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线网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5 18:38

  本文选题:城市轨道交通 + 公交客流变化 ; 参考:《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及出行需求激增,城市机动车“爆发式增长”,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日益凸显。借鉴国外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我国大城市应该将优先发展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作为缓解交通压力的第一选择。就我国目前状况而言,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是后发的,会使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因此,为了配合城市轨道交通,提升整个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需要围绕城市轨道交通对常规公交线路进行调整。针对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线网优化问题,本论文主要从功能定位、公交客流变化预测、优化模型构建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在功能定位方面,结合城市客运交通体系的发展趋势,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对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两种交通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明确了两者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定位。公交客流变化预测方面,从出行费用、出行时间等出行方式特性上对城市轨道交通吸引常规公交客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界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影响范围并对其影响下的常规公交客流的变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优化模型构建方面,将城市轨道交通看作一条不可移动的常规公交线路参与公交客流的分配,建立了以公交系统乘客平均出行时间最小化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周转量最大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对常规公交线网进行优化调整。本论文采用方式划分的方法计算了城市轨道交通影响下常规公交客流的分担量,希望能够对丰富相关的理论和促进实践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Abstract]: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urban scale is expanding, the demand for urban population and travel is soaring, the urban motor vehicle "explosive growth",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Drawing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solving the traffic problems in foreign big cities, the major cities of our country should giv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with "urban rail transit as the backbone, conventional public transport as the main body", and guide urban residents to use public transportation to travel. As the first choice to relieve traffic pressure. As far a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is concerned,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is late, which will make the structure of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change greatly. Therefore, in order to cooperate with urban rail transit, to improve the service level of the whole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adjust the routine bus lines around urban rail transit. Aiming at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of conventional bus network based on urban rail transit,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ree aspects: function orientation, bus passenger flow forecast and optimization model construction. In terms of function orientation,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 system,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modes of urban rail transit and conventional public transport from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point of view. The positioning of both in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clarified. In the aspect of bus passenger flow predi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why urban rail transit attracts regular bus passenger flow from the aspects of travel cost, travel time and other travel mod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defines the influence range of urban rail transit and make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hange of bus passenger flow under its influence. In the aspect of optimization model construction, the urban rail transit is regarded as an immovable routine bus line to participat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public transport passenger flow. An optimization model with the objective function of minimizing the average travel time of passengers and the maximum passenger turnover of urban rail transit is established to optimize and adjust the conventional bus network.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mode division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share of bus passenger flow under the influence of urban rail transit, and it is hoped that it will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enriching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actice.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U491.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逸松;国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其对我国发展轨道交通的启示[J];铁道通信信号;2000年01期

2 张曙;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J];湖南交通科技;2000年04期

3 ;周干峙院士谈城市轨道交通[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0年03期

4 钱永昌;成立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的意义和任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0年03期

5 ;沈阳将发展城市轨道交通[J];铁道车辆;2000年02期

6 周庆瑞 ,郑晓薇;东南亚城市轨道交通考察随记[J];地铁与轻轨;2000年03期

7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理事会[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1年03期

8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1年总目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1年04期

9 余乐 ,白雁;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在京成立[J];地铁与轻轨;2001年01期

10 齐兵,徐鸿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直流短路试验[J];电气化铁道;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全国各城市轨道交通在建线路汇总表[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三集)[C];2009年

2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理事会[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张志禄;;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体会议在上海召开[A];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新发展——《都市快轨交通》理事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志宏;;城市轨道交通标准体系[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第十八届地铁学术交流会)主题报告汇编[C];2007年

6 杨军;;基于同城对接的京津冀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研究——以河北省廊坊市为例[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杨远舟;贾文峥;刘超;江玉林;毛保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评估现状及对策建议[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铁夫;;为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做出努力[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9 黄圼;;前言[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三集)[C];2009年

1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专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三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立辉;城市轨道交通 2000亿蛋糕谁来分食[N];中国证券报;2002年

2 王常珂;我城市轨道交通实现国产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3 本报记者 宋金萍 仲崇山 本报通讯员 章小奇;聚焦城市轨道交通[N];新华日报;2002年

4 ;我国投资1300亿建城市轨道交通[N];中国信息报;2000年

5 ;投资城市轨道交通重在科学规划[N];中国信息报;2003年

6 张飞雪;轨道交通将行成网络体系[N];中国财经报;2007年

7 记者 邓华宁;我将投入约1700亿元建城市轨道[N];人民日报;2006年

8 记者 王庆;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研究工作稳步推进[N];中国建设报;2006年

9 记者 王虹航 通讯员 黄波;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N];中国建设报;2009年

10 记者 刘战红;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业持续走高[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阳;城市轨道交通信息融合与决策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程婕;城市轨道网络化交通运输组织优化关键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唐海川;城市轨道交通多列车运行节能优化控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康柳江;城市轨道交通末班列车运行计划协同组织优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吴珂琪;城市轨道交通定价及补贴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6 李涛;基于耗散结构的城市轨道交通司机胜任素质熵变机理与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7 吴奇兵;城市轨道交通车厢合理立席密度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8 袁朋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脆弱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9 郭建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调控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10 张育南;北京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整合发展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惠华;网络形态分层视角下的城市轨道交通治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刘继龙;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海丹;城市轨道交通公益性度量及其效益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孟川舒;城市轨道交通一票通清分问题的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7年

5 张国武;城市轨道交通乘客走行特性分析及建模[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6 时晓伟;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价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邓东德;重庆城市轨道交通外部效应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8 李一林;基于出行调查的城市轨道交通出行和居住特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李冰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脆弱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裴超志;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仿真软件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93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93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6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