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叠合梁斜拉桥多维多点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分析
本文选题:叠合梁斜拉桥 + 虚拟激励法 ; 参考:《应用数学和力学》2017年01期
【摘要】:为研究地震动非平稳特性对大跨度叠合梁斜拉桥随机地震响应的影响,采用绝对位移求解的虚拟激励法在通用有限元软件中对某座叠合梁斜拉桥进行多维多点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绝对位移求解的虚拟激励法,能在通用有限元软件中高效地实现对大跨度叠合梁斜拉桥多维多点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分析;设计中假定地震动平稳性,得到的结果偏于保守;行波效应对大跨度叠合梁斜拉桥结构响应有显著影响,考虑行波效应对主塔塔顶位移和塔底内力是有利的,但应注意其对主梁跨中位移和内力的不利影响.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on-stationary ground motion on random seismic response of long-span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superimposed beams, The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point non-stationary random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a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superimposed beam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virtual excitation method of absolute displacement solution in the general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using the virtual excitation method to solve the absolute displacement, the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point non-stationary random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long-span composite girder cable-stayed bridge can be efficiently realized in the general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d the ground motion is assumed to be stationary in the design. The results obtained are conservative and the traveling wave effec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of long-span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superimposed beams. Considering the traveling wave effect, it is advantageous to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top of the main tower and the internal force of the tower bottom. However,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its adverse effects on the central displacement and internal force of the main beam.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394)~~
【分类号】:U442.55;U448.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智刚;叶见曙;邹黎琼;陈兴;;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变形灰关联分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07年02期
2 李钊;吴迪;;钢-砼叠合梁的施工技术之我见[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8期
3 揭敏;自由叠合梁中的弯矩计算[J];力学与实践;1995年04期
4 朱尔玉;使用荷载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裂缝控制[J];建筑结构;2000年01期
5 谢迪光,钟鸣;预应力叠合梁板结构在某工程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0年12期
6 Chun Wee Yap;Gin Boay Chai;;叠合梁屈曲的分析与数值研究[J];钢结构;2008年02期
7 文善任;宋伟香;龙小湖;;叠合梁的应力分布实验[J];山西建筑;2009年20期
8 杨云俊;薛伟辰;;钢筋混凝土T型叠合梁静力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9 万超;汪学谦;;大型有限元计算在叠合梁安装中的应用[J];建材世界;2010年01期
10 杨维国;许红叶;赵建昌;;新旧混凝土叠合梁考虑收缩徐变影响的当量荷载法[J];结构工程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海涛;亓路宽;;钢-砼叠合梁接合部受力特性分析[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2 洪锦;;钢箱—混凝土叠合梁设计探讨[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3 孙勇;刘福胜;何风亭;孙明霞;李永超;;体外预应力在混凝土叠合梁抗震加固中的应用研究[A];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黄菊华;钱应平;李厚民;;不同形式叠合梁的应力分析[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设计与传动学会、武汉机械设计与传动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8年
5 董长春;赵伟;;某匝道桥叠合梁与钢箱梁方案对比分析[A];钢结构工程研究(十)——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6 熊丹安;;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的抗剪性能研究[A];预应力混凝土现况与发展——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会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2年
7 孙勇;刘福胜;张耀军;;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变形与裂缝宽度计算方法[A];结构混凝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8 赵东松;;石家庄铁路编组站三场高架桥钢箱叠合梁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199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年
9 邓志恒;陆春阳;;钢筋砼连续叠合梁内力重分布及调幅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1996年
10 徐礼华;彭少民;丁仕苗;许成祥;;无腹筋钢纤维砼叠合梁抗剪性能试验研究[A];全国第五届纤维水泥与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冯梦琪;龙川大桥钢混叠合梁吊装完成[N];阳泉日报;2014年
2 冯梦琪;龙川大桥开始吊装[N];阳泉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圣本林;C型外包花纹钢—混凝土叠合梁纵向受剪性能试验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2 苗丹;双材料叠合梁的应力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3 李卫卫;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变形与裂缝的数值模拟[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2年
4 张彦林;钢—混凝土连续叠合梁桥裂缝宽度与控制技术的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5 孙勇;无黏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受力性能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曾垂军;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受弯性能及设计方法的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7 汤尚明;叠合梁加固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承载能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袁海梅;新型叠合梁的抗弯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9 王彤;永久模板与现浇混凝土叠合梁的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王庆余;橡胶集料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受弯性能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04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04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