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拌及温拌再生SMA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分析
本文选题:热拌及温拌再生SMA沥青混合料 + RAP ; 参考:《建筑材料学报》2015年06期
【摘要】:设计了RAP质量分数分别为0%,20%,30%的6种热拌及温拌再生SMA沥青混合料,并对其进行四点梁弯曲疲劳试验,采用耗散能法分析了RAP掺量、拌和方式对热拌及温拌再生SMA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拌及温拌再生SMA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与累积耗散能的关系不会随RAP掺量、拌和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疲劳寿命与累积耗散能在双对数坐标下,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同时,还发现了热拌及温拌再生SMA沥青混合料的累积耗散能与RAP掺量、拌和方式之间的变化规律.
[Abstract]:Six kinds of hot mix and warm mix recycled SMA bituminous mixtures with RAP content of 0% and 20% were designed, and the four point beam bending fatigu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he content of RAP was analyzed by dissipative energy method.Effect of mixing method on fatigue performance of Hot mix and warm mix recycled SMA Asphalt mixt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tigue life and cumulative dissipation energy of hot-mixed and warm-mixed SMA asphalt mixture does not change with the change of RAP content and mixing mode, and the fatigue life and cumulative dissipation energy are in logarithmic coordinates.All of them show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At the same time, the law of change between the cumulative dissipation energy of hot mix and warm mix SMA asphalt mixture and the amount of RAP and mixing mode are also found.
【作者单位】: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项目(PXM2013-014210-00016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8028)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闯;不同影响因素下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建华;;沥青胶浆对沥青混合料抗疲劳性能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年05期
2 陈鸿毅;严世祥;吴自强;;基于LKW-Ⅱ型沥青温拌剂的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年07期
3 黄春水;高丹盈;朱海堂;;加载频率对纤维沥青混凝土疲劳性能的影响[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4 邵德良;刘航;徐鹏;;复合改叫生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青海交通科技;2013年01期
5 严建新;;基于耗散能评价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J];市政技术;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丽华;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机理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张光海;北方滨海地区沥青路面损伤机理及使用寿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国峰;基于重载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2 叶永迪;沥青混合料弯拉疲劳损伤性能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3 范令;基于层位功能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刘成阁;新型热再生材料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胡瑞波;拉压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6 奚进;温拌再生SMA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7 王文娟;冻融—盐分侵蚀作用下沥青混凝土疲劳性能试验与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宜洛,支喜兰;AK、SMA、OGFC、SAC型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温学钧;杨群;;粗橡胶粒沥青玛蹄脂混合料SMA-R路面性能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年08期
3 孙亦纯;许志鸿;胡尚军;黎炬锋;;硬质沥青混凝土疲劳性能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7年09期
4 唐雪松,郑健龙,蒋持平;传统疲劳经验公式的损伤力学解释[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朱洪洲,黄晓明;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6 葛折圣,黄晓明,袁斌;沥青技术性能对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J];公路;2002年10期
7 彭波;粗骨架结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J];公路;2004年09期
8 沙庆林;SAC和其他粗集料断级配的矿料级配设计方法[J];公路;2005年01期
9 张倩,李艳丽,戴经梁;水对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影响的试验模拟研究[J];公路;2005年04期
10 谢晶;;不同纤维对SMA疲劳性能的影响[J];公路;2008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红全,王颖;改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措施[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3年02期
2 唐世红 ,赵福祥 ,孙兴平;浅谈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及设备[J];工程机械;2004年01期
3 君洁;21世纪的沥青混合料公路[J];交通世界;2004年04期
4 俊杰;欧洲沥青混合料的标准化[J];交通世界;2004年09期
5 李祝龙,丁小军,赵述曾,吴德平;沥青混合料应用中的环境保护[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6 Elk Richter,Willi Dietrich;复合式沥青混合料修复与筑路新设备[J];工程机械;2005年01期
7 王艳丽;;改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年02期
8 孙朝云;沙爱民;姚秋玲;张惠玲;;沥青混合料自动检测系统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04期
9 王颖;王永生;;浅析纤维对沥青混合料的作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6年04期
10 陈为成;张玉斌;;SMA沥青混合料在亳阜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交通标准化;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成功;;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应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邱峰涛;王哓建;郑鑫;;温拌沥青混合料概述[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3 袁晓宇;汤文辉;张若棋;;沥青混合料本构方程理论分析[A];第五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张成功;任立忠;;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探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圣枫;杨新华;陈传尧;;粒径和骨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流变行为的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蔡绪梅;王芳;;利用试验数据有效指导沥青混合料生产[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7 丁育青;刘海;汤文辉;冉宪文;;一种沥青混合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动态本构关系[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宋晓燕;李源渊;周卫峰;;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吴建昌;;热铺沥青混合料变异分析与控制[A];中国公路学会2002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2年
10 喻光华;喻荣华;黄善华;曾辉;;沥青混合料施工配筛[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继汇;壳牌在华推出沥青混合料业务[N];中国证券报;2008年
2 雨文;壳牌在华启动沥青混合料业务[N];中国建材报;2008年
3 记者 栗清振;壳牌在中国推出沥青混合料业务[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周中华;沥青混合料力学机理研究取得突破[N];中国交通报;2007年
5 马昭;两项研究成果国内领先[N];西安日报;2007年
6 李宝凡邋记者 王迪;沥青混合料再生修补车标准鞍山制定[N];鞍山日报 ;2007年
7 李铮;环保沥青混合料扮靓长安街[N];科技日报;2009年
8 项煜虹;长安街披上环保衣[N];大众科技报;2009年
9 郭少言 刘崭;西安公路院成功研制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车[N];中国交通报;2010年
10 首席记者 齐泽萍;我省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彪;考虑加载历史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王毅;沥青混合料细观疲劳机制与疲劳预估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王聪;基于CT技术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及最佳沥青用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4 侯明昊;水—温耦合作用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及防治措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张蕾;基于细观分析的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刘建勋;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吕得保;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苑苗苗;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的沥青混合料疲劳破坏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张鹏;沥青混合料水—温—光损伤特性及检测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10 周长红;沥青混合料非连续力学计算模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思宇;基于芯样性能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性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赵大勇;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沥青混合料紫外线老化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化高伟;抗紫外光添加剂对改善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对比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正道;大粒径透水性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适用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苏沛;基于离散元法的沥青混合料真空压实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张轲;沥青混合料松散破坏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宋静静;不同拌和类型沥青混合料能耗排放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杨茜;沥青路面用棉秸秆纤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金浩;抗车辙剂/新型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10 张东阳;沥青混合料粘弹性连续损伤疲劳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45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745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