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突变理论的盾构下穿危旧房屋及河流段风险评价与控制方法研究
本文选题:安全管理工程 + 突变理论 ; 参考:《安全与环境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为了综合评价盾构下穿危旧房屋及河流段风险,结合软土土质特点,在对已有评价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风险评价普遍存在的问题,借鉴突变理论,确定盾构施工风险突变评价法步骤,将各因素归纳为工程地质、勘察设计施工、周边环境和水文地质四大指标,并对其进行分解,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利用突变理论对工程实例进行评价,得到该区间盾构施工风险等级为极高风险,评估的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工程的实际情况。基于风险评价结果,在盾构下穿过程,采取合理设定土压力、调节盾构推进速度和注浆压力等措施,实时动态监控地表沉降的变化和盾构施工关键参数,所得成果验证了突变理论风险评价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Abstract]: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risk of dangerous buildings and river sections under shield tunneling,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ft soil,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evaluation models, the catastrophe theory is used for reference in view of the common problems in risk assessment. The method of sudden risk assessment for shield tunneling construction is determined. The factors are classified into four indexes: engineering geology, survey and design construction,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hydrogeology, and the risk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grade standard are constructed by decomposing them. The catastrophe theory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engineering example, and it is obtained that the risk grade of shield tunneling in this section is extremely high, and the result of evaluation reflect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well.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risk assessment, in the process of shield tunneling, some measures, such as setting earth pressure reasonably, adjusting the speed of shield driving and grouting pressure, are adopted to dynamically monitor the change of ground subsidence and the key parameters of shield construction in real time. The results verify the practic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catastrophe theory risk evaluation.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8463)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2016JQ5091)
【分类号】:U455.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志敏;;盾构推进系统设计[J];隧道建设;2006年04期
2 李惠平;夏明耀;;盾构运动过程的数值分析[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3 贾连辉;陈馈;;盾构推进系统的设计与控制分析[J];建筑机械化;2009年02期
4 唐震华;;盾构曲线推进中的路径指使探讨[J];地下工程与隧道;1988年04期
5 徐永福;盾构推进引起地面变形的分析[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0年01期
6 李强,曾德顺;盾构千斤顶推力变化对地面变形的影响[J];地下空间;2002年01期
7 李强,曾德顺;盾构千斤顶推力变化对地面变形的影响[J];特种结构;2002年04期
8 何其平;盾构选型[J];建筑机械;2003年01期
9 杨乃刚;盾构机中的铰接装置[J];建筑机械;2003年04期
10 王启耀,郑永来,杨林德,凌宇峰;挤压式盾构施工对邻近隧道的影响分析[J];勘察科学技术;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磊;孙连;;基于盾构施工数据库的盾构动态设计数据分析方法研究[A];2011中国盾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沈斌;;“盾构之星软件”产品研究与开发技术综述——盾构姿态自动监测的原理与方法[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朱继文;;盾构隧道与下立交长距离叠交工程设计施工技术[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张志鹏;方江华;张智宏;;小半径隧道中盾构分体始发施工技术[A];2011中国盾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沈斌;;“盾构之星软件”研究与开发技术综述——盾构姿态自动监测的原理与方法[A];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朱合华;徐前卫;廖少明;傅德明;张冠军;;土体-盾构机器系统的相似理论研究[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方依文;李青林;王文治;郑仔弟;;盾构下穿城铁线施工技术[A];北京市政第一届地铁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龚国芳;胡国良;杨华勇;;盾构推进系统同步协调控制实验分析[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庄欠伟;龚国芳;杨华勇;;盾构机推进液压系统比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仿真[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潘国荣;徐然;陈晓龙;;盾构姿态可视化自动测量系统的开发与应用[A];数字测绘与GIS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媛 通讯员 焦绪;为了让盾构在老街“足下”穿行[N];建筑时报;2009年
2 通讯员 冯玉平;十八局集团四公司盾构施工创“天津速度”[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3 本报通讯员 刘健 高锐轩;“滴水不漏”穿越长湖[N];人民铁道;2009年
4 记者白秀喜 通讯员高锐轩 刘健;我国最长湖底盾构隧道贯通[N];中国建设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袁弘;宁愿地下苦 确保地面安[N];成都日报;2009年
6 盛芳 陆政 蔡耀放 徐列;中国技术登上世界之巅[N];建筑时报;2009年
7 陈关兴;多项世界第一的背后……[N];建筑时报;2009年
8 记者 陈怡 通讯员 陈烨;新工艺提高轨交建设速度近一倍[N];上海科技报;2011年
9 记者 陈汶鑫 通讯员 蔡耀放;85吨盾构“大刀盘”到位[N];解放日报;2007年
10 张奕 郭艺s,
本文编号:17983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798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