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温度和湿度变化的钢-混组合连续梁桥徐变效应分析
本文选题:混凝土徐变 + 环境温度 ; 参考:《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7期
【摘要】:针对现有规范徐变模型中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未根据实际温度和湿度变化而取固定值的问题,通过研究桥梁实际变化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构建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变化函数,嵌入CEB-FIP 90徐变模型,建立考虑混凝土桥梁实际工作环境的温湿变化徐变模型,并通过试验数据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温度和湿度变化的徐变系数与试验值更吻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港珠澳大桥组合连续梁桥徐变效应分析,明确了成桥10 a间温度和湿度变化对组合连续梁桥的最大应力和长期变形的影响规律,温湿变化徐变模型计算的最大挠度比规范值大10%以上,这表明考虑温度和湿度变化计算徐变的必要性,为合理、可靠进行桥梁结构的徐变效应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are not fix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actual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the existing code creep model, the actual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f the bridge are studied. The change function of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in environment is constructed, and the creep model of CEB-FIP 90 is embedded in the creep model of concrete bridge. The creep model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hanges considering the actual working environment of concrete bridg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by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eep coefficient considering the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s in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 and the creep effect of the composite continuous girder bridge of HongKong-Zhuhai-Macao Bridge is analyz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n the maximum stress and long-term deformation of composite continuous beam bridge during 10 years is clarified. The maximum deflection calculated by the creep model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hanges is more than 10% larger than the standard value. This indicate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alculate creep by considering the vari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which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creep effect of bridge structure.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新教师类)资助项目(20120143120017)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CFB847) 中央高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4-IV-087)~~
【分类号】:U4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童代伟;钟建国;;现场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研究[J];公路;2008年02期
2 段永灿;孙维刚;赵瑞鹏;刘来君;;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温度场及温度徐变耦合效应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8期
3 吕朝锋;杨庆卫;陈伟球;;收缩徐变对钢-混凝土组合梁弯曲变形的影响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07期
4 卢亦焱;张学朋;唐志宇;;碳纤维布与钢板粘结复合材料徐变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1年09期
5 卫军;张萌;董荣珍;黄滢;;重载铁路桥梁服役性能评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2期
6 刘沐宇;袁卫国;刘伟方;卢志芳;;温湿变化对三塔结合梁斜拉桥徐变效应的影响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3年05期
7 杨奇涛;熊琛;张阳;向天宇;赵人达;;钢-混凝土组合梁收缩徐变行为分析研究[J];四川建筑;2012年03期
8 樊健生;聂建国;王浩;;考虑收缩、徐变及开裂影响的组合梁长期受力性能研究(Ⅰ)——试验及计算[J];土木工程学报;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育智;李乔;唐亮;罗刚林;;双索面斜拉桥主梁剪力滞效应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2 崔颖波;龚德华;贾山;赵人达;杨永清;向天宇;;预应力混凝土曲线连续刚构桥结构行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3 曾莉;雷霖;邹志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牛腿开裂及加固模型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6期
4 郭毅;文华斌;占玉林;;钢管混凝土组合格构柱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动力特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5 彭玉明;;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箱肋拱桥的计算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彭增刚;;关于消除公路桥预制板(梁)支座脱空问题的探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张运涛;;预应力T形梁产生变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8 郭东海;胡成;;连续箱梁施工控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9 肖玉德;;系杆拱桥的吊杆索力测试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张运涛;;非标准条件下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少伟;游日;;超大跨径变截面钢筋混凝土拱式渡槽抗震分析[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游日;胡少伟;;超大拱式变截面渡槽收缩徐变影响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3 郑愚;钟永刚;;对GFRP筋混凝土桥梁面板内压缩薄膜效应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卓;;旧桥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结构加固破坏荷载试验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吴刚;;纪念碑式桥墩造型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刘培贤;;浅谈卫河特大桥波形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施工方法[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7 吉增晖;;钢筋混凝土桁架桥梁受损修复技术初探[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8 王荣霞;郑刚;李建军;;预制倒T截面组合箱形梁的抗弯性能研究[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9 张s,
本文编号:18067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06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