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收缩徐变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02 14:36

  本文选题:劲性骨架拱桥 + 收缩徐变 ; 参考:《铁道标准设计》2017年05期


【摘要】: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施工程序复杂、施工周期长,导致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十分显著,极大地影响桥梁的正常使用性能,严重时甚至威胁结构的安全。同时受收缩徐变不确定性的影响,结构的应力和位移表现出明显的离散性,使桥梁的设计施工工作变得更为困难,结构实际变形偏离其设计值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缓解这种困难,首先改进贝叶斯方法,使其对似然函数分布与先验分布较远的情况同样适用。然后基于此方法,对北盘江大桥模型桥施工期间收缩徐变效应进行分析得到后验预测结果,并通过实测数据进行检验。计算结果表明:基于改进贝叶斯方法得到的后验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相较于先验预测结果,数据离散性得到明显改善。
[Abstract]:The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rigid skeleton arch bridge has a complex construction procedure and a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 which results in a remarkable shrinkage and creep effect of concrete, which greatly affects the normal service performance of the bridge and even threatens the safety of the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uncertainty of shrinkage and creep, the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of the structure show obvious discreteness, which makes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more difficult, and the actual deformation of the structure deviates from its design value from time to time.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is difficulty, the Bayesian method is improved to make it suitable for the case where the distribution of likelihood function is far away from the prior distribution. Based on this method, the effect of shrinkage and creep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l bridge of Beipanjiang Bridge is analyzed to obtain the result of a posterior prediction, and the results are verified by the measured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ult of posterior prediction based on the improved Bayesian method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data, and the data dispersion is obvious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 of the prior prediction.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
【分类号】:U441;U448.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谢峻;曾丁;郑晓华;;基于收缩徐变自辨识的大跨径梁桥长期挠度预测[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8期

2 徐腾飞;向天宇;杨成;赵人达;;预应力混凝土梁长期变形的随机性分析[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3年01期

3 马坤;向天宇;赵人达;徐勇;谢海清;;高速铁路钢筋混凝土拱桥长期变形的随机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2年11期

4 张运涛;孟少平;;基于响应面法的大跨连续刚构桥长期变形预测[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5 熊学玉;顾炜;;基于改进LHS方法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长期性能概率分析[J];工程力学;2010年04期

6 潘钻峰;吕志涛;刘钊;孟少平;;苏通大桥连续刚构收缩徐变效应的不确定性分析[J];工程力学;2009年09期

7 张建仁;汪维安;余钱华;;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收缩徐变效应的概率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王勋文,潘家英,程庆国;PC斜拉桥的时变分析——不定性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1998年01期

9 刘忠,,顾安邦,周水兴;万县长江大桥非线性综合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6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藐民;吴海军;钱骥;;变截面劲性骨架钢筋混凝土拱桥外包混凝土过程中的线形控制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7年06期

2 刘德乾;李小军;高晓思;;筒仓预应力筋长期损失分析[J];煤炭工程;2017年05期

3 张正阳;赵人达;;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收缩徐变效应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7年05期

4 徐兴伟;胡晓兵;武韶敏;赵清祥;;实验设计及kriging响应面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7年01期

5 赵人达;张正阳;;我国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发展综述[J];桥梁建设;2016年06期

6 张正阳;赵人达;;劲性骨架拱桥施工阶段应力不确定性及敏感性分析[J];铁道建筑;2016年12期

7 韩伟威;吕毅刚;;混凝土收缩徐变预测模型试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10期

8 刘婷;孙天荣;;预应力混凝土梁时随全过程分析[J];建筑科学;2016年09期

9 李建慧;李爱群;;混凝土结构收缩徐变效应随机分析[J];工业建筑;2016年09期

10 赵金钢;赵人达;占玉林;;钢管混凝土徐变效应随机性灵敏度分析[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运涛;孟少平;;基于响应面法的大跨连续刚构桥长期变形预测[J];土木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2 潘钻峰;吕志涛;刘钊;林波;王辉;;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及预测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12期

3 王辉;钱春香;;基于苏通大桥混凝土短期试验结果的徐变预测模型修正[J];桥梁建设;2010年02期

4 熊学玉;顾炜;;基于改进LHS方法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长期性能概率分析[J];工程力学;2010年04期

5 徐腾飞;赵人达;向天宇;杨成;;钢管混凝土高墩非线性稳定承载能力可靠度分析[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0年02期

6 任伟新;陈华斌;;基于响应面的桥梁有限元模型修正[J];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12期

7 齐东春;张永水;李强;;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的成因及对策[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8 陈志华;肖星荣;;基于短期试验的高性能混凝土长期徐变预测[J];华东公路;2007年04期

9 刘扬;张建仁;余志武;;大跨混凝土斜拉桥拉索施工期的可靠度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7年03期

10 唐红元;贾益纲;;基于LHS的混凝土时效不确定性模拟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卫波,侯朝胜;钢管混凝土的应用[J];福建建筑;2002年03期

2 喻临新,薄凤丽;钢管混凝土脱空问题的技术对策[J];公路;2004年01期

3 倪训松,倪伟;一种新型钢管混凝土的研究[J];钢结构;2005年04期

4 王晓锋;郭长青;张喜娥;;钢管混凝土应用与分析[J];国外建材科技;2006年03期

5 许奇;;钢管混凝土综述[J];山西建筑;2007年09期

6 李俊华;王正中;王立青;;钢管混凝土的特性与发展[J];路基工程;2007年05期

7 陈联盟;;钢管混凝土中钢管和混凝土共同工作问题讨论[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年11期

8 王焕林;;钢管混凝土的受力特性及其应用中的优缺点[J];江西化工;2008年04期

9 黄用军;尧国皇;宋宝东;彭肇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在深圳卓越·皇岗世纪中心项目中的应用[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8年07期

10 徐艳梅;;钢管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要彬;刘学辉;;钢管混凝土施工[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2 王来永;陈宝春;孙潮;;钢管混凝土设计方法比较[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3 尧国皇;黄用军;;钢管混凝土叠合柱在深圳卓越·皇岗世纪中心项目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韩林海;;钢管混凝土理论与设计关键问题的系列研究[A];2004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查晓雄;叶福相;陈艳;钟善桐;;超声波法在钢管混凝土质量检测中的应用[A];第三届全国钢结构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梅洋;吴斌;赵俊贤;郝贵强;杜永山;;组合钢管混凝土式防屈曲支撑[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吴斌;梅洋;张家广;赵俊贤;郝贵强;杜永山;;组合钢管混凝土式防屈曲支撑及其工程应用[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8 夏建国;;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的计算公式[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9 王宇;何广汉;杨永清;蒲黔辉;王炳灵;;钢管混凝土肋拱的横向稳定性分析[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8年

10 韩林海;;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吴兆良,浙江宏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高,浙江广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楼大明;钢管混凝土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与前景[N];建筑时报;2012年

2 ;C100级混凝土技术成功应用[N];中华建筑报;2003年

3 王玉银;优势互补 完善组合[N];中国冶金报;2006年

4 记者蔡崇金 通讯员李明春;钢管混凝土桁架连续梁工艺破解施工难题[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晖;考虑徐变的预应力约束混凝土承载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2 许开成;基于界面损伤的钢管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3 刘珂铭;钢管混凝土圆弧拱压弯性能实验与支护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4 何晓升;压弯状态下钢管混凝土圆弧拱的工作机理与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5 熊锐;钢管混凝土界面状态试验研究与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6 徐腾飞;钢管混凝土非线性稳定承载能力与可靠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张玉芬;复式钢管混凝土轴压性能及节点抗震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许成祥;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试验与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刘威;钢管混凝土局部受压时的工作机理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10 何珊瑚;三肢钢管混凝土弦杆—钢管腹杆桁架抗弯力学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冼嘉浩;基于整体结构的新型钢管混凝土分叉柱—钢梁节点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任宏伟;钢管混凝土边框连接装置及力学性能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武立伟;钢管混凝土边框与剪力墙结合面抗剪承载力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王剑阁;海洋平台摇摆柱体系摇摆柱构造研究及抗剪性能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5 曹晓波;黄土公路隧道新型初期支护结构选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刘永超;复式钢管混凝土轴压及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7 高爽;基于声发射的FRP钢管混凝土损伤过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8 苏晓春;钢管混凝土受压构件力学性能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9 李博;不同形式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10 景惠民;钢管混凝土抛物线桁拱平面内稳定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34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34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0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