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围岩隧道衬砌结构腐蚀模型研究
本文选题:石膏岩腐蚀性 + 正交试验 ; 参考:《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7期
【摘要】:为研究石膏岩对隧道衬砌结构的腐蚀性,对硫酸盐侵蚀混凝土的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设计正交试验,研究硫酸盐对混凝土腐蚀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抗渗等级、C_3A质量分数与腐蚀系数呈二次函数关系,硫酸根质量浓度和时间与腐蚀系数呈对数函数关系,溶液压力与腐蚀系数近似呈线性关系;采用极差与层次分析法对各个因素的影响权重进行解算,各因素按权重大小依次为:C_3A质量分数、硫酸根质量浓度、时间、抗渗等级、溶液压力;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了混凝土腐蚀后强度变化量的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成功应用在礼让隧道的衬砌设计中.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corrosion of gypsum rock on tunnel lining structure, the mechanis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ulfate erosion concrete are analyzed. Orthogonal test was designed to study the variation of corrosion coefficient of concrete caused by sulphat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ss fraction of C3A and corrosion coefficient were quadratic func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 and time of sulfate were logarithmic.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lution pressure and corrosion coefficient is approximately linear, the influence weight of each factor is calculated by the method of range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weight of each factor according to the weight is: 1% C3A mass fraction, sulfuric acid mass concentration, time, impermeability grade, the order of weight is: 1% C3A mass fraction, sulphate mass concentration, time, impermeability grade.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 the prediction model of strength change of concrete after corrosion is established, and the model i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lining design of comity tunnel.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30191130003)
【分类号】:U45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姜德义;张军伟;陈结;任松;杨春和;;卤水浸泡环境下盐岩剪切特性影响因素分析[J];岩土力学;2015年02期
2 张磊;杨鼎宜;;混凝土硫酸盐侵蚀过程及主要产物研究进展[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松;李振元;陈钒;姜德义;;石膏围岩隧道衬砌结构腐蚀模型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7期
2 吴昊;徐国强;郭威;杨小杰;;化学腐蚀作用下早龄期混凝土性能研究现状分析[J];江西建材;2017年09期
3 何锐;谈亚文;李丹;盛燕萍;;混杂纤维混凝土的耐硫酸盐腐蚀性能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7年05期
4 姜德义;崔遥;范金洋;陈结;任松;;非连续循环荷载作用下岩盐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7年05期
5 严福章;于明国;李鹏;王彦兵;朱洪英;;混凝土在不同材料组成和侵蚀性溶液条件下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J];商品混凝土;2016年11期
6 孙建伟;陈忠辉;;钢铁渣粉在蒸养混凝土中的应用[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6年09期
7 杨雄;;不同pH值硫酸钠腐蚀环境下水泥胶砂力学性能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5年10期
8 耿健;杨海明;莫利伟;;硫酸钠溶液腐蚀对固化态氯离子稳定性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15年06期
9 严福章;于明国;胡瑾;;盐渍土中硫酸盐对混凝土造成侵蚀的机理综述[J];商品混凝土;2014年08期
10 余洋;沈承金;孙恕;陈锐;宋宏建;;矿粉水泥砂浆抗硫酸盐腐蚀行为研究[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14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德义;范金洋;陈结;任松;王震;白月明;;盐岩在围压卸荷作用下的扩容特征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07期
2 陈结;姜德义;邱华富;范金洋;任松;杨春和;;卤水浸泡后盐岩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3年07期
3 姜德义;陈结;任松;王维忠;白月明;;盐岩单轴应变率效应与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4 纪文栋;杨春和;姚院峰;孔君凤;;应变加载速率对盐岩力学性能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12期
5 高红波;梁卫国;徐素国;张传达;杨晓琴;;循环载荷作用下盐岩力学特性响应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6 姚院峰;杨春和;纪文栋;;基于直剪试验的金坛盐岩力学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S1期
7 李林;陈结;姜德义;杨春和;刘春;;单轴条件下层状盐岩的表面裂纹扩展分析[J];岩土力学;2011年05期
8 尹小涛;葛修润;李春光;王水林;;加载速率对岩石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9 梁卫国;徐素国;莫江;吴迪;张传达;;盐岩力学特性应变率效应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10 李银平;蒋卫东;刘江;陈剑文;杨春和;;湖北云应盐矿深部层状盐岩直剪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治国;朱合华;张建军;;火灾对隧道衬砌结构的损害及防范措施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2 姜舜华;隧道衬砌结构的概率有限元分析[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3 王建宇,胡元芳;对岩石隧道衬砌结构防水问题的讨论[J];现代隧道技术;2001年01期
4 赵万强;隧道衬砌结构可靠性设计浅论[J];铁道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5 温树林;元磨高速公路隧道衬砌结构质量检测与控制[J];云南交通科技;2003年01期
6 孙富学;梁本亮;;隧道衬砌结构耐久性寿命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7 章元爱;;铁路客运专线新型隧道衬砌结构的模型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2006年06期
8 赵尚毅;郑颖人;宋雅坤;郑宏录;;地下隧道衬砌结构内力计算方法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招国忠;谭忠盛;曾磊;朋改非;;龙头山隧道衬砌结构耐久性试验分析[J];混凝土;2007年09期
10 闫治国;朱合华;;隧道衬砌结构火灾安全及高温力学行为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治国;朱合华;;隧道衬砌结构耐火性能试验方法研究[A];面向低碳经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华牢;刘学增;李宁;谢东武;;纵向裂缝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评价与加固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陶伟明;;高水位富水隧道衬砌结构设计刍议[A];铁路长大隧道设计施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孙兆海;;隧道衬砌结构防火设计探讨[A];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5 宋玉香;景诗庭;张彦兵;;含有相关随机变量的隧道衬砌结构随机有限元分析[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6 李忠友;刘元雪;刘树林;谭仪忠;葛增超;;火灾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变形理论分析模型[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朱苦竹;庄宁;;滑坡与隧道相互作用实例监测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8 廖少明;侯学渊;彭芳乐;;软土隧道纵向剪切传递效应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鲁亮;欧阳冬;兰学平;;上海长江隧道衬砌结构整环试验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10 王伟民;;火灾作用下隧道衬砌结构的力学性能分析[A];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特约记者 赵建平;天定高速公路全线贯通[N];天水日报;2011年
2 徐琳;建立功业于求实创新、攻坚克难之中[N];建筑时报;2011年
3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土木工程科技创新最高奖——詹天佑大奖[N];中国建设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熠;多场耦合条件下高海拔寒区隧道温度场及安全性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李亚勇;浅埋圆形隧道力学行为理论分析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6年
3 滕宏伟;隧道特殊大变形段初支开裂机理及二次衬砌结构可靠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张素磊;隧道衬砌结构健康诊断及技术状况评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5 孙富学;海底隧道衬砌结构寿命预测理论与试验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朱苦竹;边坡与隧道相互作用分析及数学二次规划法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7 牛泽林;基于可靠度理论的黄土隧道衬砌结构安全评价与分析方法[D];长安大学;2012年
8 王建炜;列车-隧道动力耦合系统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皇民;浅埋双洞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王晓明;高速公路服役隧道结构可靠性分析与后评估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亮;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横向变形加固分析与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陈小雨;隧道结构开裂病因力学正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陈明奎;强震作用下拱顶背后空洞对隧道结构稳定性影响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鲁金铭;新大成隧道基底脱空病害区动力特性分析及注浆加固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郑淳;两江新区过水隧道施工全过程力学行为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6 熊桂开;地面高层建筑对重庆轨道三号线隧道的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7 林家桢;活动断裂区隧道动力响应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8 胡豹;地铁车辆—隧道动力非线性耦合系统数值模拟方法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9 卢颖明;宜万铁路石院子隧道病害成因及整治措施优化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10 张博华;强震区临近空洞隧道地震动力响应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972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97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