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内爆炸作用下公轨合建盾构法隧道非封闭式内衬结构动力响应及抗爆性能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16 16:16

  本文选题:盾构法隧道 + 内爆炸 ; 参考:《振动与冲击》2017年09期


【摘要】:以武汉市三阳路公轨合建越江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仿真手段,对隧道行车层及轨行区不同位置、不同装药量、接触及非接触内爆炸作用下结构加速度、位移动力响应特征及结构塑性区分布、破坏形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爆炸作用下,结构加速度及位移响应随爆炸发生迅速增大继而逐渐衰减,其中位移衰减速度较缓慢、衰减程度也较小,起爆点两侧2倍隧道直径范围内衬砌位移响应均较显著;装药量一定时,结构加速度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距起爆点的距离,而结构刚度大小是影响位移响应的主要因素;结构塑性区易出现在起爆点附近、非封闭内衬结构的连接与转角处以及结构刚度较小的部位,其范围大小主要由炸弹装药量决定,管片结构未出现塑性区;结构的破坏形式主要为混凝土板表面爆坑、贯穿、撕裂破碎等。加厚行车道板或在其表面加设抗爆钢板均可显著减小结构塑性区、减轻破坏程度,相比之下加设钢板的措施更具可行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ross river tunnel by the public rail of Sanyang Road in Wuhan City,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tunnel structure under the action of different charge quantity, contact and non-contact internal explosion is studi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in different positions, different charge quantity, contact and non-contact explosion in the driving layer and rail area of the tunnel.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displacement, the distribution of plastic zone and the failure form of the structure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eleration and displacement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increase rapidly with the explosion and then attenuate gradually under the action of internal explosion, in which the attenuation rate of displacement is slower and the attenuation degree is smaller. The displacement response of the lining in the range of 2 times the diameter of the tunnel on both sides of the initiation point is remarkable, and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 of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of the structure is the distance from the initiation point when the charge quantity is constant, and the stiffness of the structure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displacement response. The plastic zone of the structure is easy to appear near the detonation point, the connection and corner of the unenclosed lining structure and the part of the structure stiffness are smaller, its range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charge quantity of the bomb, and there is no plastic zone in the segment structure. The main failure form of the structure is the concrete slab surface blasting pit, penetrating, tearing and breaking, and so on. Thickening carriageway plate or adding anti-explosion steel plate on its surfac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lastic zone of the structure and reduce the damage degree, compared with the method of adding steel plate is more feasible.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134208;U1361210;5157846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682015CX077)
【分类号】:U45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德湛;世界最大直径盾构法隧道在上海开工[J];特种结构;2004年02期

2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的公告[J];中国建设信息;2008年08期

3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的公告[J];中国市政工程;2008年03期

4 杜文库;梁洋;;国家标准《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即将实施[J];都市快轨交通;2008年04期

5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的公告(第8号)[J];特种结构;2008年04期

6 何晓;;盾构法隧道的解析方法综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8期

7 张庆贺,柏炯;上海软土盾构法隧道的理论和实践[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8 张庆贺,朱忠隆,周希圣;盾构法隧道施工多媒体监控与仿真技术[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9 李旭阳,周文,何国伦;浅析盾构法隧道的防水与堵漏[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1年03期

10 周文波,胡珉;盾构法隧道施工智能化辅助决策系统的研制与应用(上)[J];上海建设科技;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忠隆;;盾构法隧道施工变形智能模糊控制方法研究[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2 卢慈荣;蒋建群;沈林冲;;盾构法隧道纵向受力分析模型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军;李兆平;刘维宁;李名淦;萧岩;;盾构法隧道渡线段施工过程数值模拟分析[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4 王吉云;;直径14m以上盾构机在国内的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朱祖熹;;盾构法隧道管片防水材料及其应用三题[A];重大隧道、地铁及地下工程的防水排水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腾飞;邓朝辉;;盾构法隧道通用楔形环空间线路拟合技术探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一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付军;严新平;刘胜春;;盾构隧道健康监测分析与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8 温竹茵;周质炎;杜一鸣;程斌;;上海越江盾构法隧道的防水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防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宫玮清;;盾构法隧道地下测量导线的可靠性分析[A];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温竹茵;周质炎;;盾构法隧道的纵向受力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安关峰;盾构施工的发展[N];广东建设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孔戈;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分析及抗减震措施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余占奎;软土盾构隧道纵向设计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雁鹏;基于智能算法的盾构施工地表沉降预测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2 于清洋;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结构横向相互作用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3 王维;软硬突变地层盾构隧道地震响应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夏文宇;盾构隧道横向变形的精细化数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李丞文;高烈度区行波效应下盾构隧道动力响应分析[D];云南大学;2016年

6 崔玉娇;盾构法隧道施工穿越桩基础环境影响及控制[D];天津大学;2014年

7 卢慈荣;盾构法隧道纵向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与抗震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范W歐,

本文编号:1897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97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7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