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远场剪切波作用下深埋矩形隧洞地震响应解析解

发布时间:2018-04-04 00:23

  本文选题:隧道工程 切入点:矩形隧洞 出处:《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年08期


【摘要】:既有理论针对土体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地震响应研究一直集中在圆形隧洞截面,而就矩形隧洞的分析往往会增加动力计算的复杂性。基于拟静力法,采用复变函数理论和保角变换方法,推导获得远场剪切波作用下深埋矩形隧洞的地震响应解析解。该复变函数解答考虑了土体与隧洞间相互作用的剪应力和法向正应力,并针对保角转化函数引入修正系数,提高了在复平面转化时矩形隧洞截面表示函数的计算精度。结合数值模型验证解析方法的正确性,并对矩形隧洞归一化位移比和土体应力场变化进行参数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引入修正系数,使得解析解精度得到一定提高,与数值模拟解答更为接近。矩形隧洞归一化位移比值随着隧洞衬砌与土体的相对刚度比值增大而减小,而随着截面尺寸比率的增大而增大。在矩形隧洞截面尺寸的比率和相对刚度比值一定的情况下,矩形隧洞的归一化位移比随着土体泊松比的减小而增大。当截面尺寸比率为1时(正方形隧洞),土体泊松比的变化对于隧洞归一化位移比值影响较小。矩形隧洞周围土体应力随着土体泊松比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土体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减小,而随着衬砌剪切模量的增大而减小。
[Abstract]:Based on the quasi - static method ,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deep - buried rectangular tunnel under the action of long - field shear wave is deduced . The normalized displacement ratio of the rectangular tunnel i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ross - sectional dimension ratio .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国土资源部丘陵山地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上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ZR1429400)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SKLGP2015K015) 国土资源部丘陵山地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课题(2015k005)~~
【分类号】:U452.2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媛媛;林江莉;尹光福;;剪切波成像中剪切波速度变化规律[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年S1期

2 张宝山;;再谈检层法测定地基土剪切波速度震源的处理和层间速度的计算方法[J];工程勘察;1980年04期

3 王忠建;卢永友;;剪切波作用下土一结构体系的耦合响应[J];佛山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4 王忠建,卢永友;剪切波作用下土一结构体系的耦合响应[J];佛山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5 杨健,万志清;覆盖土层对地震剪切波的放大与吸收作用[J];岩土工程学报;1995年01期

6 黄衍农;;剪切波测定技术和系统[J];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86年04期

7 王恩福,,凌宏,张国宏,赵国存;剪切波速度测量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J];东北地震研究;1994年04期

8 郑善同;建筑物基础的地震性状[J];工程抗震;1978年03期

9 ;CJ-84A型井下剪切波锤研制成功[J];工程勘察;1985年02期

10 高泉,刘南渊;深圳市开展建筑地基土剪切波速度测试的必要性及有关问题初探[J];广东土木与建筑;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原;李世愚;周蕙兰;;剪切波分裂的实验室观测[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高原;;剪切波分裂的时间变化:观测与实验证据[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高原;郑斯华;冯德益;;剪切波的多级次分裂模式[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4 董梅;高玉峰;陈宇卫;唐韵恒;;剪切波波速资料管理工作初探[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5 曹凤娟;高原;;郯庐断裂北带辽宁段剪切波分裂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希强;李清河;陈天长;;S波分裂中快、慢波识别方法及其运用[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7 王培德;郭金珍;;波形极相似的地震丛集中剪切波分裂的变化[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刘希强;周蕙兰;郑治真;沈萍;高原;杨选辉;李红;马延路;;剪切波分裂的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高原;Stuart Crampin;;剪切波分裂与地震预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高原;郑斯华;;剪切波分裂相关函数分析法[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莎;利用剪切波分裂方法研究玉树和冰岛地区各向异性[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

2 戴志阳;西太平洋下地幔D”层的地震波速度各向异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石玉涛;南北地震带南段地震各向异性与介质各向异性特征数值模拟初步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云逸;低剂量CT图像的质量改善算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高振洋;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弹性模量的可靠性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吴欣亮;基于剪切波变换的纹理分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王敏;BI-RADS分类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乳腺3、4类结节的鉴别诊断[D];郑州大学;2015年

5 刘庚;秦岭造山带和云贵高原东南缘地壳剪切波分裂[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5年

6 徐荣;基于剪切波变换的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6年

7 孟令飞;云南糯扎渡水库蓄水前后地震活动和剪切波分裂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8 鲍子文;天山构造带地壳剪切波分裂与地震重新定位[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6年

9 管永林;基于地震波干涉的结构动力特性识别及反应预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10 柴昱洲;分数阶M带小波及剪切波域的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07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707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6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