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隧道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及模拟的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隧道工程 + 悬浮隧道 ; 参考:《中国公路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为了明确悬浮隧道在水下环境及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受力行为,以及承受冲击、地震等极端荷载时亟待研究解决的动力问题,首先综述了波流环境中悬浮隧道管体、锚索构件动力响应、振动稳定性分析与锚索疲劳损伤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比了几种锚索振动理论分析模型的差异;同时针对悬浮隧道在运营中可能面临的地震、极端波浪等偶然作用威胁,总结归纳了该方面结构振动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结果表明:现有的动力分析理论模型基本采用将隧道管体、锚索分开讨论或者对两者耦合振动系统简化处理的方法,而对考虑车辆移动荷载作为外部激励时相互耦合的动力研究几乎未见,因此有必要在流体-悬浮隧道-车辆系统耦合振动方面展开研究;由于地震、冲击荷载等偶然作用导致结构振动的计算模型不够精确及缺乏试验数据,有必要建立多种特殊荷载和灾害作用下的多尺度动力响应理论模型并开展试验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make clear the behavior of suspended tunnel under underwater environment and traffic load, and the dynamic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when subjected to extreme loads such as shock and earthquake, the pipe body of suspended tunnel in wave-current environment is first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dynamic response, vibration stability analysis and fatigue damage assessment of anchor cable members are compared, and the differences of several theoretical analysis models of cable vibration are compared. The recent progress of structural vibration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s summar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model of dynamic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unnel tube and cable separately or the simplification of the coupled vibration system.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been done on the coupling dynamics of vehicle moving load as external excitation, so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coupled vibration of fluid-suspension tunnel-vehicle system. 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structural vibration caused by accidental action such as impact load is not accurate enough and lack of experimental data.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multi-scale dynamic response model under special loads and disasters and to carry out experimental research.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9178,51541810)
【分类号】:U4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满生;葛斐;惠磊;洪友士;;水中悬浮隧道研究进展[J];中国公路学报;2007年04期
2 王广地;周晓军;高波;;水下悬浮隧道波流荷载分析研究[J];铁道建筑;2007年10期
3 麦继婷;关宝树;;悬浮隧道[J];隧道建设;2007年05期
4 吕国昌;;颠覆传统桥梁印象 千岛湖将建世界首座悬浮隧道[J];今日科技;2007年11期
5 马军庆;;水中悬浮隧道研究现状[J];中国港湾建设;2008年06期
6 王长春;;水中悬浮隧道方案可行性初探[J];北方交通;2008年02期
7 秦银刚;周生国;周晓军;;多跨悬浮隧道合理支撑间距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8 麦继婷;杨显成;关宝树;;悬浮隧道在波流作用下的响应分析[J];铁道学报;2008年02期
9 李剑;;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水中悬浮隧道风险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10 秦银刚;周生国;周晓军;;水中悬浮隧道合理支撑间距分析[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惠磊;葛斐;洪友士;;水中悬浮隧道在均匀来流作用下的动力响应[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2 秦银刚;周晓军;;波浪作用下悬浮隧道响应谱分析[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龙旭;葛斐;王雷;洪友士;;不同浮重比的水中悬浮隧道在波流载荷下的动力响应[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4 陆维;葛斐;王雷;龙旭;洪友士;;不同浮重比水中悬浮隧道动力特性的实验研究[A];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9年
5 肖剑;黄国君;;岸桥连接方式对水中悬浮隧道地震响应的影响[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7年
6 张文福;陈春磊;计静;刘迎春;;水中悬浮隧道动力特性的仿真分析[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7 田雪飞;;海洋内波和洋流作用下水中悬浮隧道的动力响应[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罗刚;周晓军;;基于APDL的悬浮隧道管段的可靠度分析[A];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董立万;上海对水中悬浮隧道进行可行性研究[N];中国海洋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广地;波流作用下悬浮隧道结构响应的数值分析及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秦银刚;洋流涡激作用下水中悬浮隧道稳定性的关键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麦继婷;波流作用下悬浮隧道的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孙胜男;悬浮隧道动力响应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晁春峰;悬浮隧道流固耦合动力响应分析及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干ng;水下悬浮隧道的空间分析与节段模型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祥金;悬浮隧道风险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杜凤;悬浮隧道水下工作环境动态演示系统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张科乾;悬浮隧道结构设计分析与健康监测[D];浙江大学;2011年
4 疏义广;深海悬浮隧道荷载组合及效应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5 何志;基于流固耦合的深海悬浮隧道悬浮动力响应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6 田雪飞;内波和海流联合作用下水中悬浮隧道动力响应及振动控制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7 邓荣荣;海湾悬浮隧道运营期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李满;地震作用下水中悬浮隧道管体的动力响应[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9 杨国彬;水下悬浮隧道缆索的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10 杨俊超;水下悬浮隧道管段结构分析与健康监测方案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80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780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