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的钢纤维混凝土耐磨性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4 18:36

  本文选题:道路工程 切入点:钢纤维混凝土 出处:《公路交通科技》2015年07期


【摘要】:针对钢纤维水泥混凝土路面磨损的问题,通过使用Design Expert 7.0软件的响应面分析法分析钢纤维长径比、钢纤维体积掺入率和水胶比对钢纤维混凝土耐磨性的影响,建立钢纤维混凝土耐磨性试验模型并进行最优化预测,对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失拟项差异不显著,试验数据与模型相关的情况显著,模型可信;复相关系数表明该模型模拟出的理论磨损量与实际试验近似度的差异性小,拟合较好;通过求解模型最优化结果可知钢纤维混凝土在耐磨性最好时的钢纤维长径比、钢纤维掺入率以及水胶比的情况,并且试验值与理论预测相差不大,说明使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理论分析可以契合钢纤维混凝土磨损的实际情况。
[Abstract]:Aiming at the wear problem of steel fiber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the effects of steel fiber aspect ratio, steel fiber volume incorporation rate and water / binder ratio on wear resistance of steel fiber concrete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method of Design Expert 7.0 software.The wear resistance test model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SFRC)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optimum prediction was carried out.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variance analysis of the model were carried ou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odel and the model,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model and the model is credible, and the complex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shows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wear quantity simulated by the model and the experimental approximation is small and the fitting is better.The results of model optimization show that the steel fiber aspect ratio, steel fiber incorporation rate and water-binder ratio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have the best wear resistance, and the experimental value is not different from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It is shown that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using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method can fit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wear.
【作者单位】: 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分类号】:U41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柄楠;傅吉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苯与乙烯的烷基化反应[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年02期

2 吕天配;傅吉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乙苯-乙醇烷基化合成对二乙苯工艺的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年11期

3 王科;汪莎莎;;细观参数对骨架嵌挤水泥混凝土28d强度的影响[J];河北交通科技;2010年02期

4 田林;王龙;王德印;;粉煤灰级配碎石的施工和易性及其评价指标[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5 扈惠敏;孙业香;;再生集料水稳碎石配合比设计与强度规律的试验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张李黎;柳炳康;胡波;;再生混凝土抗渗性试验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7 胡波;柳炳康;张李黎;;再生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测试与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8期

8 王攀;于宏兵;王璐;庄源益;;活性炭固载三氯化铁催化蔗糖产乙酰丙酸[J];化工进展;2009年05期

9 田颖;王学魁;高毅颖;徐红彬;沙作良;张懿;;响应面法优化钡盐转化法重铬酸钠的制备工艺[J];化工进展;2011年11期

10 王国建;王宜龙;;钢结构防火涂料配方的响应面法优化[J];化工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强;CFRP-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秉国;弱吸波物料的微波煅烧新工艺及理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增智;道路水泥混凝土耐久性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易志坚;路面层间破坏分析与设置隔离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新结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姚爱玲;以矿渣为主要组分的道路基层与面层专用水泥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秦玉灵;基于响应面建模和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尹海蛟;果蔬采后温度激化处理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雷鹰;微波强化还原低品位钛精矿新工艺及理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9 石明生;高聚物注桨材料特性与堤坝定向劈裂注桨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宋凯;汽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秋义,樊红,,赵景海;钢纤维混凝土用水量计算公式[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2 张晖;响应面法分析卫生填埋渗滤液的Fenton处理过程[J];环境科学;2003年04期

3 邓宗才;李建辉;刘国栋;;混杂粗纤维增强混凝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6年08期

4 郑文忠;李莉;;活性粉末混凝土配制及其配合比计算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李建辉;邓宗才;张建军;刘春国;王现卫;牛翠兵;王作虎;;异型塑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抗弯韧性[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5年06期

6 赵顺波;钱晓军;陈记豪;贺瑞春;;粗骨料对钢纤维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6年05期

7 覃维祖;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与高性能混凝土[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5年02期

8 刘长虹,陈虬,吕震宙,郑长卿;复杂结构系统失效模式的响应面法[J];机械强度;2000年01期

9 李长永;赵顺波;钱晓军;;砂率对剪切型钢纤维增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07年02期

10 陈慧;张西强;;RPC的工程应用价值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四维,蔡敏;纤维混凝土的损伤理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2 么兰,董立波;浅谈纤维混凝土在施工中的增强机理[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0年04期

3 张小辉,何天淳,宋万明;钢纤维混凝土的弯曲疲劳损伤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王端昌;高强泵送钢纤维混凝土的试验研究与施工应用[J];山西建材;2000年02期

5 卢兴江,钱春;化学短纤维混凝土的电镜测试研究[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董振英,李庆斌,王光纶,潘家铮;钢纤维混凝土轴拉应力应变特性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2年05期

7 翁志峰,黎志强;杜拉纤维混凝土的应用[J];广西土木建筑;2002年S1期

8 覃青军;钢纤维混凝土在刚性屋面中的应用[J];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9 王璋水;机场与公路钢纤维混凝土弯拉疲劳方程分析[J];河南科学;2002年06期

10 严安,吴科如;高掺量钢纤维混凝土表面损伤特征的定量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兆会;;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及其应用[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宋二银;孙岩;戚劲松;;纤维混凝土的性能及应用[A];现代建设工程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程学会;石伏娅;;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及其应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4 赵国藩;;序言[A];全国第五届纤维水泥与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5 高坚新;陆大坪;张洪良;;聚合物钢纤维混凝土的研究[A];全国第五届纤维水泥与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6 王玉棠;赵荣明;柳志强;于明;刘旭晨;;泵送杜拉纤维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A];混凝土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与混凝土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年

7 杨志刚;黄达;陈应波;卢哲安;;上下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疲劳方程研究[A];HPC2002第四届全国高性能混凝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姚立宁;张妃二;郭仁俊;黄金;陈湘新;;中空柔性纤维混凝土动力耗散研究[A];第二届全国土木工程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曲福来;王冠月;韩嵘;赵顺波;;钢纤维混凝土轴心受拉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研究[A];先进纤维混凝土 试验·理论·实践——第十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张联洲;刘卫东;杨小凤;;钢纤维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A];第八次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记者 胡春明;纤维混凝土:为市政工程的耐久性助力[N];中国建设报;2009年

2 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 王璋水;纤维混凝土研究应用现状与前景(之二)[N];中国建材报;2007年

3 王建樊;纤维混凝土研究应用现状与前景(之一)[N];中国建材报;2007年

4 陈进周;纤维水泥与纤维混凝土会议召开[N];中国建设报;2002年

5 王颖;钢纤砼势头紧逼钢筋砼[N];建筑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郭艳华;钢纤维混凝土增韧性能研究及韧性特征在地下结构计算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曲嘉;钢纤维混凝土劈拉强度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洪雷;石墨水泥砂浆注浆钢纤维混凝土智能性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程红强;纤维混凝土与老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范小春;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基本性能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曹吉星;钢纤维混凝土的动态本构模型及其有限元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邱继生;钢纤维混凝土密肋复合楼盖体系计算理论及受力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杨少伟;新型混凝土组合防护层的抗侵彻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吕雁;玻璃纤维混凝土弯曲疲劳性能及累积损伤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成江;层布式混杂纤维混凝土的疲劳损伤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张红州;纤维混凝土界面性能及纤维作用机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3 陈湘新;柔性纤维混凝土动力耗散的机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4 孙莹莹;纤维混凝土大变形阻尼性能的试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5 赵雪峰;钢纤维混凝土在机床床身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孙树章;钢纤维混凝土中应力传递细观力学机理的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7 宋名海;层布式混杂纤维混凝土抗弯拉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于海霞;钢纤维混凝土基本性能及市政构件应用试验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6年

9 袁豪庭;泵送钢纤维混凝土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10 苑辉;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韧性计算公式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11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711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7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