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窦占双;崔勇;陈俊夺;;浅谈大粒径沥青碎石混合料LSM-30施工质量控制[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10 陈俊夺;窦占双;崔勇;;浅谈沥青马蹄脂混凝土SMA-13配合比设计[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玉;纳米蒙脱土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老化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石建光;再生骨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D];上海大学;2011年
3 李振霞;沥青路面复合基层结构与材料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4 黄琪;沥青路面施工过程质量评价与支付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段跃华;基于X-ray CT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基础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薛文;基于全寿命理论的海工混凝土耐久性优化设计[D];浙江大学;2011年
7 吴国雄;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机理及破坏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8 宋立杰;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特性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刘小明;导电沥青混凝土的机敏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张厚记;沥青路面的矿物组分阻燃机理与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卫东,陈旭,吕伟民;简述国内外低噪声沥青路面研究状况[J];石油沥青;2005年01期
2 卢铁瑞;道路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J];石油沥青;1998年01期
3 管迪华;李梅;;不同宽度轮辋对轮胎静刚度特性影响的试验分析[J];汽车技术;2007年01期
4 刘彦林,牛增永,胡达平;沥青混凝土低噪声路面技术研究[J];市政技术;2004年03期
5 李立寒;曹林涛;郭亚兵;罗方艳;;初始空隙率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6 曹卫东;葛剑敏;周海生;吕伟民;;骨架密实型降噪路面的试验研究及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8期
7 董旭峰;葛剑敏;王佐民;;密实型低噪声沥青路面振动特性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8期
8 黄继成;黄彭;;沥青混合料集料分形和性状相关性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2期
9 黄继成;黄彭;;沥青混合料集料分维数值和矿料间隙率的关系[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11期
10 隋文峰;;高速公路噪声的综合治理[J];山东林业科技;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旭东,何兆益;沥青砼动稳定度和相对变形指标的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周烨;;浅谈动稳定度车辙试件制作方法[J];北方交通;2008年09期
3 张晓燕;;山西省重载沥青路面车辙动稳定度技术指标研究[J];中外公路;2008年03期
4 郑传峰;马新;;车辙动稳定度适用范围及纠偏方法试验研究[J];公路工程;2009年04期
5 李巧生;任安;顾强康;蔡良才;;沥青混凝土用于简易机场道面的动稳定度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08年04期
6 刘才龙;;简析改性剂对沥青混合料不同时间的动稳定度的影响[J];工程与建设;2010年03期
7 郑传峰;王磊;许雅智;;采用全程动稳定度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李凌林;黄晓明;李昶;;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控制在山区公路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9 林天源;;全厚度车辙试验动稳定度计算方法研究[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10 罗萍;;50号沥青AC-25混合料动稳定度标准[J];公路工程;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金喜;藤原忠司;;室内单、双层车辙试验及其对道路结构的评价[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精雕细琢出精品[N];黑龙江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陈晓光 通讯员 姜久明;合力构筑龙江西部路网[N];中国交通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广;沥青面层结构动稳定度与层位动稳定度的关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693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669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