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期桥梁斜拉索的技术状况检测
本文选题:斜拉桥 + 运营期 ; 参考:《世界桥梁》2017年04期
【摘要】:某桥为主跨232m独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至今运营了约19年,斜拉索采用鐖7mm镀锌高强钢丝,抗拉强度标准值1 600 MPa。为了掌握运营期斜拉索的耐久性技术状况,评定其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对该桥的斜拉索相关组成构件进行了较为全面详细的检测,运用机器人无损检测技术对拉索内部钢丝锈蚀率和断丝情况进行了量化检测,分析病害产生原因和严重程度,结合斜拉索索力和结构线形进行了综合拉索受力安全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该桥有占总数78.8%的斜拉索存在不同程度的PE护套破损病害;PE护套出现开裂或断裂的斜拉索钢丝均出现了锈蚀,其中斜拉索钢丝截面的最大锈蚀率在1.08%~4.93%之间,但尚未发现断丝情况。根据当前技术状况,对斜拉索索力安全系数进行检算,其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Abstract]:A prestressed concrete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main span of 232m single tower and double cable plane has been in operation for about 19 years. 7mm galvanized high-strength steel wire with tensile strength standard value of 1600MPa is used in the stay cable. In order to grasp the durability of the cable-stayed cables during operation and assess whether they are in a safe state, the relative components of the cable-stayed cables of the bridge are examin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the corrosion rate and wire breakage of steel wire inside the cable are quantitatively detected by using robot nondestructive testing technology. The causes and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a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cable force and the structural alignment, the comprehensive safety analysis of the cable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78.8% of the total stay cables in the bridge. There are various degrees of PE sheath damage. The cracking and fracture of the PE sheath are observed. The maximum corrosion rate of the cable steel wire section is between 1.08% and 4.93%, and the corrosion rate of the cable steel wire is between 1.08% and 4.93%, the maximum corrosion rate of the cable steel wire section is between 1.08% and 4.93%. But no broken wire has been foun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technical situation, the safety factor of cable force is checked and calculated, and the results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pecification.
【作者单位】: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U446;U448.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何雄君;杨永超;肖祥;王进军;;基于有限元等效索长的振动频率法[J];桥梁建设;2016年06期
2 李晓章;谢旭;潘骁宇;孙文智;朱汉华;;拱桥吊杆锈蚀高强钢丝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5年11期
3 潘永东;杨锋;张东波;陈惟珍;;斜拉索锚固区损伤的高阶纵向导波检测研究[J];桥梁建设;2015年04期
4 吴中鑫;盛海军;郑敏;王蔚;陈进;;斜拉桥旧索试验检测及残余寿命评估[J];中外公路;2015年01期
5 吴育苗;蒋湘成;朱利明;;斜拉桥斜拉索体系病害分析与处理方案[J];世界桥梁;2013年03期
6 徐超;方海;刘伟庆;庄勇;方园;;斜拉桥斜拉索防腐保护问题分析与建议[J];世界桥梁;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俊;拉索损伤演化机理与剩余使用寿命评估[D];同济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蒋冬夏;交变应力状态下拉索环境腐蚀损伤实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寒青;;斜拉桥预应力拉索下锚固端防腐整治[J];四川水泥;2017年08期
2 李鸥;侍刚;王波;赵承新;;运营期桥梁斜拉索的技术状况检测[J];世界桥梁;2017年04期
3 刘发;岳红宇;谢民滇;胡星宇;;腐蚀斜拉索承载力退化模型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17年03期
4 高洪波;丁志凯;;某悬索斜拉索组合式跨越管桥的换索设计[J];桥梁建设;2017年02期
5 岳红宇;刘发;谢民滇;;腐蚀斜拉索钢丝承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17年02期
6 郑祥隆;谢旭;李晓章;胡建民;孙文智;;锈蚀钢丝疲劳断口分析与寿命预测[J];中国公路学报;2017年04期
7 舒林;许红胜;曾毅杰;颜东煌;;影响斜拉索运营寿命的各种因素分析[J];中外公路;2017年01期
8 陆捷;;斜拉桥运营期检测与评估[J];福建交通科技;2016年05期
9 蔡裕;周庠天;陆绍辉;;斜拉索下锚头病害成因及其治理技术研究[J];山西建筑;2016年19期
10 刘红彬;李玲;袁则循;;斜拉索检测和监测技术的述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申林;基于碰撞效应的混凝土斜拉桥地震响应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2 李晓章;拱桥服役吊杆的力学性能退化及其索力识别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白冰;大跨度钢斜拉桥施工及运营过程系统可靠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胡俊;大跨度悬索桥现场实测数据、风雨激励响应及风振疲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高欣;在役钢管混凝土拱桥吊杆损伤与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徐宏;桥梁拉(吊)索损伤后力学分析及安全评价[D];长安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洪东;缆索承重桥梁的钢索腐蚀机理与使用性能评估[D];东南大学;2016年
2 张向东;酸雨环境下拱桥吊杆钢丝损伤演化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于佳;钢绞线斜拉索锚固系统耐久性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4 李蔚兴;桥梁结构环境/荷载耦合作用加速试验方法与设备体系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5 吴文杰;交变应力状态下斜拉桥拉索电化学腐蚀疲劳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卓杰;王荣辉;甄晓霞;刘新欢;韩晓成;;平行钢绞线斜拉索索力测试方法评价[J];桥梁建设;2016年02期
2 闫维明;许晓建;李勇;陈彦江;;基于振动频率法和优化功能的斜拉索索力测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5年11期
3 吴霄;肖汝诚;;平行钢绞线索力测试的参数识别方法[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5期
4 孙永明;张连振;李忠龙;;自锚式悬索桥吊索目标索力影响参数分析[J];桥梁建设;2015年04期
5 单德山;董俊;刘昕s,
本文编号:18630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63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