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运输体系下的货运方式分担率
本文选题:货运方式 + 分担率 ; 参考:《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摘要】:为优化货运交通结构并合理配置货运交通资源,研究了综合运输体系下基于运距的货运方式分担率.通过对国内城市间不同货运量与运距的集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货运量与运距的函数关系式.随后,构建货运方式分担率-运距模型,并获取货运方式分担率-运距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各货运方式分担率随运距变化呈现出特定的分布规律.公路货运分担率-运距曲线呈单调递减趋势,在50~500 km运距范围内的分担率超过40%;铁路货运分担率-运距曲线呈先增后减趋势,拐点出现在600~700 km之间;水路货运分担率-运距曲线呈单调递增趋势;航空货运分担率-运距曲线在150~700 km运距范围内呈缓慢递增趋势,700~1 900 km运距范围内快速递增,运距超过1 900 km后趋于平缓.
[Abstract]: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freight transportation structure and allocate the freight transportation resources reasonably, the freight transportation mode sharing rate based on the distance under the 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studied.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aggregate data of different freight volume and distance between cities in China,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freight volume and distance is determined. Then, the model of freight mode sharing rate and transportation distance is constructed, and the freight mode sharing rate-transportation distance curve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rate of freight modes varies with the distance. There is a monotone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curve of the ratio and distance of road freight transport, which is more than 40% within the range of 50 ~ 500 km, and the curve of the ratio and distance of the railway freight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and the inflexion point appears between 600 and 700 km. There is a monotone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waterway freight share ratio and distance curve, and a slow increasing trend in the distance range of 150 ~ 700 km and 1 900 km, which tends to be flat after the distance exceeds 1 900 km.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城市智能交通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南昌航空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科技大学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51338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8113) 江苏省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KYLX15_0154)
【分类号】:U1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白骅;朱彤;;运输通道货运量分担率的目标规划模型[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俊;基于行为分析的货物运输方式选择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颖;卢毅;黄中祥;;城市群综合路网运输通道仿真识别与优化[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程先东;多方式客运通道结构演变与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罗俊;基于行为分析的货物运输方式选择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杨露萍;小汽车通勤出行方式向公共交通转移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鑫;李研;;区域电力市场中发电商竞价策略的最优反应动态模型[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段爱媛,方芳;论在物流决策中最佳运输方式的选择问题[J];世界海运;2001年04期
3 贺竹磬;孙林岩;李晓宏;;时效性物流联运方式选择模型及其算法[J];管理科学;2007年01期
4 樊治平,张全,马建;多属性决策中权重确定的一种集成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1998年03期
5 李艳红;袁振洲;陈静云;田梦;;基于多目标决策的综合运输通道组合运能优化[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6期
6 井祥鹤;魏冬峰;周献中;;运输方式选择多目标优化问题的混合遗传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06期
7 曾艳;余治平;李映红;;层次分析法在运输方式选择中的运用[J];交通标准化;2005年12期
8 李友好,刘晓佳,施其洲;基于网络的运输通道客运流量分配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5年02期
9 梁雪玲;靳文舟;;运输方式选择的模型及算法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8年03期
10 邱玉琢;陈森发;;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配置的随机饱和熵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德辉;货运方式选择行为多属性决策模型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2 刘大鹏;物流化背景下的货物运输联盟合作与博弈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刘铁鑫;面向复杂货流的综合运输组织方式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力;贾俊芳;;旅客出行广义费用及客运产品分担率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张守帅;马驷;马擎;罗佳;;基于需求分层的高速铁路供给特性对客运分担率的影响分析[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3年01期
3 陈峰;;货物运输通道内运输方式分担率的研究[J];铁道运营技术;2012年03期
4 王立柱,巩克强,孙兴东;济南市机动车道路污染状况及道路分担率分析[J];山东内燃机;2004年03期
5 吕忠扬;李文兴;;需求视角下京沪客运通道的市场分担率测算[J];物流技术;2012年23期
6 张铱莹;彭其渊;;客运专线对运输通道分担率的影响[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年12期
7 薛运强;刘彤;巩丽媛;倪亚洲;;影响公交分担率的关键因素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3年15期
8 曹辉;;关于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的思考[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4年01期
9 孙毅;张于心;李蓓;陈志业;张迎春;;城际客流分担率估计的信息扩散方法改进[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10 张戎;吴晓磊;;长三角快速客运网城际公共交通分担率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吴建;张学强;于兰军;;基于模糊推理的出租车分担率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韩明亮;张冰;;京沪高铁对航空运输分担率的影响分析[A];探索 创新 交流(第4集)——第四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刚;天津城区2017年公交分担率达六成[N];中国交通报;2013年
2 高剑;提升公交分担率是城市升级的标识[N];东莞日报;2008年
3 通讯员 崔晓丹 记者 王哲君;公交分担率全国10%杭州25%[N];杭州日报;2010年
4 蒋维祥;44%的公交分担率,值得期待![N];南京日报;2013年
5 记者 林妍;公交分担率太低了[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6 红海潮;提高市区公交分担率 让出行更便捷[N];惠州日报;2012年
7 记者 吴晓松;公交分担率要提前10年达35%[N];昆明日报;2007年
8 深圳特区报记者 潘未末 通讯员 刘洪韬;深圳公交目标:分担率将达七成[N];深圳特区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杜爱萍;努力提升分担率 运营速度快起来[N];中国交通报;2012年
10 记者 顾小萍;2015年我市公交分担率力争达50%[N];南京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永哲;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的动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王江涛;运输通道客运分担率预测模型及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毛伟;基于旅客出行行为分析的通道客运分担率预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马红伟;公铁高速客运方式分担率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杨延海;高速通道客流分担率及公路客运应对举措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6 蔡振兵;轨道交通出行特征及其分担率预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周玉清;基于博弈论的客运运输通道各种运输方式分担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李丰光;需求弹性理论在公共交通分担率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9 姚晏斌;大容量机场轨道交通对陆侧交通的分流预测[D];中国民航大学;2006年
10 郝丹;高速铁路和既有线客流分担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39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939621.html