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区域旅客运输空间联系特征提取方法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28 17:08

  本文选题:交通运输经济 + 空间运输联系特征 ; 参考:《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5年04期


【摘要】:区域旅客运输空间联系特征提取能够为区域交通规划及客运组织提供基础数据.为高效提取区域旅客运输的空间联系特征,引入平均运距这一重要的运输特征指标,通过对质量因子进行重新标定,建立引力模型的改进方法,并运用高速公路客车流量数据与该特征进行匹配分析,最后以云南省为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以昆明为核心,云南省旅客运输空间联系强度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道路客运联系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呈现出与"中心—腹地"经济关系相吻合的空间格局;滇中城市群客运吸引力较大,滇西地区客运吸引力普遍较小;客车流量数据分析结果与旅客运输空间联系特征总体吻合.
[Abstract]:Regional passenger transport spatial link feature extraction can provide basic data for regional traffic planning and passenger transport organization. In order to extract the spatial conn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passenger transport efficiently, the average distance is introduced as an important transportation characteristic index, and the improved method of gravity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re-calibrating the quality factor. The traffic data of expressway bus are used to match this feature, and finally, Yunnan Province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verify.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Kunming as the core, the intensity of spatial connection of passenger transport in Yunnan Province has obvious ring structure, an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ad passenger transport connection are significant, showing a spatial pattern consistent with the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er and hinterland". The passenger transport attraction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n central Yunnan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western Yunnan, and the result of passenger traffic data analys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patial conn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ssenger transport.
【作者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63025)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2015FA019)
【分类号】:U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建朝;高素英;;基于城市联系强度与城市流的京津冀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2期

2 马毅林;温慧敏;刘剑锋;王忠强;李民伟;;城市轨道交通环线客流特征分析及启示[J];城市交通;2013年06期

3 李潭峰;全波;;国家尺度空间运输联系特征与区域发展趋势[J];城市交通;2014年03期

4 郑清菁;戴特奇;陶卓霖;张萌萌;;重力模型参数空间差异研究——以中国城市间铁路客流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12期

5 王丹丹;张景秋;孙蕊;;北京城市办公空间通达性感知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12期

6 钱春蕾;叶菁;陆潮;;基于改进城市引力模型的武汉城市圈引力格局划分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02期

7 李红锦;李胜会;;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研究——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姜博;修春亮;陈才;;辽中南城市群城市流分析与模型阐释[J];经济地理;2008年05期

9 李斌;许立民;秦奋;孔云峰;;基于重力模型的河南省公路客流空间运输联系[J];经济地理;2010年06期

10 康宏远;秦沈客运专线平均运距优化计算方法的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建刚;裘丽岚;;成都平原城市群的城市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9期

2 王培安;白永平;张宇硕;时保国;李慧;;西北地区铁路沿线经济带经济联系强度比较与分析——以兰新、包兰、西陇海、兰青铁路沿线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4期

3 林涛;;高速公路网与区域城镇体系的关系及研究动态[J];城市问题;2011年11期

4 梅志雄;徐颂军;欧阳军;史策;;近20年珠三角城市群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时空演变[J];地理科学;2012年06期

5 朱华晟;张颖;矫雪梅;;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外服务功能分析[J];发展研究;2012年06期

6 董翰蓉;张宇硕;石培基;;兰州-西宁-银川城市带城市流强度分析及优化建议[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2期

7 袁晓玲;范玉仙;;城市流强度时空动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城市问题;2012年08期

8 张建营;毛艳华;;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12年10期

9 林东华;吴秋明;;福建省城市流强度与结构研究[J];东南学术;2013年01期

10 刘建朝;高素英;;基于城市联系强度与城市流的京津冀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汤鹏飞;;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经济联系测度与分析[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6期(总第21期)[C];2012年

2 汤鹏飞;;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经济联系测度与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黄顺魁;;基于城市流的城市群协调发展演进[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汤鹏飞;;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经济联系测度与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王聪;;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的城市网络特征分析——以长三角两省一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6 肖汝琴;陈东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群空间联系定量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7 郭巍;宋英杰;赵彬;;京津冀一体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5卷第1辑[C];2014年

8 张耀军;岑俏;何茜;;京津冀城市群空间布局及协同研究[A];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展望与思考——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香花;城市群基础设施融资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2 王颖;东北地区区域城市空间重构机制与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树建;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4 沈惊宏;改革开放以来泛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建朝;京津冀城市群产业优化与城市进化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6 刘承良;城乡路网的空间复杂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天放;我国区域创新的效率测度与合作治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8 赵宏波;吉林省中部地区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4年

9 胡春平;客运枢纽换乘效率及流线组织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10 楚芳芳;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承载力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夏瑜;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广州城市功能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何涛;基于企业空间网络的长三角城市经济联系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春明;兰州—乌鲁木齐铁路沿线城市间经济联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开科;基于整合发展视角的厦泉漳地区空间联系优化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5 李昌强;基于城市流的济南都市圈经济空间联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谢向荣;基于专项调查数据的榆林市公路货物运输经济分析[D];长安大学;2010年

7 李强;城市体系下房地产价格与城市经济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8 黄顺魁;竞争、合作与联动:城市群视角下城市竞争力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9 梁政骥;中国主要城市间的创新联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10 张宇硕;铁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比较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进德;赵雪雁;张方圆;;安徽省合肥和芜湖市对外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2期

2 王欣;吴殿廷;王红强;;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定量计算[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3期

3 唐娟;马晓冬;朱传耿;钱程;;淮海经济区的城市经济联系格局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5期

4 周健;崔胜辉;刘勇;宋晓东;;城市公共交通满意度分析——以厦门岛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1期

5 程大林,李侃桢,张京祥;都市圈内部联系与圈层地域界定——南京都市圈的实证研究[J];城市规划;2003年11期

6 王静;刘剑锋;孙福亮;;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客流分布及成长规律[J];城市交通;2012年02期

7 李强;李晓林;;北京市近郊大型居住区居民上班出行特征分析[J];城市问题;2007年07期

8 吴群刚;杨开忠;;关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思考[J];城市问题;2010年01期

9 朱英明,于念文;沪宁杭城市密集区城市流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1期

10 王德,朱玮,黄万枢;南京东路消费行为的空间特征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黄美;高速公路客运的比较优势和合理使用范围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磊,刘凯;铁路巩固和开发短途旅客运输的措施[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0年02期

2 左大杰;大力发展铁路短途旅客运输[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年04期

3 梁成谷;;铁路中秋节、国庆节假日旅客运输方案出台[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0年10期

4 任民;;发展我国铁路短途旅客运输的策略[J];中国铁路;2010年10期

5 金辰虎;;旅客运输问题[J];铁道科技动态;1986年05期

6 吴能,黄文歆;研究旅客运输市场规律全面提高铁路客运竞争意识[J];铁道运输与经济;1996年06期

7 陆铸文,孙有望;新时期中国旅客运输发展战略刍议[J];铁道运输与经济;1996年08期

8 张咏;对福建铁路中长途旅客运输的思考[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2年12期

9 张周堂;旅客运输体系的演变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10 潘基斌;刘澜;刘波;;青藏铁路对西藏旅客运输的影响分析[J];交通标准化;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田方;;不断提升路风管理水平为和谐旅客运输创造优质环境[A];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专集[C];2009年

2 孙施曼;徐军库;;民航旅客运输的区域发展差异研究[A];探索 创新 交流——第五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第5集)[C];2012年

3 陈永彤;;长江客运组合方式呼之欲出[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港航监督专业委员会2000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怀英;十一旅客运输 公路是热点 铁路增量明显[N];广元日报;2006年

2 任建党;客运一体化加快郑汴交通对接[N];开封日报;2006年

3 记者 李艳 实习生 杨楠;我省清明小长假旅客运输圆满收官[N];陕西日报;2013年

4 胡松;川粤两省签署省际客运线合作协议[N];中国交通报;2006年

5 杨艳;长治一运周密部署“十一”黄金周旅客运输工作[N];长治日报;2007年

6 记者 苏民;铁路清明节假日旅客运输方案出台[N];经济日报;2009年

7 记者 张鹤 牛彦君 通讯员 冯枫 胡兴华 李文恺 孙伟中;“五一”假期旅客运输平稳有序[N];甘肃日报;2010年

8 高峰;联合对客运车辆进行监督管理[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9 记者 张依;2012年暑期旅客运输方案出台[N];人民铁道;2012年

10 记者 张依;加强旅客运输组织 全力以赴落实各项安全措施[N];人民铁道;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望平;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解决的国际私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金苗;旅客运输产品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甄姗姗;都市圈旅客运输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冯红霞;区域交通客运需求生成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4 王华;高峰期旅客运输组织[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钟静;区域运输通道内旅客运输产品分担率预测[D];长安大学;2011年

6 孙秀倩;客运通道内旅客运输方式选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邹龙;达成铁路客运营销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薛晓娟;高铁背景下道路快速客运企业发展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16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16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e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