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黄坪大桥加固技术及静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3 07:04

  本文选题:箱型拱桥 切入点:病害分析 出处:《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我国的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多建于上世纪60~90年代,距今已有数十年历史桥梁受外界荷载、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在使用过程中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其结构功能和承载力均会下降。因此,既有桥梁的病害、损伤调查,并及时加固有病害的桥梁显得尤为重要,对桥梁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对某既有钢筋混凝土箱形拱桥的加固设计和静载试验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对既有桥梁损伤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和技术状况评定并结合数值模拟研究确定合理的加固方案,实施加固措施,并对加固后桥梁进行荷载试验检测,以确定加固方案的有效性。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1.通过大量的实桥调研和资料收集,归纳总结了钢筋混凝土桥梁的病害、损伤类型,并分析其损伤机理和影响因素以及对桥梁结构的影响;总结钢筋混凝土拱桥的一般加固方法和承载能力评定方法,阐述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2.论文以黄坪大桥加固工程作为研究背景,通过对该桥进行整体外观检查,了解桥梁的病害情况,分析损伤因素,并依据规范进行技术状况综合评定。依据评定结论,建立全桥有限元计算模型,并拟定了多种加固方案,分析计算不同方案的优劣,比选出最适合该桥的方案,最后进行加固设计并实施加固工程。3.对加固后的钢筋混凝土桥梁进行承载能力和工作性能评定,首先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内力计算,确定静载试验的测试截面,选取最不利工况对桥梁进行荷载实验,并通过有限元进行静载模拟,比较静载实测值和有限元模拟值,对加固后桥梁的承载能力和工作性能进行评定,以评价其加固效果。
[Abstract]:Most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box arch bridges in China were built in the 1960s and 1990s. The bridges have been affected by external loads,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factors for decades, which will cause damage to different degrees in the process of use.Its structure function and bearing capacity will decrease.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nvestigate the damage and disease of the existing bridges and to strengthen the damaged bridges in tim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bridges.In this paper, the reinforcement design and static load test of an existing reinforced concrete box arch bridge a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Firstly, the damage of the existing bridge is inspected.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of inspection results and technical conditions and combined with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the reasonable reinforcement scheme was determined, the reinforcement measures were implemented, and the load test was carried out on the strengthened bridge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einforcement scheme.The thesis mainly carries on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of work: 1.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real bridge investigation and data collection, summarized the disease, damage typ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ridge, and analyzed its damage mechanism, influence factors and influence on bridge structur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general reinforcement method and load capacity assessment method of reinforced concrete arch bridge, and expound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This paper takes the strengthening project of Huangping Bridge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hrough the inspection of the whole appearance of the bridge, understand the disease situation of the bridge, analyze the damage factors, and carry o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technical condition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ation.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conclusion, the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model of the whole bridge is established, and various reinforcement schemes are drawn up.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ifferent schemes are analyzed and calculated. The best scheme for the bridge is selected. Finally, the reinforcement design is carried out and the reinforcement engineering is carried out.To evaluate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working performa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ridge after reinforcement, the internal force is calculated by using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the test section of static load test is determined, and the most unfavorable condition is selected to carry out load experiment on the bridge.The static load simulation is carried out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static load measured value and the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value are compared to evaluate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working performance of the strengthened bridge in order to evaluate its strengthening effe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U445.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金权;朱士峰;苏汉寿;林礼;;对建筑物鉴定与加固的实践体会[J];福建建筑;2012年01期

2 刘延春,周敏;旧房加固设计方法的探讨[J];上海建设科技;1999年06期

3 李春全;山丹县医院住宅楼加固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0年04期

4 颜俊雄;小型圆库的加固设计与施工[J];水泥工程;2000年06期

5 李瑞礼,宋滨;某近代保护建筑加固设计与探讨[J];建筑结构;2001年11期

6 姚志刚,刘和清;合肥化工厂电石车间加固设计[J];当代建设;2002年03期

7 唐青;兰州市某综合楼加固设计若干问题的处理[J];甘肃科技;2002年Z1期

8 卜良桃,毛晶晶;长沙市天主教主教府检测鉴定及加固设计[J];中外建筑;2004年03期

9 吴丙华;某大型超市的加固与检测[J];安徽建筑;2004年04期

10 李黎;银峰大厦改建工程中的加固设计[J];上海建设科技;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祥红;;广西某商住楼加固设计[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郑开平;宋靖勤;;佛山某烂尾楼的改建及加固设计[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永维;;地震灾后建筑的鉴定与加固[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4 杨威;文善平;;某商业综合体加固设计的成本优化[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5 王永红;陈伟松;周宜峰;;某高层烂尾楼的改造加固设计[A];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勇;何旭燕;王岚;;深圳市核龙线塘径大桥加固设计[A];广东省公路学会桥梁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4年

7 徐志勇;;三多齐大桥加固方法与体会[A];广东省公路学会道路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8 韩东海;蒋世林;郭建军;;日照某框支商住楼整体加固设计[A];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颖;文元;胡玉海;;某保护建筑的加固改造设计[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10 盛棋楸;张海婷;强国平;;共同沟加固设计的计算与分析[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郝寅祥;“加拿大原住民的杰作:加拿大文明博物馆珍藏展”支撑加固设计的启示[N];中国文物报;2008年

2 记者 王东;力争10月份全部完成当年加固改造任务[N];秦皇岛日报;2010年

3 记者 马小丽 实习生 李慧敏;我市拟撤并265所中小学校[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0年

4 陈润琪 小刘;全面加固校舍 确保安全投运[N];江阴日报;2010年

5 驻甘肃记者 郭冠军;甘肃舟曲民房维修加固设计提前完工[N];中华建筑报;2010年

6 记者 王端鹏;济南将斥资17.5亿加固重建校舍[N];济南日报;2010年

7 商艳凯邋记者 李丽;我首套震后房屋加固图集问世[N];科技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公共建筑须采用新技术加固[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8年

9 严斌;灾后加固房屋抗震烈度要达8度[N];成都日报;2008年

10 王春云 实习记者 梁耀予;河清镇把好建房质量安全关[N];绵阳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昌兵;基于FPGA的数字太敏SoC抗SEU加固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程实;装配式多肋梁桥加固设计中的均衡增效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3 余承东;基于特种平板显示低温加固及夜视兼容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4 邓君承;江西省潦河灌区解放闸坝加固方案设计与研究[D];南昌大学;2017年

5 罗昌泰;高堆细粒尾矿危库稳定性分析及其应急加固措施[D];南昌大学;2016年

6 王朋国;钢筋混凝土双曲冷却塔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及加固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7 李路希;国道212线广元嘉陵江三号桥危桥管理、检测及维修加固[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8 鲁力;黄坪大桥加固技术及静载试验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9 王明焱;某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沟桥检测与加固方案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10 郭帅;民用建筑检测鉴定评级及加固设计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04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704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4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