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路桥论文 >

自适应巡航控制车辆跟驰模型综述

发布时间:2018-05-24 09:08

  本文选题:交通工程 + 车辆跟驰模型 ; 参考:《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分析了自动驾驶汽车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和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CACC)车辆跟驰模型,从系统控制原理、车车通信技术与车间时距方面阐述了ACC与CACC车辆的异同点;将目前主流ACC/CACC车辆跟驰模型分为3类:基于智能驾驶的车辆跟驰模型、加州伯克利大学PATH实验室车辆跟驰模型与基于控制论的车辆跟驰模型,总结3类车辆跟驰模型的建模思路与主要优缺点;从道路通行能力、交通安全和交通流稳定性3方面,分析了ACC/CACC车辆对交通流特性的影响,及其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ACC/CACC车辆跟驰模型对通行能力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别,ACC/CACC车辆有利于提升交通安全性,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安全性评价指标,难以量化ACC/CACC车辆对交通安全性的影响程度;小规模实车试验验证了ACC车辆具有不稳定的交通流特性,否定了ACC车辆稳定性数值仿真结果,而数值仿真试验和小规模实车试验均表明CACC车辆可较好提升交通流稳定性,因此,完全依赖于计算机仿真试验无法获得令人信服的结论,实车试验是ACC/CACC研究的必要途径;为了完善ACC/CACC在交通领域的研究,应构建不同ACC/CACC车辆比例下的混合交通流基本图模型、智能网联环境下的ACC/CACC车辆跟驰模型建模方法与ACC/CACC混合交通流稳定性解析方法。
[Abstract]:The model of auto-driving vehicl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and 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ACC and CACC vehicle ar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 control principle, vehicle-vehic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workshop time distance. The current mainstream ACC/CACC car-following model is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intelligent driver-based car-following model, PATH lab car-following model and cybernetic-based car-following model. The mai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ree kinds of car-following model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influence of ACC/CACC vehicles on traffic flow characteristics is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road capacity, traffic safety and traffic flow st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ACC/CACC car-following models on traffic capacity is quite different. ACC-CACC vehicles are helpful to improve traffic safety, but there is no uniform safety evaluation index. It is difficult to quantify the influence of ACC/CACC vehicles on traffic safety. Small scale real vehicle tests verify the unstable traffic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ACC vehicles and negat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of ACC vehicle stability. Numerical simulation test and small scale vehicle test show that CACC vehicle can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traffic flow. Therefore, it is impossible to obtain a convincing conclusion by computer simulation test. The real vehicle test is a necessary approach to ACC/CACC research. In order to perfect the research of ACC/CACC in the field of traffic, we should construct the basic graph model of mixed traffic flow under different ACC/CACC vehicle proportions, the modeling method of ACC/CACC vehicle following model and the analytical method of ACC/CACC mixed traffic flow stability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telligent network connection.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江苏省城市智能交通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现代城市交通技术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8113)
【分类号】:U463.6;U49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洪飞,隽志才,王晓原;基于模糊推断的车辆跟驰模型[J];中国公路学报;2001年02期

2 赵淑芝,张枭雄,贾洪飞,韩左慈;利用五轮仪实验数据建立车辆跟驰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1期

3 任雪梅,朱英平,王武宏,黄鸿;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车辆跟驰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王晓原,隽志才,贾洪飞,孟昭为;基于安全间距的车辆跟驰模型研究综述[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5 熊烈强,王富,李杰;考虑前后车速度关系的车辆跟驰模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9期

6 魏庆曜,陈斌,金炜东,高利;基于Multi-Agent System的跟驰模型[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王浩;马寿峰;;适用于弯度与坡度的跟驰模型及其仿真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11期

8 陈斌,金炜东,高利;特殊过程下的车辆跟驰模型数值模拟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5年01期

9 徐学明;荣建;王丽;;混合神经网络跟驰模型的建立[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3期

10 姜杰;;车辆跟驰模型对比研究[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谯志;田川;马璐;易富君;;基于驾驶员延迟效应的跟驰模型及其数值仿真[A];第24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徐荣改;徐鉴;;车辆时滞跟驰模型中Bautin分岔诱发的交通模式[A];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白翰;高速公路隧道出入口车辆安全运行顺适过渡理论相关基础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杨达;考虑后车的车辆跟驰行为建模及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唐毅;基于前后多车信息的跟驰模型及其车流平稳性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4 李永福;面向T-CPS的微观交通认知方法及相关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少锋;新型非机动车微观运动模型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5年

2 崔煜;反馈控制理论在跟驰模型和格子流体模型中的应用[D];宁波大学;2015年

3 吕峰;城市交通流中的若干非线性密度波方程[D];宁波大学;2015年

4 杜君;车辆跟驰模型仿真实验平台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6年

5 赵顺;基于修正优化速度函数的多前车跟驰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6 唐榛;降雪天气下新疆高速公路车辆跟驰模型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6年

7 徐龙;面向排放测算的车辆跟驰模型对比分析与优化[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刘亚帝;冰雪条件下城市主干道车辆跟驰模型及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9 刘岩;车辆跟驰模型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6年

10 徐学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车辆跟驰模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284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9284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b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