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最小势能原理的加筋垫层与路堤桩土相互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4 17:10

  本文选题:桩承式路堤 + 加筋垫层 ; 参考:《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07期


【摘要】:桩承式加筋路堤由于涉及桩 桩间土 垫层 加筋体的相互作用问题而使其承载机理复杂,适用于分层土的简化计算方法尚需要深入研究。在广义桩 广义土物理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加筋垫层,考虑桩土荷载传递及加筋体拉伸产生的弹性势能,推导了整个系统的总势能方程,并将其离散化,建立了一个无约束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该数学模型以总势能方程作为目标函数,采用下降迭代算法求解总势能方程的最小值,可求得桩、土、垫层垂直方向上的变形。通过一个未加筋的算例对数学规划模型进行了验证,并结合某堆煤筒仓实际工程对该方法计算的加筋处理效果进行了讨论。
[Abstract]:The bearing mechanism of pile-supported reinforced embankment is complicated becaus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ile and pile, so the simplified calculation method for layered soil should be studied deeply.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physical model of pile and generalized soil, the reinforced cushion is introduced, and the total potential energy equation of the whole system is deduced and discretized considering the load transfer of pile and soil and the elastic potential energy generated by the stretching of reinforced body.An unconstrained nonlinear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model is established.In this mathematical model, the total potential energy equation is taken a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and the descent iteration algorithm is used to solve the minimum value of the total potential energy equation. The vertical deformation of pile, soil and cushion can be obtained.The 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model is verified by an unreinforced example, and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 calculated by this method is discus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engineering of a coal silo.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华东电力设计院;同济启明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274)
【分类号】:U416.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沈伟,池跃君,宋二祥;考虑桩、土、垫层协同作用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J];工程力学;2003年02期

2 马强;郑俊杰;张军;;考虑桩间土支撑的桩承式加筋路堤理论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楼晓明;孙晓锋;陈广;;大面积路堤荷载下带承台桩的荷载传递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02期

4 刘吉福;路堤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5 杨涛;路堤荷载下柔性悬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0年06期

6 傅景辉,宋二祥;刚性桩复合地基工作特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0年04期

7 陈仁朋,许峰,陈云敏,贾宁;软土地基上刚性桩—路堤共同作用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斌,叶观宝,徐超;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对比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2 王佳庆;邓安福;郑冰;;上部刚度影响的复合地基桩土分担特性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3 赖天文;;不同基础下夯实水泥土桩桩土应力比的试验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7期

4 赖天文;;路堤下水泥土挤密桩桩土应力比的试验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10期

5 刘苏弦;罗忠涛;;路堤荷载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研究[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2年01期

6 贾建华;王士杰;奚进泉;张毅;;储罐下碎石桩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数值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7 章定文;刘松玉;;路堤荷载下DJM-PVD复合地基固结特性数值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8 江璞;俞建霖;梁晓东;;柔性基础下刚性单桩复合地基性状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7年03期

9 李涛,洪宝宁,宋法宝;考虑过渡区影响的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有限元数值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10 左威龙;刘汉龙;;浆固碎石桩单桩轴向荷载传递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吉福;;路堤下复合地基“三等沉区模型”[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雷学文;陈凯杰;;桩-网复合地基承载及变形特性的有限元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俞建霖;朱普遍;刘红岩;龚晓南;;基础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性状的影响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邹会芳;朱恒涛;;静力压桩环境效应分析及控制措施的应用研究[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荆季东;;某工程的静力压桩环境效应分析及控制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6 丁继辉;孟艳杰;王维玉;徐成杰;;刚性芯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非线性数值分析[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9年

7 郑刚;闫澍旺;;地基处理[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蔡德钩;叶阳升;闫宏业;张千里;何华武;;高速铁路软土地基桩网结构加固技术及加筋网垫计算方法[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3分会场:软土路基工程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袁满;丁继辉;冯俊辉;张攀星;;同一场地上不同桩型复合地基的静力特性试验[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3年

10 李骞;李宁;任堂;雷光宇;;汶川地震紫坪铺进水塔的动态响应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3年)[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强小俊;桩承地基路堤荷载传递机理的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2 肖启航;高速铁路CFG桩复合地基的沉降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刘俊飞;铁路CFG桩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机理与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王宏祥;高寒湿地公路软基处理新方法与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魏芸;强夯碎石墩复合地基承载机理及固结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郭忠贤;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特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7 蔡德钩;加筋网垫在桩网结构路基中的计算方法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8 郑俊杰;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9 葛忻声;高层建筑刚性桩复合地基性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俞亚南;粉喷桩加固软土路基试验研究与沉降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莉;CFG桩复合地基反力系数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王会杰;基于变形控制的复合地基变刚度概念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姜燕;刚性桩复合地基褥垫层设置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李坚卿;柔性基础下桩体复合地基解析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冯伟强;公路筒桩复合地基数值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谭桂华;混凝土芯砂石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及受力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保坚;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分析与计算[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闫超;刚性桩复合地基水平荷载下三维数值分析[D];河南大学;2009年

9 张良;CFG桩复合地基在南阳地区的应用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10 方健;复合地基受力性状模拟分析与应用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宝和,周红,朱小林;深层平板静力载荷试验测定土的变形模量[J];工程勘察;2000年04期

2 周宏磊;张在明;;基床系数的试验方法与取值[J];工程勘察;2004年02期

3 池跃君,宋二祥,金淮,高文新;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1年04期

4 郑俊杰;陈保国;Sari W.Abusharar;王仙芝;;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7期

5 郑俊杰;张军;马强;蒲诃夫;;双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三维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饶为国,赵成刚;桩-网复合地基应力比分析与计算[J];土木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7 刘吉福;路堤下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4期

8 杨锡武,张永兴;山区公路高填方涵洞加筋桥减载方法及其设计理论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9期

9 阎明礼,,吴春林,杨军;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96年02期

10 白晓红,葛忻声,解秀娟;两种桩体材料复合地基性状的对比研究[J];岩土力学;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革;周志刚;;桩承式加筋垫层路堤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岳红平;;路堤下加筋垫层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分析[J];交通科技;2010年04期

3 郭弘;杨文礼;范永峰;周同和;郭院成;;“桩承-加筋垫层”路堤设计方法讨论[J];河南科学;2010年10期

4 徐林荣;彭巨为;;考虑加筋垫层作用的软基路堤临界高度确定方法初探[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8年03期

5 施有志;;加筋垫层改善地基变形的机理[J];浙江建筑;2006年11期

6 袁勇;鞠美丽;;土工织物加筋垫层在胜利油田老168进海路工程的应用[J];石油工程建设;2009年S1期

7 卢才金;;加筋垫层+刚性桩处治路堤下伏土洞的三维数值分析[J];公路交通技术;2013年05期

8 瞿剑钧,华勇清,李林福;土工格栅加筋垫层在航道驳岸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水运工程;2000年04期

9 范永丰;;高速公路加宽用预制管桩处理地基帽桩设计优化问题讨论[J];公路;2007年08期

10 熊宁;杨有海;刘钢;;路堤荷载下加筋垫层加固软土地基的有限元分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海清;唐洪祥;;关于有加筋垫层路堤在发生深层滑动破坏时整体稳定性计算方法探讨——胜利油田现场路堤足尺破坏试验[A];全国第六届土工合成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闫澍旺;王翠;于志强;;加筋垫层土工织物中应力现场测试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昆;桩承式加筋路堤中加筋垫层的工作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50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750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f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