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线局部拥堵的绿波带与红波带协调控制策略
本文选题:城市交通干线 + 局部拥堵 ; 参考:《城市交通》2017年01期
【摘要】:中国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上升,导致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针对干线局部拥堵提出绿波带与红波带协调控制策略。其原理是:通过绿波带控制,利用下游交叉口和路段,对瓶颈交叉口的拥堵车流进行快速疏散和卸载;通过红波带控制,运用上游交叉口和路段的空间优势,有效地将到达瓶颈交叉口的车流分别截流在上游的交叉口和路段,延长其到达瓶颈交叉口的行程时间,以防止瓶颈交叉口的拥堵蔓延和上溯。选择交叉口进口道协调相位饱和度和路段排队长度比作为评估指标,讨论协调控制策略的启动与结束条件。通过交叉口关联度模型分析协调控制的范围,并对协调控制的绿波带和红波带进行控制方案设计。算例分析表明,绿波带与红波带协调控制策略可以明显降低车辆在干线交叉口上的平均停车次数(-15%)和平均延误(-27%),提高干线交通运行效率。
[Abstract]:The rapid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motor vehicles in Chinese cities leads to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contradiction between traffic demand and supply, and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A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of green and red band is proposed for local congestion of trunk line. The principles are as follows: by controlling the green wave band, using the downstream intersections and sections of the road, the congested traffic flow at the bottleneck intersection can be quickly evacuated and unloaded, and by the control of the red wave band, the spatial advantages of the upstream intersections and sections will be utilized. The traffic flow to the bottleneck intersection is effectively cut off at the upstream intersection and the section of the road, and the travel time to the bottleneck intersection is extended to prevent the congestion spread and backtracking of the bottleneck intersection. The coordinated phase saturation and queue length ratio at the intersection entrance are selected as the evaluation indexes to discuss the starting and ending conditions of the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The range of coordinated control is analyzed by the correlation degree model of intersection, and the control scheme of green and red waves is designed. The analysis of examples shows that the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of green and red waves can obviously reduce the average parking times and delay of vehicles at the main road intersection and improve the traffic efficiency of the trunk line.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分类号】:U491.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立新;;广州番禺清河路动态绿波带的检测[J];广东公路交通;2006年03期
2 曹建峰;;分段式优化数解法智能交通绿波带算法[J];物联网技术;2013年08期
3 刘小明;王力;;基于综合绿波带最宽的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优化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1期
4 朱和;常玉林;;城市交通干线双向绿波带控制技术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3年02期
5 许卫明;潘国安;;城市交通干线双向绿波带智能控制研究[J];自动化博览;2008年Z1期
6 舒毅;吴中;;基于路边灯光诱导的双向绿波带设计[J];交通标准化;2007年05期
7 胡佩峰;田宗忠;袁振洲;贾顺平;;交通运行管理中的可变绿波带优化(英文)[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年01期
8 方虎生;张金林;芮挺;廖明;王钊;;基于GPS精确授时技术的快速双向“绿波带”控制[J];华东公路;2006年01期
9 刘小明;唐少虎;;基于连续通行量的干线绿波协调控制方法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2年06期
10 唐克双;孔涛;王奋;李克平;;一种改进的多带宽干线协调控制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施飚;翟战强;林绵峰;;交互式动态绿波带方案设计与实践[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郑延园 高文山;太平门一线信号灯“反串”绿波带[N];南京日报;2007年
2 实习生 葛京如 记者 邹伟;今年将新建10条以上“绿波带”[N];南京日报;2010年
3 古月;海口龙昆南呼唤“绿波带”[N];海南日报;2006年
4 记者 王勤邋赵擎;市区开通国内首条真正意义的“绿波带”[N];绍兴日报;2008年
5 王量迪邋徐颖峰 孙建军;“绿波带”让红绿灯变聪明[N];宁波日报;2008年
6 严吉茂;台州黄岩交警大队:启用“双向绿波带”技术驾驶员通行时间缩短30%[N];人民公安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蒋菱枫;常州:“绿波带”让主干道车速提起来[N];人民公安报;2010年
8 记者 李奎;5条“绿波带” 缓解主城区行车难[N];南充日报;2010年
9 陶乐;南京市加快交通绿波带建设[N];中国建设报;2011年
10 李共接 钱华明;明年将试行“绿波带”“潮汐灯”[N];镇江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郭丽苹;城市干道绿波带配时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潘科;基于子干线模型的网络绿波带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3 李科兴;基于公交优先的绿波带优化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赵薪;逆绿波带通行的优化设计与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孟博翔;基于绿波带的城市主干道交通优化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6 何宇晖;基于Paramics的路网绿波带协调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侯永芳;干线绿波交通信号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60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60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