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自组织网络MAC层多信道传输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车载自组织网络 + IEEE1609.4 ; 参考:《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车载自组织网络(Vehicular Ad-hoc Network,VANET)能够改善拥挤的城市交通环境,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是实现智能交通的重要手段。为了促进VANET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先后颁布的IEEE802.11p和IEEE1609系列标准规范了车载环境无线接入的系统架构和工作模式。标准中划分的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可以分别用来传输安全消息、控制消息和娱乐服务消息等,然而IEEE1609.4标准对消息的多信道传输机制描述中存在一些弊端,缺乏对网络环境的灵活适应,因此需要优化改进多信道传输,提升信道传输性能。本文主要从信道传输机制和时隙分配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研究了控制信道和业务信道交替切换的多信道工作模式。针对信道传输起始所产生的同步冲突问题,通过一种控制/业务信道传输调整方案,在控制信道上确保安全消息优先发送,并对业务信道进行预约,保证了业务信道的无竞争接入;另外在控制信道传输时隙研究了一种自适应信道负载分散算法,使节点能根据当前信道拥挤状况决定是否立即发送消息,使用Esti Net车联网仿真软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缓解同步冲突,提高各类消息的包转发率并减少传输时延。其次,针对IEEE1609.4标准中规定的固定信道切换周期不适合网络环境快速变化的VAENT这一问题,研究了信道传输时隙能够灵活调整的最优时隙分配算法。该算法通过构建二维马尔科夫链模型分析节点竞争信道的过程,推导出最优时隙分配的理论计算方程,最优时隙长度可以根据节点密度和业务数据包大小进行动态调整,对理论模型和仿真结果分析发现,最优时隙分配可以在保证安全消息可靠传输的前提下,使业务信道获得更高的吞吐量和包转发率,相比原协议的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
[Abstract]:Vehicular Ad-hoc Network (VANET) can improve the crowded traffic environment and reduce traffic accidents.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aliz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VANET, the IEEE802.11p and IEEE1609 series standards issued by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have standardized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working mode of wireless access in vehicle environment. The control channel and traffic channel in the standard can be used to transmit security message, control message and entertainment service message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re are some disadvantages in the description of multi-channel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message in IEEE1609.4 standard. Due to the lack of flexible adaptation to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multi-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improve the channel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the channel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slot allocation are studied in detail. The main work is as follows: firstly, the multi-channel operation mode of alternate switching between control channel and traffic channel is studied.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ynchronization conflict caused by channel transmission initiation, a control / traffic channel transmission adjustment scheme is proposed to ensure that security messages are sent first on the control channel, and the traffic channel is reserved. In addition, an adaptive channel load dispersion algorithm is studied in the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slot, which enables nodes to decide whether to send messages immediately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channel conges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ynchronization conflict, improve the packet forwarding rate and reduce the transmission delay of all kinds of messages. Secondly,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fixed channel switching period specified in the IEEE1609.4 standard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VAENT which changes rapidly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optimal slot allocation algorithm, which can be flexibly adjusted for channel transmission time slots, is studied. By constructing a two-dimensional Markov chain model to analyze the process of node competition channel,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equation of optimal slot allocation is derived. The optimal slot length can be dynamically adjusted according to node density and service packet size. The theoretical mode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slot allocation can make the traffic channel gain higher throughput and packet forwarding rate under the premise of secure message reliable transmission.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protocol,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ptimal slot allocation protocol is obviously improved.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晓曦;张效民;;多信道自适应格型算法及在信道均衡中的应用[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5年SD期
2 谭学治;徐贵森;刘玉涛;刘春红;;多信道认知用户饱和吞吐量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3 李新权,谷春厚,李宇;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系统在防汛通信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1999年01期
4 张巨泉,朱立新,杨景曙;多信道比幅测频接收机的原理和性能[J];电子对抗技术;1996年06期
5 汪志伟;曹建福;郑辑光;;一种面向分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多信道跨层协议[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6 R.V.洛曼;陈鹏举;;多信道测向接收系统[J];国外舰船技术.雷达与对抗类;1981年09期
7 陆阳;杨飞;彭震;官骏鸣;;双射频多信道802.15.4传感器网络节点性能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年12期
8 赵军;陈祥光;刘春涛;余向明;岳彬;;分布式多信道媒体访问控制协议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研究[J];兵工学报;2012年06期
9 慕福顺;多信道模式可编程数传发送机[J];火控雷达技术;1999年02期
10 王克宇,顾铭;多信道无线通信系统话务性能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1996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浩;王旭飞;唐劲天;;多信道经颅磁刺激线圈阵列的计算机仿真与电流组态优化[A];2008年医疗仪器学术年会暨理事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黄川;郑宝玉;;异构网络融合中多无线电多信道分配问题的研究[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熊俊华;缪国新;;建新矿矿用多信道无线应急调度通讯系统及其应用[A];创新推动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建设和安全健康发展——2010年湘赣皖闽苏等多省(市)煤炭学会学术交流暨湖南省煤炭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张挺;赵东风;丁洪伟;;多信道多业务并行冲突分解算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黄鑫;冯穗力;庄宏成;;多射频多信道无线Mesh网络的跨层公平资源分配[A];2009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余志如;潘锦;杨德强;;基于电磁理论时间反演技术的分时多信道丛林目标探测系统[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7 冯显杰;;二类用于产生多信道光源的取样光纤光栅[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托列别克·赛买提;山拜·达拉拜;毛莉萍;张国珍;尤努斯·艾沙;;复杂信号系统中干扰的来源、模型及检测[A];2005年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学术会论文集[C];2005年
9 于兴晗;盖优普;侯煜;郭易;;多信道切换技术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水电控制设备专委会201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李永红;;多信道复合通信及其数据采集在三峡水情遥测系统中的应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王晓涛;对讲机市场传统格局将被打破[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彦;协同及多信道场景下的认知无线网络资源分配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晓欢;面向车联网应用的信息传输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黄剑明;多信道互干扰的分析和处理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苗长云;有限用户多信道共用系统理论分析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杨德强;隐藏目标时域多信道探测系统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李昀照;多信道无线自组网速率控制与信道切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赵楠;多信道动态频谱感知方法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李礼;多接口多信道多跳无线网络资源管理与广播机制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秦绍华;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信道通信技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高广恩;多信道优化算法及工业无线通信协议栈的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克顺;基于802.11n的多信道融合回传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苏鹏;WLAN多接口多信道切换机制与动态网卡选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杨莉;面向紧急数据的异步多信道工业无线网络调度方法[D];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
4 张文明;基于多信道的低时延和低能耗的无线体域网通信调度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5 杨晓玲;车载自组织网络信息分发机制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唐汨;车载自组织网络中多信道调度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苏东;可见光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及仿真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周灵眉;基于USRP的认知多信道MAC协议实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鲁立君;基于可编程网卡的多信道TDMA协议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王彩霞;分布式多用户多信道选择与接入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77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77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