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推理的驾驶员换道模型
本文选题:交通工程 + 换道规则 ; 参考:《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5期
【摘要】:以换道过程中目标车道跟随车为研究对象,对跟随车与换道车之间的交互行为进行分析,采用模糊推理技术进行建模;选取相对间距、相对速度、最迟换道距离、驾驶员性格等作为模糊推理系统输入变量,换道支持度为输出,构造3类不同换道方式的模糊规则,建立基于模糊推理的车辆换道模型。结果表明:根据模糊推理的特点设计的换道模型能够反映车辆驾驶行为的自主特性;通过改变交通流密度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发现,相比于强制换道和对称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协作换道模糊推理模型提高了整个路段的交通流平均速度,减少了路段交通拥挤。
[Abstract]:Taking the target lane following vehicl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interaction behavior between the following vehicle and the changing vehicle is analyzed, and the fuzzy reasoning technology is used to model the model, and the relative distance, relative speed, and the latest change distance are selected. As the input variable of fuzzy reasoning system, driver's character is used as input variable, and the support of changing lane is output. Three kinds of fuzzy rules of different changing ways are constructed, and the vehicle changing model based on fuzzy reasoning is establish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uzzy reasoning can reflect the autonomous characteristics of vehicle driving behavior, and through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analysis of changing the traffic flow density, it is foun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forced and symmetrical two-lane cellular automata model, the cooperative path changing fuzzy reasoning model can improve the average speed of traffic flow and reduce the traffic congestion.
【作者单位】: 青岛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231)
【分类号】:U4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华荣;高嵩;;基于VanetMobiSim/NS-2的车辆换道模型仿真[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2年04期
2 刘艳玲;熊辉;;基于运动学的换道安全间距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4年04期
3 楼大成;;车辆换道过程中目标车辆与周围车辆的安全距离[J];硅谷;2014年05期
4 杨建国,王金梅,李庆丰,王兆安;微观仿真中车辆换道的行为分析和建模[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11期
5 杨小宝;张宁;;任意性换道模型的比较与选择[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年04期
6 刘小明;郑淑晖;蒋新春;;基于动态重复博弈的车辆换道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6期
7 杨小宝;;考虑实施过程的车辆换道模型及其应用[J];物理学报;2009年02期
8 李玮;高德芝;段建民;;智能车辆自由换道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2期
9 王崇伦;李振龙;陈阳舟;代桂平;;考虑换道约束空间的车辆换道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1期
10 付静静;孙浩;杜春臣;;基于驾驶人换道行为的换道决策辅助系统预警时间研究[J];北京汽车;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安英;;基于预判概率的换道决策模型研究[A];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与安全[C];2013年
2 李玮;段建民;龚建伟;;障碍物条件下智能车辆换道路径规划的近优解[A];201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C];2011年
3 杨晓光;孙剑;;面向ITS的交通仿真实验系统研究与开发[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徐景明;车一进隧道就不允许换道[N];厦门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竹;微观交通仿真查询算法与换道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慧轩;基于驾驶行为动态获取的换道行为微观建模及仿真校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杨柳;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高速公路交通流特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4 郭艳君;营运客车典型危险行驶状态识别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5 彭金栓;基于视觉特性与车辆相对运动的驾驶人换道意图识别方法[D];长安大学;2012年
6 侯海晶;高速公路驾驶人换道意图识别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罗强;面向高速公路行车安全预警的车道偏离及换道模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8 漆巍巍;城市道路拥堵状态下驾驶人生理及换道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9 朱愿;基于视觉和雷达的智能车辆自主换道决策机制与控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年
10 周立军;基于驾驶员信息处理特性的跟驰及换道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杭哲;基于最小安全距离的车辆换道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陈文娇;车辆换道行为动态特性及其对车流影响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3 滕飞;换道车辆的实时轨迹预测方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4 王茉莉;车辆换道行为对交通流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5 田赓;复杂动态城市环境下无人驾驶车辆仿生换道决策模型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6 王s,
本文编号:1849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49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