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波总能量相对变化的结构损伤识别
本文选题:桥梁工程 + 离散小波变换 ; 参考:《振动与冲击》2017年14期
【摘要】:桥梁结构损伤伴随着服役期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寻找合适的损伤识别方法则是桥梁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通过对测点处动态响应信号进行离散小波变换,并计算各测点处的小波总能量,以结构未损伤状态为基准,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总能量相对变化的损伤识别方法,并以一两端固支梁为例,进行了损伤识别应用及有限元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损伤识别指标能够准确判断损伤的存在和定位损伤,且对损伤程度具有敏感性,对噪音污染、小波种类和分解尺度数有鲁棒性,并能够根据加速度、速度和位移信号的分析处理进行损伤判定,可用于桥梁结构的损伤识别。
[Abstract]:The damage of bridge structure is gradually deepe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ervice period. It is a problem that bridge workers must face to find suitable damage identification methods. Based on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DWT) of dynamic response signals at measured points and the total wavelet energy at each measuring point, a damage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relative variation of total energy of wavelet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undamaged state of structure. Taking a fixed beam at both ends as an example, the application of damage identification and the verification of finite element model a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damage identification index can accurately judge the existence and location of damage, and is sensitive to the degree of damage. It is robust to noise pollution, wavelet type and decomposition scale number, and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the damage of bridg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of acceleration, velocity and displacement signal.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唐仲英传感材料及应用研究中心;
【基金】:唐仲英基金会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41810)
【分类号】:U4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习军;相林杰;张素侠;;基于小波分析的简支梁桥损伤识别[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5年05期
2 张敬一;陈龙珠;;基于小波变换的反射波法基桩检测[J];振动与冲击;2014年06期
3 林贤坤;覃柏英;梁兴华;;基于刚度矩阵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J];广西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姜绍飞;胡春明;;基于模态指标与数据融合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损伤识别[J];振动与冲击;2009年12期
5 孙增寿;任伟新;;基于小波熵指标的结构损伤检测[J];振动、测试与诊断;2008年03期
6 郭健;顾正维;孙炳楠;陈勇;;基于小波分析的桥梁健康监测方法[J];工程力学;2006年12期
7 孙增寿,韩建刚,任伟新;基于小波分析的结构损伤检测研究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年02期
8 何正友,蔡玉梅,钱清泉;小波熵理论及其在电力系统故障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项贻强;郏亚坤;;基于小波总能量相对变化的结构损伤识别[J];振动与冲击;2017年14期
2 张铎;侯新国;;一种电晕可听信号中环境噪声的检测方法[J];船电技术;2017年07期
3 张敬一;;旁孔透射波法检测既有工程桩进展与趋势[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7年03期
4 龚俊名;刘伟;;多桥并联励磁系统功率单元故障诊断方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7年06期
5 瞿合祚;刘恒;李晓明;黄建明;;基于多标签随机森林的电能质量复合扰动分类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7年11期
6 孙萌;李郁侠;谭雅岚;李石;何小军;陈波;;基于小波奇异熵的配电网电缆故障建模与仿真[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7年01期
7 刘朋;张栓;;浅析经验模态分解在电力系统故障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年03期
8 褚召阳;金杰;赵艳敏;;基于小波包能量谱的古建筑损伤预警方法研究[J];江西建材;2017年01期
9 夏樟华;林友勤;张景杭;宗周红;;环境温度对连续箱梁刚构桥相对小波熵指标的影响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7年01期
10 周超;黄纯;江亚群;杜培伟;朱永强;康志豪;;基于改进ITD边际谱熵的单相自适应重合闸[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6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换过;江金寿;李剑敏;田莉;张利绍;;基于提升小波包和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检测[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3年01期
2 孙增寿;范科举;;基于提升小波熵指标的梁板组合桥损伤识别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2年11期
3 葛继平;李胡生;;基于小波包能量累积变异的梁桥损伤识别试验[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1年01期
4 唐颖栋;冯元群;;基桩动测信号的小波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0年02期
5 赵燕容;袁宝远;;基于小波的时序改进法在深基坑监测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08年12期
6 黄大治;陈龙珠;;旁孔透射波法检测既有建筑物桩基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岩土力学;2008年06期
7 范颖芳;胡志强;周晶;张学志;;基于小波包分析的肋拱桥结构损伤状态研究[J];工程力学;2008年05期
8 荆龙江;项贻强;;基于模态分析技术的大跨度斜拉桥主梁损伤识别[J];中国铁道科学;2007年06期
9 袁颖;林皋;周爱红;闫东明;;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应用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7年02期
10 张宇辉;邵旭东;;BP神经网络在桥梁结构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年1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昕;损伤识别理论在桥梁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J];公路;2005年04期
2 赵立波;;浅谈梁的损伤识别方法[J];山西建筑;2006年10期
3 胡利平;韩大建;;考虑环境因素影响的动态法桥梁损伤识别[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4 周潇;刘泉;李军歌;;基于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梁桥损伤识别[J];西南公路;2009年01期
5 单德山;李乔;张吉刚;;蒙特卡罗法在桥梁损伤识别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6 李君君;满洪高;;桥梁全自动监测系统与损伤识别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2011年06期
7 孙海宁;;基于小波多分辨率分析的简支梁损伤识别方法研究[J];广州建筑;2012年04期
8 薛祥,霍达,滕海文;桥梁损伤识别的小波空间变换及基函数选取的理论探讨[J];河南科学;2005年06期
9 陈志刚;;基于结构振动的损伤识别技术研究进展[J];山西建筑;2007年06期
10 蒋志;;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和损伤识别[J];广西城镇建设;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郭健;;不同尺度上桥梁损伤识别的信息分布特征研究[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薛祥;霍达;滕海文;李宁波;;应用于桥梁损伤识别的小波空间变换基函数敏感性探讨[A];首届全国既有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效尧;;桥梁损伤识别的静态RBE神经网络法[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2001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孙砚飞;姜德生;王玉华;;基于FRF和SOM网络的钢箱梁焊缝损伤识别[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5 关文阁;林皋;魏翠玲;;基于柔度阵的简支梁桥损伤识别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6 张清华;李乔;;斜拉桥结构损伤识别的概率可靠度法[A];2005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土木建筑学科)论文集[C];2005年
7 孙宗光;栗燕娜;石健;伍雪南;苏健;;悬索桥损伤识别模型试验研究[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峻;基于振动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2 尚鑫;基于动力测试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3 程良彦;拱结构的损伤识别方法及损伤结果可视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施洲;基于动力测试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及性能评定理论与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孙砚飞;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桥梁损伤识别与评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闻骥骏;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反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马辉;基于计算智能方法的简支梁桥损伤识别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荆龙江;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损伤识别理论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熊红霞;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辨识与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宋刚;异形桥梁优化设计与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天德;基于FEMU和SVM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关士锋;基于振动测试的桥梁损伤识别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3 林鑫鑫;基于桥梁挠度监测的斜拉桥拉索损伤识别的预测函数模型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4 韩乃杰;基于分布式宏观应变测试的受弯构件损伤识别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5 李艳;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和遗传算法的悬索桥损伤识别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6 余祥;基于Hilbert-Huang理论斜拉索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7 刘邓博;简支梁桥整体状态评估和基于宏应变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8 董磊;具有裂缝病害的简支梁桥动力特性计算及损伤识别方法[D];吉林大学;2016年
9 苑晓旭;基于计算智能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抗噪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0 苗如松;基于振动的跨海大桥主墩桩基础损伤识别[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97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97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