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的深水桥梁减震性能
本文选题:深水桥梁 + 地震动 ; 参考:《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5期
【摘要】:以大跨深水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拉索减震体系.对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的不同激励地震动输入的实现方法做了阐述,对比常规体系和弱固定体系,研究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时深水桥梁拉索减震体系的减震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了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时,动水压力对深水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拉索减震支座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且其对地震动空间效应非常敏感;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时,动水压力对拉索减震体系、常规体系动力响应的影响较一致激励有所差异,且该差异随视波速、失相干系数及局部场地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Abstract]:Taking long span deep water continuous beam brid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able damping syste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realization method of different excitation ground motion input considering the spatial effect of ground motion is expounded.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system and weak fixed system, the seismic absorption effect of deep water bridge cable damping system considering the spatial effect of ground motion is studied.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dynamic pressure on seismic response of deep water bridges is discussed when the spatial effect of ground motion is taken into accou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ble bearing has good seismic absorption performance, and it is very sensitive to the spatial effect of ground motion, considering the spatial effect of ground motion, the dynamic water pressure is very sensitive to the cable damping system. The effect of dynamic response of conventional system is different than that of uniform excit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varies with the apparent wave velocity, the coefficient of incoherence and the local site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SLDRCE14-B-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8339,51278376,91315301) 江西省科技计划(20151BBG70064)
【分类号】:U442.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磊;张永亮;陈敦;;基于摩擦摆支座的深水高桩承台连续梁桥减隔震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6年02期
2 罗超;楼梦麟;桂国庆;;大跨度结构多点地震反应计算方法的比较[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3 李忠献;黄信;;行波效应对深水连续刚构桥地震响应的影响[J];工程力学;2013年03期
4 Cheung Pakchiu;;Seismic performance of cable-sliding friction bearing system for isolated bridge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12年02期
5 袁万城;王斌斌;;拉索减震支座的抗震性能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8期
6 江宜城;杨德喜;李黎;胡亮;;LRB隔震桥梁空间变异性地震随机响应分析[J];振动与冲击;2007年01期
7 高学奎;朱f^;;地震动水压力对深水桥墩的影响[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潘旦光,楼梦麟,范立础;多点输入下大跨度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研究现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10期
9 范立础,王君杰,陈玮;非一致地震激励下大跨度斜拉桥的响应特征[J];计算力学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俊迎;深水隔震桥梁的地震反应分析及抗震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强;曹志峰;陈彦北;卜继玲;陈忠海;;双球面减隔震支座等效摩擦系数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7年07期
2 袁万城;林曾;党新志;贾丽君;;考虑地震动空间效应的深水桥梁减震性能[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5期
3 何岸;潘亦苏;;基于不同动水压力计算方法的深水桥地震响应分析[J];四川建筑;2017年02期
4 颜东煌;董道福;陈常松;涂光亚;袁明;李炎;;考虑摩阻效应的大行程滑移支座非线性耦合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5 卢华喜;郑孝辉;周珍伟;;考虑动水压力作用影响的矩形深水桥墩地震响应分析[J];建筑技术;2017年03期
6 陈亚楠;;网架结构的动力响应及有限元仿真[J];能源与环保;2017年02期
7 刘晓群;;半漂浮体系斜拉桥抗震性能及其减震措施研究[J];福建建设科技;2017年01期
8 朱坤;郝起礼;;不同视波速对曲线桥地震响应的分析研究[J];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2017年01期
9 林家浩;张亚辉;赵岩;;虚拟激励法在国内外工程界的应用回顾与展望[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7年01期
10 柳春光;张士博;;考虑地震、波浪和海流作用的跨海桥梁结构研究进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佳敏;基于IDA方法的大跨度深水刚构桥地震损伤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擎;;基于摩擦摆支座的城市大跨连续梁桥减震性能研究[J];世界桥梁;2014年06期
2 罗超;楼梦麟;桂国庆;;确定大跨连续刚构桥地震动输入时程方法比较[J];岩土力学;2014年S1期
3 楼梦麟;邵新刚;;土层地震反应显式计算中阻尼矩阵系数的选取[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8期
4 楼梦麟;邵新刚;;深覆盖土层Rayleigh阻尼矩阵建模问题的讨论[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07期
5 楼梦麟;董云;;大型直流电压发生器塔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3年01期
6 刘涛;;五O四厂黄河大桥的抗震设计与减隔震关键技术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年04期
7 黄信;李忠献;;自由表面波和水体压缩性对深水桥墩地震动水压力的影响[J];天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周国良;李小军;刘必灯;亓兴军;;大质量法在多点激励分析中的应用、误差分析与改进[J];工程力学;2011年01期
9 黄信;李忠献;;动水压力作用对深水桥墩地震响应的影响[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10 曹新建;熊永光;傅翼;袁万城;;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水相互作用分析[J];结构工程师;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伯艳,陈厚群,胡晓,朱栗武;合成人造地震动的非线性解法[J];水利水电技术;2000年07期
2 金星,陈超,张明宇,王绍博,丁海平;双侧破裂模型对地震动空间相关性影响的定量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1期
3 王国新,陶夏新;地震动衰减关系拟合的新两步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1期
4 谢异同,张同亿,吴敏哲;地震动加速度过程的小波模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2期
5 徐国栋,周锡元,闫维明,董娣;超随机特性对地震动谱特性和时间历程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5期
6 康玉梅;陈耕野;李州;;地震动反演及参数识别的广义统计平均法[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7 徐龙军;胡进军;谢礼立;;特殊长周期地震动的参数特征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6期
8 张翠然;陈厚群;;基于渐进谱的幅值和频率非平稳人造地震动拟合[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年03期
9 单立华;赵艳;李广军;李化明;;地震动幅值影响因素分析[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钟顺美;陈兴华;王剑越;;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响应与地震动强度指标的回归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美巧;俞瑞芳;俞言祥;;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动时—频特性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白泉;朱浮声;赵东阳;孙乐娟;康玉梅;;地震动的时频特性对结构弹性响应的影响[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令心;张继文;;近远场地震动及其地震影响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4 江帆;董银峰;李英民;郭俊锋;;时程分析中速度脉冲地震动的适用性及影响规律[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5 孙进忠;彭一民;赵鸿儒;;超声模拟在地震动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6 胡聿贤;张敏政;;地震动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综述)[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7 袁一凡;;近场地震动的模拟[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8 张天中;马云生;舒曦;;关于地震动衰减关系、不确定性和设防标准的讨论[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9 陈培善;李保昆;白彤霞;;中国强地震动速度衰减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10 窦玉斌;林永星;;地震动时程模拟的工程方法研究现状与预测[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袁芳;北京交大发挥学科优势支持灾后重建[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志旺;近场脉冲型地震动的量化识别及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陈辉国;完全非平稳多点地震动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3 黄景琦;岩体隧道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4 施炜;RC框架结构基于一致倒塌风险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5 左占宣;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张齐;地震动衰减关系的区域性差异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6年
7 孙晓丹;强地震动场估计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王伟;地震动的山体地形效应[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9 王德才;基于能量分析的地震动输入选择及能量谱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张冬丽;基于数值格林函数方法的近场长周期强地震动模拟[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志旺;建筑结构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胡均升;非线性场地放大效应及其在地震动衰减关系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王宇航;近断层区域划分及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陈勇;集集地震余震地震动衰减关系及其不确定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谭力川;川滇地区地震动衰减关系中震源谱与衰减参数反演的改进[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谢丰蔚;地震动记录选择和调幅方法的研究及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颜昆明;具有双平稳段强震动的工程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李尔超;强度包络函数参数不确定性对土层地震反应影响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9 邬迪;考虑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核电厂抗震设计谱[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10 王倩;水平地震动持时的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本文编号:1816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16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